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天鹅 聆听马友友大师演奏大提琴曲《天鹅》随笔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聆听马友友大师演奏大提琴曲<天鹅> 随笔 齐凤池 2006.6.23 近日看了一则消息,大提琴大师马友友获得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颁发的丹.戴维斯文化奖100万美金.这是为了表彰大师在新时代观念上体现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展现多元文化背景和丰富音乐内涵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看了这则消息之后,我想大师对这100万美金看得并不重,他看重的是这份荣誉,这是中国人的荣誉也是世界华人的荣誉. 马友友出生于巴黎,4岁开始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之后投入提琴大师修兹(Janos Scholz)门下,1962年在茱莉亚

聆听马友友大师演奏大提琴曲《天鹅》 随笔 齐凤池 2006.6.23 近日看了一则消息,大提琴大师马友友获得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颁发的丹.戴维斯文化奖100万美金。这是为了表彰大师在新时代观念上体现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展现多元文化背景和丰富音乐内涵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看了这则消息之后,我想大师对这100万美金看得并不重,他看重的是这份荣誉,这是中国人的荣誉也是世界华人的荣誉。 马友友出生于巴黎,4岁开始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之后投入提琴大师修兹(Janos Scholz)门下,1962年在茱莉亚音乐学院求学,受教于罗斯教授(Leonard Rose);1978年即获颁享誉全球的艾维费什奖(Avery Fisher Prize)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991年,被哈佛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我知道马友友大师的名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在一家电视台的晚会上,大师怀抱一把枣红色的大提琴坐在台上演奏圣桑的《天鹅》。

《天鹅》这支曲子我早就熟悉而且能哼下来。但真正看大师演奏还是第一回。我知道国内小提琴大师的名字很多。但对大提琴大师知道得甚少。而且知道的只有马友友一位大师。 大师演奏圣桑的《天鹅》时,我当时看呆了,也听傻了。

对大师的演奏技巧和风格我没资格恭维和评价,但大师演奏的表情及情感的投入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大师的面部表情太丰富了,好象乐曲的展开。面部的每一条皱纹细小的颤抖都象是音符的跳动。

大师的嘴表现得更具体更充分,假如不听音乐光看大师嘴的变化也能体会到乐曲的丰富内涵。有人说,音乐是无字的诗歌,而大师的表情就是音乐内涵的立体展现。舞蹈家刀美兰,杨丽萍,沈培艺就是用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涵和本质的。

马大师是通过表情把音乐的本质和乐曲的内涵在嘴上诉说得淋漓尽致的。 圣桑是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代表作有《运动狂欢节》,交响诗《骷髅之舞》等,圣桑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法国传统风格,形式严谨而不呆板,旋律流畅,和声典雅、配器绚丽多彩,通俗易懂,有些作品也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效果。

《天鹅》是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一首,《动物狂欢节》由十四首独立的短小乐曲组成,《天鹅》是第十三首,它不仅是一首人家所熟悉的名曲,也是作者生前叫人演出的乐曲。

这首大提琴曲不仅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而且被改编为芭蕾舞《天鹅之死》。该曲是由大调、6/4拍子、由单主题发展而成的三部曲式。乐曲一开始,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天鹅以高贵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情景。

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型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

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荡于水面时,水面波动、天鹅高雅优闲的情。 我在欣赏马友友大师演奏《天鹅》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许多音乐中的场景和凄楚的画面。 在法兰西有一只叫圣桑的天鹅,他从巴黎幽深的五线谱小巷起飞,他灵性的翅膀一展翅就飞过了音乐天堂的顶峰。

不小心却碰断了命运琴上的一根琴弦,使他重重地跌在了一把枣红色的大提琴上。 本来有四只天鹅一起飞翔,结果,一只三岁的天鹅,首先夭折在四楼窗口的A弦上,另一只一岁的天鹅也提前融化在乡间C调的风琴里。

剩下两只,是圣桑和妻子特留佛。 那年七月的下旬,痛失两个爱子的圣桑,忍着蓝调的巨大悲伤,挽着受伤的特留佛到布鲁尔温泉洗刷不幸,洗过悲伤的特留佛,抖了抖潮湿的情感和羽毛,独自飞走了。

听说她去了遥远的世界,寻找走失的两个幼小的生灵。 圣桑独居在苦涩的八音盒里,默默的演奏天鹅的等待。这一等,就是四十个春秋。却一直没看到特留佛,这只雌天鹅。

圣桑的血液在G弦上澎湃,他的人性,他的灵性,在偌大的音乐世界寻找特留佛和爱子的踪影。 圣桑在人间飞翔了八十六年,也寻找了八十六年。他像一只飞得很累很累的天鹅,终于飞不动了,他静静的舒展在音乐天堂里,怀里紧紧的抱着那把断了弦的枣红色大提琴,安详地睡去了。 聆听大师的演奏,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沉重,我想到的不是死去的天鹅,而是音乐家圣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