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李玉堂 授衔时为何国军“投共”将领无缘大将军衔?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当时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廖运周等人都有军职,必须授衔.而比他们地位更高的国民党军将领如何安排?当时曾有动议授傅作义大将军衔,但

核心提示:当时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廖运周等人都有军职,必须授衔。而比他们地位更高的国民党军将领如何安排?当时曾有动议授傅作义大将军衔,但比傅作义地位更高的程潜、龙云、卫立煌等人这时候都在人大国防委员会里。最后实在无法平衡,只好“一刀切”,这几位前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均未授衔。

文章摘自《文史精华》2006年第3期 作者:龙丽伟 白羽车 原题为《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内幕珍闻》

1955年,解放军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如今,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大致情形已广为人知,但是,关于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也许并不为人所了解。笔者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军衔制的产生及授衔中颇有趣味的内幕作一披露,并对一些书刊中对授衔仪式以讹传讹的内容作一匡正。

新中国的军衔制是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1939年和1946年,我军曾两次酝酿实行军衔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实施。建国前夕的1948年,党内也酝酿过关于军队内部的等级和军衔制的问题。

共和国成立不久,我国掀起了一场向苏联学习的高潮,军队也不例外。1950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部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的问题。可是,就在军衔制的酝酿过程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也正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使总指挥彭德怀深深感到我军实行正规化(当然包括军衔制)的必要性。

一是部队来自各根据地,许多具体制度不一样;再是与美军谈判,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不便于平起平坐。彭德怀回国后,军队改革就由他直接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