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向东薛坤 《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期导读」目前,相当多的软件应用公司纷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数据中心云服务以及移动医疗服务,势头正劲.这些公司除了有技术优势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多年的行业数据积累.智慧城市.大数据.移动医疗,都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这些行业.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如愿在这几个领域里分得一杯羹?本期<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东华软件(行情,问诊)董事长薛向东,谈一谈东华软件计划如何在这几个热门领域大展身手.「嘉宾简介」薛向东,男,中国国籍,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6年-1992年,先

「本期导读」目前,相当多的软件应用公司纷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数据中心云服务以及移动医疗服务,势头正劲。这些公司除了有技术优势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多年的行业数据积累。智慧城市、大数据、移动医疗,都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这些行业。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如愿在这几个领域里分得一杯羹?本期《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东华软件(行情,问诊)董事长薛向东,谈一谈东华软件计划如何在这几个热门领域大展身手。

「嘉宾简介」薛向东,男,中国国籍,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6年—1992年,先后任中国机械工业电脑应用技术开发公司经营部(系统集成部)经理及总经理助理;1993年创建北京东华诚信电脑科技发展公司;2001 年组建北京东华合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任总裁;2006年至今,任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

第一节:

薛向东:智慧城市先从行业角度入手 与政府合作

(智慧城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应用与展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建 设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期正式进入了务实推进期。)

金融界:今年10月,东华软件出资7200万元控股东华智慧,开启混合所有制浙江案例,同时也与浙江展开智慧城市合作,目前涉及哪些智慧城市建设?

薛向东:前期运营整个衢州市的城市一卡通,目标是承担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电子政务云、企业管理云、智慧旅游建设等,这件事得到浙江省及衢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金融界:东华软件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切入角度是哪里?

薛向东:东软在智慧城市涉及面很多了,比如说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社会等等。从切入的角度看,第一我们要先从行业角度入手,比如医疗、公安等具体领域,然后跟政府合作建立智慧政府,让它协同各个行业,把大数据给弄起来。

金融界:这种智慧城市的合作模式什么样的?

薛向东:我们会根据各地的情况区分,合作模式上基本有三个种类,一种是当地政府出钱提供公共服务;第二种是企业与政府合作,企业代政府出钱获得相应的经营权;第三种是企业自己需求,比如说银行、医院的智慧升级,三种模式都可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第二节

薛向东:东华软件不参与数据中心建设之争

(企业级的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是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随着云服务概念的出现,数据中心已经从单纯的租用设备,发展为资源云服务提供商。)

金融界:今年7月东华软件成为阿里的战略合作伙伴,您们在数据中心云服务有哪些合作?

薛向东:云服务有三种模式,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我们卖的是SaaS,而阿里这种企业提供IaaS和PaaS服务,但是SaaS是需要软件公司提供的,也就是我们。而且我们能够把我们的医疗、金融、政府管理等服务客户,统统的都架到阿里的IaaS平台上去,这样双方可以互惠互利。

金融界:东华软件在数据中心中的定位是什么?

薛向东:是SaaS服务商与运营商。我们用数据中心的平台,把服务卖给我们的客户,同时也帮数据中心提供客户,这样客户能够享受存储服务器的网络资源。现在是云技术的时候,不再只是单纯的租用主机设备,有了云就不是台的概念了,是资源的概念,卖的是云。

举个简单的例子,阿里电商在双十一的时候数据的量大,数据中心云服务就把大量的资源分给阿里用,像小银行月底结账的时候数据量大,那就把资源临时给这个银行,新的数据中心云服务就是这样建立的。

金融界: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做数据中心托管服务,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转型数据中心,这是否会对东华软件带来冲击?

薛向东:得看这些企业的定位在哪儿,实际上很多卖机房卖数据中心的公司,跟我们都是合作关系,因为我们一方面需要他们的数据中心做存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帮他们建设、规划数据中心,我们有全面的解决方案和软件。比如华夏银行(行情,问诊),它在各省都有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需要有机房监控、同门禁系统、UPS监控,空调监控、服务器存储网络监控、业务监控等,这些我们都有一套软件来管理,通过流量分析,控制和功能安全统筹。

我们不自己建数据中心,我们的强项在于管理数据中心,像百度、阿里、360我们都有合作,他们的数据中心服务范围越广,我们的商机会越多。

金融界:今年11月东华软件公布以“股份 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至高通信的全部股权,至高通信是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公司的并购重点是哪里?

