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湘的丈夫 两位舞蹈家陈翘、白淑湘的“海南情”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名家荟萃.22日下午,记者先后采访了"黎舞之母"陈翘.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代琼花"白淑湘. 她们俩的确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女舞蹈艺术家.年龄相近--更重要的是,她们生命 ...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名家荟萃.22日下午,记者先后采访了"黎舞之母"陈翘.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代琼花"白淑湘.     她们俩的确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女舞蹈艺术家

摘要: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名家荟萃。22日下午,记者先后采访了“黎舞之母”陈翘、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代琼花”白淑湘。 她们俩的确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女舞蹈艺术家、年龄相近……更重要的是,她们生命 ...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名家荟萃。22日下午,记者先后采访了“黎舞之母”陈翘、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代琼花”白淑湘。     她们俩的确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女舞蹈艺术家、年龄相近……更重要的是,她们生命中最为倚重的作品,都烙上了深深的“海南”印章。

    面朝大海,吹着椰风,说起舞蹈,说起自己与海南的无法割舍的情缘,两位老艺术家十分健谈。

“没有黎族人民多彩的生活,我很多作品就出不来”     尽管迁居广州已30年,71岁的陈翘至今能说一口流利的海南话,会说许多黎语。

    “黎族人民对我太好了,山洪爆发时要不是他们托着我坐的油桶,我可能就会被大水冲走;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他们想尽办法找来花生烤给我吃;三月三时,我让一位妇女主任带着,躲在暗处看黎族姑娘小伙子纵情歌舞……”     陈翘动情地说:“从一位15岁的小姑娘,到创作出《三月三》《草笠舞》等闻名天下的黎族舞蹈,没有黎族人民多彩的生活,没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独特的体验,我这些作品就出不来。

”     此次来琼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陈翘想通过自己的呼吁,希望舞蹈工作者在创作上忠于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感情,坚持民族舞蹈的语言,努力创作新的舞蹈动作,杜绝或减少对民族舞蹈的胡编乱造。

    陈翘最见不得对民族舞的胡编乱造,她坚持认为“不能在舞蹈中把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服饰、习俗和动作强加给某个民族”,她曾经在省外旅游景点批评有些“打柴舞”表演者“胡来”,也曾经不客气地指斥国内一些舞蹈演员“穿着本国民族服装,跳着埃及肚皮舞”。

    “一些世界经济强国在加紧对外推行本国强势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在追寻自己的文化源头,寻自己的根。

我们不能等到经济发达的时候,才想起尊重我们的民族传统,尊重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陈翘说。 “第一代琼花”白淑湘故地重说“娘子军”     69岁的白淑湘的芭蕾生涯扮演过无数经典角色,“吴琼花”是她最难忘的角色之一。

    1964年,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之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功上演,并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央芭蕾舞团长演不衰的红色经典。

白淑湘,正是“第一代琼花”扮演者。     白淑湘告诉记者,1964年2月,剧组到海南深入生活,拜访冯增敏等娘子军老战士,参观“阶级迫害展览”,到部队体验生活,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后来回北京排练时,还是有点“只像娘子不像军”,剧组又到山西大同驻军严格操练。     “其实,当时在排练《红色娘子军》时也有不同声音,有人担心宫廷典雅的芭蕾舞用来舞刀弄枪很难成功。

”实践证明,中国芭蕾人的创新是成功的。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周恩来观看演出给予充分肯定。10月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都观看了芭蕾舞《红色娘子军》。

毛主席说,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方向是正确的,艺术上是成功的。     在白淑湘看来,1963年在中芭已经连续排演《天鹅湖》等5部国外芭蕾经典后,创作排演《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舞蹈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对芭蕾舞剧的发展有启迪的作用。

    “没有对芭蕾的信仰和追求,《红色娘子军》出不来。经典是要靠时间检验的。”白淑湘说。(记者陈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