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后人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

2018-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少年知自勉     清光绪十五年(1889)7月26日.夜晚的天空,群星闪烁,淡淡的星光如漂白的薄纱轻轻洒满东海之滨的浙东大地.    位于四明山脚下的鄞县(属宁波市)西乡石塘村,早已笼罩在茫茫夜色之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在院中乘凉消夏,沉睡的村庄显得十分宁静.     然而,翁家大院里,此刻正是灯火通明.灯光下,人影晃动处,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哭声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渐渐从灯火通明处传遍整个大院,并随风送达到很远很远--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少年知自勉     清光绪十五年(1889)7月26日。夜晚的天空,群星闪烁,淡淡的星光如漂白的薄纱轻轻洒满东海之滨的浙东大地。

    位于四明山脚下的鄞县(属宁波市)西乡石塘村,早已笼罩在茫茫夜色之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在院中乘凉消夏,沉睡的村庄显得十分宁静。     然而,翁家大院里,此刻正是灯火通明。

灯光下,人影晃动处,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哭声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渐渐从灯火通明处传遍整个大院,并随风送达到很远很远……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给乡村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和朝气。这个出生的男孩起名文灏,字咏霓。

翁文灏出生在一个官宦绅商家庭。高祖父翁开明(1786—1853)凭借一生的勤俭和精明,为子孙留下了裕丰造酒坊和裕大酱园、酒米铺等颇为可观的家业。到了他曾祖父翁景和(1823—1877),翁家的商业经营达到顶峰,经营范围北到天津、南到瞿州的东部沿海。

相继在上海开设长丰绸庄和大丰洋布店;在杭州开设锡箔厂:在瞿州设上和南货店:在天津设乌木作坊:在宁波设宝大北船号、宝凤银楼:在本乡有养鱼塘、农场、果园及祖传的裕丰造酒坊,积资财有200多万两白银。

    翁文灏的祖父翁运高(1839—1889),字南山,榜名步云,才华横溢,雅擅诗文,是当时宁波名士。清咸丰五年(1855)中举人,授内阁中书。

翁文灏的父亲翁传洙,号勉甫,他对西方格致新学的兴趣远大于八股文章、科举仕途。他兴趣广泛,绘画、音乐不无爱好:时常翻阅格致新书,心血来潮时,便购一洋式小火轮,亲自开往上海游玩,玩厌倦了便不取分文地送给朋友。

    翁文灏出生时,祖父翁运高已于半年前去世。虽然,此时翁家已不如翁景和时代那般繁荣昌盛,但毕竟是宁波有名的富户。据丁文江说:“翁文灏祖父死的时候,分家时,他父亲分得20万两银子,上海还有一所铺面,每年有好几千收入”,他“早年的环境是一个十足的纨绔”。

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沾染一点儿纨绔子弟的恶习,而是发奋读书,确实难能可贵。

    幼年的翁文灏颇受祖母的宠爱,一来因为他是翁家的长房长孙。而且自幼聪慧可爱:二来也是因为他6岁丧母的特殊经历。     翁文灏的生母余宝玉(1872—1895)是慈溪人,家中世代在上海经商,与翁家祖上有姻亲关系。

她幼时常随母亲到外婆家游玩,曾写下“水从石出真清澈,步逐坡登见曲斜”的诗句,外婆家美景给她留下极深的印象。

因夫妻不和,在翁文灏刚刚度过6周岁生日的时候,余氏夫人便抛下翁文灏和两岁的妹妹杏仙,撒手人寰。由于他俩得到祖母的精心哺养,才没有感到太多的凄凉。一年多后,继母叶秀芬(1872—1932)来到翁家。

叶氏夫人也是慈溪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虽然是继母,但她以女性特有的善良贤淑,视他们兄妹为自己所生,并教导他们勤学苦读、力求上进,使一双幼小的心灵所受创伤得到了慰藉。叶氏夫人不仅贤惠,而且思想进步,据说她是宁波第一个提倡放足的妇女。

在以后的30多年中,翁文灏视继母为生母。精心照顾、赡养终生、竭尽孝道,也算报答了这位含辛茹苦有养教之恩的继母。     6岁时,翁文灏开始入私塾读书,启蒙教师叫胡豁堂。

当时私塾所读一般是《千字文》 《幼学琼林》以及《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1899年,因石塘家中遭抢劫,翁文灏全家被迫避至宁波江北岸的引仙桥,租屋而居,他的塾师也改为史隽德。

1901年,翁家再迁宁波城里天封寺前三角地居住。翁文灏天资聪慧,博闻强记,许多古书他能倒背如流、每天读书写字,已成习惯。由于他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功课学得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深受同学们的钦慕、老师的赞扬。

他13岁的时候,应每年一次的年考,考试成绩优异,被取为“鄞县附生、列名秀     _才”。依照当时的习惯,头戴“花顶”。

身着“蓝衫”访亲会友。在当地可算是荣耀了一阵子,十里八村都知道鄞县出了个少年秀才。     然而,人生之路不是平坦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翁文灏于1903年到杭州参加乡试,却时运不佳,名落孙山了。

1905年1月9日,16岁的翁文灏,按旧习惯从父母之命,与林韵秋(1887一1958)女士结婚,婚后仍然留在家中读私塾。但此时翁文灏已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每天除读《左传》《春秋》、唐诗、宋词之外,更多的是读上海的《新民丛报》,还有《盛世危言》 《天演论》等进步书籍。

    当时。正是满清末年,神州大地,烽火四起。有志男儿,奔走呼号。

救国之声,此起彼伏。翁文灏对时局很关心,对国家民族危难也很忧虑。他写下了“我虽少年知自勉。须扶衰弱佐中兴”的豪言壮语。     1906年到了上海,考上了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办的震旦学校,实际上就是一所中学,张謇任董事。

由天主教教士任教务,功课设置偏重法文和数学,在课余时间学习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也学一些哲学。在这里。一些基础课学得很扎实,为他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地质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8年,翁文灏从震旦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该年的秋季,又参加了浙江省留学考试,名列第7名,取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P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