薛向东:未来我们关注创新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很多先进技术并不成熟,有的只是噱头,所以需要考虑怎么去把它识别出来,我们跟中科院计算所、跟清华有很多这种技术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把这些技术研发出来,不一定要通过并购形式。另一方面我们并购可以确定一定都是同行的公司,我们坚决不去并购软件以外的公司,因为我们的定位就是专业专注。

第三节

薛向东:东华软件转战私人医生市场

(移动医疗已经成为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医患比例已经达到惊人水平,移动医疗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移动医疗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金融界:医疗领域是东软的重点,并在推出自己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

薛向东:以前我们的服务模式的都是B2B,现在有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就形成了B2B与B2C并行,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网上的私人医生,通过手机可以实现问诊。在B2B端我们的优势在于很多医院都是我们的客户,在用我的数据软件,他们现在的医疗系统都用我们的,要跟这样的医院打通互联网医疗就很容易。

金融界:如果有一家使用其它公司软件系统的医院,怎么与东华软件对接互联网医疗?

薛向东:如果说那家软件公司也跟我们做了类似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那这里面可能就有点麻烦,毕竟是同行间竞争,但如果那家企业没做类似的事,我们可以合作谈接入问题。目前当然是先把我们自己这三百多家大医院拉进互联网医疗系统,这些医院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专家嘛。

  金融界:有已经签署合作的医院吗?

薛向东:我们现在已经跟地坛医院、友谊医院、华西医院等很多医院签了合作,我们的互联网医疗还没上线就签了很多家,外地医院像青岛青医附院等也签署了合作。他们愿意做这件事,因为能给医院带来很多好处。

现在医院资源紧张,特别是好医院紧张,通过互联网系统可以实现科研病例的网络共享,为医生提供科研条件,在网络上对于单一病情各个医生共享病人的情况、收集病人用到的药物、医嘱不同的效果等,通过共享让医生做科研,这样一是释放了紧张的医疗资源,二是可以共享到这个数据,完成科研。

还有就是远程医疗,这个已经不新鲜,但是现在能实现移动远程医疗也是一个创新,患者也可以通过他的手机,帮家人去付挂号费、付医药费,再也不用去排队付钱,确认付费成功直接就到CT室拍片子,这对就医环境也是一个大的改善,这些都能通过软件实现。

金融界:东华软件在B2B端拥有优势,那么在B2C端如何开展呢?

薛向东:这个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这里面有几个思路了,第一种当然是做好产品,靠互联网营销,然后通过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第二因为我们有很多合作的企业,我们跟这些企业谈,让他们的员工使用我们的互联网医疗软件,员工使用我们的软件产生了流量和消费以后,我们会跟医院和医生有分成,跟企业也有分成,像中石油这种企业它不一定会去谈分成,它反而乐于把这个作为一种福利推广给员工,我们通过为企业建立员工医疗管理服务还能向企业收费。

金融界:这种互联网医疗服务,东华软件怎么向消费者收费?

薛向东:这里面医生咨询是一个收费来源,其它软件已经有先例了,大家也了解一些,还有就是术后管理,比如某个患者上了个支架,我的院后管理能让患者定期得到医生的网上指导,如果是外地病人,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通过微信,通过QQ去指导。这种服务一般中产阶级吸引力比较大,费用也不高,一年交个两三千块钱,能提供一个实时的医疗服务咨询,医生因为有分成存在也乐于借此和患者交流。这一块可以通过医生进行渠道拓展。

金融界:东华软件的互联网医疗何时能够上线呢?

薛向东:2014年就会上线了,这个之前已经做了很多铺垫了。

记者手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魔力显现,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而奇妙的互联网名词,而是实实在在能为企业带来效能提升与市场开发的利器。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引发了数据中心建设竞争、企业大数据应用热潮、智慧城市建设加速等等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碰撞,而软件企业作为大数据的开发与始作俑者,更是盯向了大数据带来的长尾效应。

在一座座数据中心圈地开工的时候,东华软件选择了技术合作而不是直接杀入这片红海中弄潮,虽然让人感觉有点魄力不足,但不得不说,这种选择是最为明智的。然而在资本市场上,人们愿意看的不是扬长避短的明哲保身,而是知难而上的破釜沉舟,毕竟看热闹不怕事大,一个没有话题的企业自然没有人愿意去炒作。

未来社会的变革必然离不开互联网,而围绕互联网展开的各种服务与应用已经打破旧有的服务体系与思维模式,今日的潮流企业并不一定会是明日的行业霸主,如果不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即便庞大如柯达、诺基亚,也终有倒下的一天。从医疗领域的投入可以看到东华软件正在从过去的B2B模式走向B2C,更接近市场也更接近消费者,这种变化对软件企业来讲并不容易,而所带来的成效与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郭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