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旭东 四大试点激活创新体制 专访上海浦东新区科委主任朱旭东博士

2017-06-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科技日报>2006年4月14日报道: 经过16年的高速发展,浦东新区不可避免地遇到土地资源稀缺.商务成本攀升.电力供应紧张等"瓶颈"问题

据《科技日报》2006年4月14日报道: 经过16年的高速发展,浦东新区不可避免地遇到土地资源稀缺、商务成本攀升、电力供应紧张等“瓶颈”问题。如何克服“瓶颈”?敢为人先,善于先行先试的浦东人再次站到了风头浪尖。

刚刚召开的浦东新区自主创新推进大会上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决定》总体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投入,三个突出,四个着力点”。随后将正式启动和全面推进的国家火炬新试验城区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综合试点、创业风险投资体制综合试点、诚信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等四大试点格外引人注目。

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浦东新区科委主任朱旭东博士。 作为综合配套试点的浦东深刻认识到,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度支撑。

朱旭东举例说,在目前法规条件下,生物医药企业要有GMP生产线才能获得新药生产许可证,在张江90%的生物医药企业是研发型企业,面对这样的规定,开发出的新药只能选择建厂或者转让知识产权。

如果能进行制度创新,使这些企业在不建厂的前提下获得生产许可证,就可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有形资产,促进知识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研发投入和发展。浦东正在点点滴滴中筹划如何提升价值链曲线的“微笑曲线”。

我国知识产权相对成熟,总体数量不少,但真正核心技术的“黄金专利”却不多,原因何在?低水平过度投入和重复投入是根本原因,也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政策缺少规划性和指导性造成的结果。

“从事高新科技的企业,以半导体制造为例,每18个月产品数就将翻一番,而我国申请专利的平均周期是3年,届时专利早已被淘汰。 通过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引导和提升创新主体创造的有效水平,同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响应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60条配套政策,浦东将着力提高专利的授权速度。”朱旭东感慨地说。 知识产权得到认定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将其应用和转移,浦东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对只有知识产权而没有实物资产作抵押,又需要资金支持的科技研发企业,允许其以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进行融资,成为科技研发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手段。浦东新区实施的“慧眼工程”经两年探索,已成效初见。

以政府基金为杠杆,吸引百奥威达、HBM等多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入驻浦东,组建并开始运作规模达2500万美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朱旭东表示:“浦东结合国际惯例,根据创新规律,抓住张江高科技园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机遇,逐步改善知识产权的综合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环境优势加强综合优势。

”积极有效的创业风险投资是很多有潜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起步阶段的急需。

朱旭东介绍说,浦东的长远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创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积极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系统试点,探索建设区域性企业股权交易平台;探索有限合伙、股权设置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证监会正在进行非上市的股份转让系统的探索,浦东也在积极储备一批企业进入证监会的这一平台。 在退出机制方面近期有两条较现实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海外的上市平台,朱旭东指出:“创新很难有国界,海外上市并非国内创新资源的流失,需要有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一主要选择。

二是股份转让,用长远的眼光,耐心地完善股权转让系统,使之灵活。退出机制应当是以退为进,更需要规划,有秩序的利用好市场。

” 为了给高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便捷、优惠的商业金融支持,浦东新区将设立再担保资金,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担保代偿评估体系,构建政府基金、科技企业信用协会、政策性金融机构、社会担保机构共同构成的科技企业商业融资平台。

美国的硅谷被称为“风险投资的发动机”,而浦东也希望像硅谷一样,在张江建立风险投资能积聚的环境和平台,让海外的创新资源进入,在有限的空间里集聚,形成基地。

“‘十一五’期间,浦东将投入10亿元,联动各级政府投入,形成规模达2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力争在浦东形成总规模达20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帮助创新主体。引导基金不直接投向项目,而是与海内外合格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探索有限合伙、股权设置等方面的制度创新,通过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推动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朱旭东激情满怀地描绘着浦东科技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