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书医生 王金书:他让农民兄弟过上城里人生活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他是一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位新农村建设的 "领路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和一心为民的"热心人".王金书自1984年担任玉皇庙

    他是一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位新农村建设的 “领路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和一心为民的“热心人”。王金书自1984年担任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以改变本村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团结支部一班人和全村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积极发展工副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使玉皇庙村由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率先踏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他创办的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6个子公司,1700多名员工,总资产24亿元,占地124万平方米,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精细化工企业,是中国优秀品牌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经济效益500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工化学助剂行业50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2.

8亿元。

一心为民寻富路

1981年底,王金书从部队退伍回到了老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王金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1984年,他被推选为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支部会上,他动情地说:“大家相信我,我一定努力带着大伙向富路上奔,累死了,只要大伙知道咱是咋死的,我也算值了。

”为了这个庄严的承诺,他开始了艰苦创业。首先他带领群众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成为东明县第一批进行大棚种植试验和最早搞粮菜间作套种的村,接着又围绕工副业、增加农民收入作文章。

当时砖瓦销路很好,他决定利用村南百余亩荒地兴建窑厂。为了筹措资金,王金书带头拿出自己家的全部积蓄。为向城里的一个战友借款,王金书骑自行车一个月往返村、县城28天,累计行程千余公里。真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通过借款与村民集资筹措到8万多元,建成了一座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块砖的窑厂,当年盈利3万余元。

太史公的《史记·货殖列传》曾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王金书深知此中道理。初尝成功的喜悦后,更坚定了他发展工副业的决心和信心。在王金书的带领下,玉皇庙村又先后办起养鸡场、养鱼场、塑料厂、打火机厂、杀虫剂厂、预制板厂、羊毛衫厂等企业,但由于致富心切,操之过急,对市场考察力度不够,销售渠道不畅,加上资金、技术支撑较差,几个企业都没有成功。

面对困难和挫折,王金书没有退却,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开始边学习,边摸索,边解放思想。

通过对市场的反复考察和论证,他发现玉皇庙村地处中原油田腹地,油气资源丰富,这才是玉皇庙村的真正优势。他决定立足资源优势,开发自己的产品,走好自己的路,以油气或其副产品为原料,走深加工和精加工的路子。

一个高中生,带领一群泥腿子搞化工,面临着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困难,但王金书不怕困难,知难而进,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跑科研院所,拜访专家教授。当这些专家们听说他是一个农民,却要干科研院所中的前沿产品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愿与其交流。

他不怕受挫,不怕坐冷板凳,一天一顿饭,住个车马店,几次在路途中病重晕倒。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使命感、责任感,用真诚和耐心感动了专家教授。玉皇化工先后成为了8家科研院所的指导点和新产品实验基地。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他采取集、借、贷、赊等方法,奔波于亲朋好友和金融部门之间,寻求多方支持。乡亲们看到他为老百姓办事的真诚精神,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拿出了准备给孩子结婚、盖房子的钱,有的拿出了家里仅有的几百元积蓄。

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副经理把父亲卖猪准备过年的钱“偷”出来交到厂里,父亲知道后,在责怪儿子的同时,还是接受了儿子的做法。为了解决人才问题,王金书上南京、跑北京、下洛阳,历尽千辛万苦四处寻找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人,并聘请50多位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公司的常年技术顾问,成为公司业务技术的有力支撑。

全心为民谋发展

要使全村600多户群众尽快过上共同富裕生活,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王金书并没有满足。为了实现心中让全村人共同过上好日子多年的更大梦想,他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1999年,经过市场预测和专家论证,王金书敏锐地意识到乙烯工程的副产品碳五深加工市场潜力巨大。

乙烯工程副产品碳五中含有大量国内外紧俏的化工中间体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双环戊二烯等。随着我国乙烯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副产品碳五大量被作为工业燃料使用,因此,碳五深加工不仅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而且可以带动医药、农药、橡胶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于是他投资1000多万元,经过4年的小试、中试,终于在2003年11月建成了一套2万吨/年碳五深加工装置,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成为继上海金山石化之后,我国第二个生产厂家。

产品经省技术监督部门检测鉴定,符合行业要求,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为新产品、新材料,填补省内空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被省科技厅列入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产品供不应求,分别进入农药、橡胶、涂料、油漆、固化剂等生产厂家。2004年,产品先后出口日本、美国等,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在开发碳五深加工的同时,他们还先后开发生产了丙烯、MTBE、乙烷、苯、二甲醚、顺丁橡胶等产品,完成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投入达4亿元。另外,一批新的高新科研项目正在酝酿之中。目前玉皇化工已有20多种产品在市场具有良好的信誉。

王金书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王金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析产权,使有效资产得到良好运行,杜绝了经营中的“大锅饭”现象。改制后的公司在经营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迈出规模扩张的路子。他对原料、产品、市场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后,对华海公司进行整体收购,更名为“山东武胜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之后,投资800多万元,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技术改造,并一次开车成功。

紧接着,又投资500多万元进行了二期改造,开发了3个新产品。长期闲置亏损的企业变成了年创利税500万元的盈利企业。三是扩股融资促发展。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1046万元,新上了一套4万吨/年气分装置和1万吨/年MTBE装置,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2003年底试车投产。

洛阳一名石油化工专家深有感触地说:“想不到你们一个民营企业的气分装置冬季能够一次开车成功,想不到你们生产的产品和价格在山东市场能起到主导作用,想不到MTBE的技术设计和改造能创出全国能耗最低的水平!”目前,该装置运行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王金书还善于抓住机遇,带领企业实现新的突破。2004年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突破菏泽”现场会,王金书认为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他把自己的发展思路及时向市、县领导汇报反映。玉皇化工被会议直接确定为省发改委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

