百里杜鹃旅游 百里杜鹃:经济发展旅游升级 百花竞放绽新颜

2017-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百里杜鹃:经济发展旅游升级 百花竞放绽新颜百里杜鹃,百花,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资源保护,不同于市州新闻百里杜鹃--地球彩带 聂宗荣 摄过去五年

百里杜鹃:经济发展旅游升级 百花竞放绽新颜

百里杜鹃,百花,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资源保护,不同于

市州新闻

百里杜鹃——地球彩带 聂宗荣 摄

过去五年,是百里杜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旅游转型升级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以扶贫开发为统揽、以旅游发展为龙头、以城乡统筹为突破,不断深化“跨县组合、封闭运行”管理模式,闯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具有毕节试验区特色的旅游扶贫新路子,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阶段性跨越。

打造全域旅游增长极

书记心语

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书记 李涌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错过”的机遇感和“争进位”的荣誉感,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围绕市委“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战略举措,坚持“旅游统揽、全域打造、全时延伸、实干升级”发展思路,狠抓从严治党,保障安全稳定,坚持苦干实干,积极推进大旅游与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大数据、大开放有机融合,奋力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努力把百里杜鹃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扶贫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改革创新试验高地,让百里杜鹃成为毕节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增长极。

升级旅游扶贫示范区

主任感言

百里杜鹃管委会主任 游新建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百里杜鹃管理区在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产业调整、社会治理、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我们倍感欣慰,也深知责任重大。

作为因旅而建、凭旅而兴的百里杜鹃,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一个升级版”,就是要全力做好旅游扶贫这篇文章,充分发挥优势,努力补齐短板,促进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今后五年,我们将团结带领管理区各族干部群众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坚持苦干实干,不断克难攻坚,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脱贫攻坚 景区百姓依花而富

五年来,百里杜鹃按照省委、省政府建成“独具特色的杜鹃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要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科学合理规划、保护和利用,成功发展成为国家5A级景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最负国际盛名景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亚洲·大中华区十大自然原生态旅游景区等,其“养生福地、清凉世界”的美誉响彻海内外。

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先行。依托杭瑞、黔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开设匝道,融资14亿元,财政投入6亿元提级改造交通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公路540公里,全区实现村村通油路;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8个,解决8.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变电站2个,迁改强电线路274公里,全面提级改造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7%以上。

异地扶贫搬迁是要务。制定脱贫攻坚“1 N”方案,由财政出资2500万元建立扶贫专项基金,累计融资近40亿元,用于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打造及乡村旅游发展;融资4亿元加强县级医院和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融资8000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享受到“入学在隔壁,就医在家门”的便利。

另行产业发展是保障。以旅游为龙头,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带一接二连三,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乡乡是景区、村村是景点”全域旅游格局。

旅游升级 群众过上“花”样生活

拥有50多户彝族群众的戛木村小箐组群山环抱。春天满山红杜鹃,夏秋满谷格桑花。冬季,粉墙碧瓦的农舍点缀在青山之下,绿水之畔,犹如人间仙境。

彝族青年黄军的两间门面坐落在南山脚下,一间用于出售饮料食品,一间用于出售彝族服饰,门口的篾盆里盛放着各种水果。黄军和妻子穿着漂亮的彝族服饰忙着招徕生意,他说,生意好时一天收入能有1000来元。

在百里杜鹃,受益于旅游升级打造而富裕起来的人家越来越多。

五年来,百里杜鹃积极探索,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智慧旅游”和打造“四季花旅”为抓手,在成功打造“满族第一村”、“黄家坝阻击战”红色景点、米底河山水画卷等一批景区景点的基础上,新建了奢香军营山地公园景区,打造了鹏城生态移民小镇、花海文化城等一批中心旅游区,整合投入4.6亿元打造了杜鹃、石牛、凉井等31个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投入资金3亿余元,引导群众广种各种经果林及牡丹、紫薇、玫瑰等四季花卉4万余亩,建成杜鹃、梅花等生态主题公园5个,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17个近万亩,并引资规划打造了总面积达333.9万平方米的彝山花谷度假区,32公里观光车道、2万亩连片花海及不少乡村四季鲜花盛开。

景区因花而兴,群众依花而富。2015年,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4元;今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全区群众兴办农家乐300余家,兴办乡村旅馆和乡村度假酒店60多家,从业户户均纯收入达9万元;全区旅游直接就业群众9300余人,受益群众8万余人,农民人均旅游纯收入逾3800元。

“群众会 ” 思想教育助推和谐发展

今年11月,迎丰村获评贵州省十佳美丽乡村“最具看点名胜乡村”,全村群众自编自演,兴高采烈地过了一个彝族新年。

迎丰村的发展,得益于百里杜鹃“群众会 ”好政策。通过召开群众会商议,群众积极筹资12.5万元并投工投劳,捐献了500余亩土地,修建了6条总长8.5公里的通组路和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起了生态公园和民族文化广场;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建起了1400余亩辣椒、烤烟、商品薯和车厘子种植基地;5户群众率先开办了农家旅馆和农家乐。全村210户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近年来,百里杜鹃积极探索推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群众会 ”工作模式,推动政策入户、项目落地、文明创建、公益事业、纠纷化解等工作开展,创造了农村良好社会生态,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合力,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领导的认可。

“群众会 ”即通过召开群众会,引导群众自主商定乡村规划、产业调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文化培育、矛盾纠纷化解办法等。同时开展群众工作“四听法”,即以群众会为载体,需要群众了解什么,通过多形式宣传讲解,让群众听党的好声音;农村如何发展,听群众的好建议,充分尊重群众发展意愿激发致富发展激情;具体工作怎样做,听群众的好方法,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开展;工作做得好不好,听群众的好评价,达到干部群众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理解、融合双赢的目的。

“群众会 ”拓展了村民自治空间,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全区民居改造如火如荼,共启动2903户,高质量、高标准完工1192户,完成计划任务800户的112.8%;共引入18个项目落户花海文化城,建成特色小城镇5个,改造农村危房2484户,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村20个、“一事一议”和“小康寨”示范村11个,城镇化率达27%;共发展产业项目26个,形成村村建基地、有特色、能致富的产业格局,群众在小康路上你追我赶。

“四联机制”拉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年来,百里杜鹃通过实施旅游统揽、全域打造、全时延伸、实干升级“四联机制”,有力拉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6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年均增长17.24%;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年均增长13.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80元,年均增长10.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6元,年均增长13.64%。所辖4个乡全部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农业板块经济,一产增加值增加到4.6亿元,年均增速为25.12%;二产增加值增加到14.2亿元,年均增长13.32%;三产增加值增加到6.9亿元,年均增长24.57%;三次产业比重从13.15:66.67:20.18转变为17.90:55.25:26.85。

旅游发展全面提速。成功承办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名录,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游客进入量逐年递增。2016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实行“跨县组合、封闭运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模式,区域内杜鹃花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着力推进“平安百里杜鹃”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2%以上,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创新开展“一考两公开三建四查”活动,建成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1个、各类廉政文化宣传示范点68个。

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建成医疗机构94家,新农合参合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6.62%;完成“村村通”工程4088户、“户户通”工程6654户;安装有线数字电视3184户、无线数字电视718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