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2017-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仲景乃其字,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青年时期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由于刻苦学习,医术远远超过其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仲景乃其字,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青年时期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由于刻苦学习,医术远远超过其师,成为汉代伟大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医圣”。张仲景,史书无传,据唐朝甘伯宗《名医传》记载,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故又有“张长沙”之称。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灾害连绵,疫病流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张仲景家族原有二百多人,但从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后,不到十年时间,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员因疾病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约有十分之七。

面对这一残酷事实。张仲景发愤钻研医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研究《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平脉辨证》等医书,收集当时医家及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合他本人的体会,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部著名医著。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由于灾荒战乱,以致散佚不全。至魏晋,由太医令王叔和将该书中伤寒部分收集、整理、撰次,名为《伤寒论》。宋朝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后由宋朝林亿等人将杂病等内容校正、整理为《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方论》或《金匮要略》。因而《伤寒杂病论》就成为了今天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目前通行的有两种版本,一是由宋朝林亿校正的“宋版本”;一是由金·成无己注释的《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注本”。此外,还有《金匮玉函经》,以及流传日本的《康治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等。

《伤寒论》中的《辨脉法》、《平脉法》篇详细论述了脉法;《伤寒例》篇论述了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及分类;《痉湿暍》篇论述了痉、湿、暍病证的内容;从《太阳病》篇至《厥阴病》篇,运用六经病分证的方法,对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寒化热、或由实转虚,这一邪正斗争、阴阳消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提出了一系列辨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