借此东风,王金书在3个月内完成了10万吨/年碳五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的立项、审批及有关准备工作。该项目投资1.2亿元,2004年8月份进入基础设计,10月份开始施工,并于2005年4月投产。该项目投产后,业已成为国内碳五深加工的最大厂家,年销售收入可达4亿元,创利税6000万元,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东明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真心为民建新城

王金书致富的目的就是回报社会,回报乡亲。他无时无刻不践行着“强村富民、造福乡亲”的誓言。企业发展了,赢利了,王金书考虑得更多的是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群众的共同富裕,这也是他立志办企业的初衷。王金书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和改善民生,关键是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他除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安排下岗职工200多人,向国家缴纳3亿多元税金外,还将个人在企业的分红和奖金全部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他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村办初中和小学。为留住教师,让教师安心在村里工作,他设立了“重教基金”,提高教师的待遇,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初中教师每人每月补贴300元;村里孩子上高中,每年每人发2000元助学金,考上大学一次性补助4000元。

为了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和科技兴农的意识,他每年都为村里聘请专家教授传授农科技术。仅2004年,他就从寿光、山农大、华中农大等请来6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

十几年来,他累计为村里搞水利建设、建学校、修公路、资助孤寡老人、救助贫困大学生和残疾人等社会公益性事业捐款3000多万元。从1992年开始,村里的农民提留、村干部、民师工资等开支都由企业负担。

这些年来,他为村里的群众办了数不清的好事。“有难找支部,有事找金书”成了村民的口头禅。村里的群众赞扬王金书有“两多”,一是金书的老人多。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他孝敬的亲人。从2006年开始,王金书按月给全村的老人发放零花钱,60岁以上每人30元,70岁以上每人50元,80岁以上每人100元,90岁以上每人200元。

他还亲自服侍照顾一些老人,村里有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袁怀让,王金书给他挑了二十多年的水,磨了二十多年的面,老人犯了病,王金书跑前跑后,端汤送药,照顾得无微不至。

二是金书的孩子多。用他的话说就是全村上学的学生都是他时刻惦记的孩子。他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2010年元月份,村民王二钢的孩子患了白血病,他亲自帮助联系医院,并送上自己的一万五千元钱作为医疗费用,还发动村民们为孩子捐款。王二钢感激得掉了眼泪。为了让全村父老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王金书还搞了一个个人的“三年规划”,即建立1000万元的村民教育基金,1000万元的特困救助基金,他还在二至四年内个人分期投资2.

5亿元,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村,使广大群众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懵懂人世时,他羡慕过农村集市的热闹喧嚣;入伍当兵时,他向往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回乡创业时,他憧憬过繁华似锦的城市生活。看着农民世代劳累耕作,却始终没能摆脱贫穷的困扰,王金书心底的一个愿望越来越强烈:一定要带领群众挖掉穷根走上富裕路,一定让全村父老乡亲过上城里人的现代生活!一定把贫穷落后的玉皇村打造成文明发达的“玉皇城”!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2008年11月26日,王金书认为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已成熟。他召集玉皇庙村63名党员集聚在村小学新建的教学楼里开会,决定启动村庄改造,让600多户村民家家住上别墅,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现他多年来一直追逐的梦想。

“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发展,让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我们要富裕,要过上好日子,关键要靠我们自己,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我们不能靠等、靠要、靠帮、靠扶,我们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者、参与者、组织者,我们要做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宰,我们要在奋斗中主宰自己的命运。”王金书慷慨激昂。

“财富不能成为共产党员的包袱,要成为给群众谋福利的手段。金钱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用在老百姓身上才是发挥最大价值,才是最有价值的价值。建设新村需要投资2.5亿元,全部从我腰包里出,不给村民增加任何负担。”他庄严承诺。

“按照城市建设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逐步将历经沧桑破旧的玉皇庙村打造成既具有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又具有文化娱乐区、科技教育区和政治行政区等功能的和谐文明的现代‘玉皇城’,30年在全国不落后,50年在全省不落后,让农民真正变为市民,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一定要有“中国看华西,世界看玉皇”的壮志,让世人看到我们‘玉皇人’的远识和气魄!”他描绘蓝图。

这一天,玉皇庙村的乡亲们笑了!

从那天起,由清华大学设计的“玉皇城”建设拉开了序幕。在工地上,一台台推土机马达轰鸣,一部部挖掘机挥动着铁臂,一辆辆载重汽车往返穿梭,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是玉皇庙村党总支部书记王金书自己捐资2.5亿元为村民建设新村的场景。按照规划,村里三代同堂的家庭将免费分一套300平米的三层别墅,两代同堂的将免费分一套260平米的连体别墅,一对小夫妻或单身青年的,也能分一套170平米的公寓。

在王金书的带领下,玉皇庙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9年,村里摩托车达到100%,电话、手机普及率达到100%,村里农用车辆普及率100%,轿车普及率达到35%,拥有大型运输车60部。全村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了更好更快发展。

村民富裕了,王金书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在公司坚持值班、带岗,经常在车间、生产现场和技术人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仍然和大伙一起吃食堂,不搞任何特殊,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在群众心目中树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高大丰碑。

全村的群众敲锣打鼓,抬着写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牌匾送给他,他认为这是党员和群众对他的最高奖励,感到无比欣慰。他始终把自己放在零起点的位置上,争取在“十二五”末,玉皇化工的销售收入超200亿,三年内争取把昔日破旧的玉皇庙村建设成今天的绿色生态文明“玉皇城”,让农民兄弟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现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