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纪念馆 琦君文学馆纪念馆大门紧闭 遇到了“钱的问题”?

2017-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琦君文学馆和琦君纪念馆为何都是"铁将军"把门?是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共同的原因?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琦君文学馆成了摆设校方称"布展经费不足

琦君文学馆和琦君纪念馆为何都是“铁将军”把门?是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共同的原因?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琦君文学馆成了摆设

校方称“布展经费不足”

琦君,原名潘希真,为温籍著名女作家,有“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之誉。她的散文曾创下57次重印记录,与林清玄一起被评为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并被中国时报选为十大女作家之首。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了三溪中学,在校园内见到了一座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穿过桂树依依的院落,是一道环屋而筑的走廊。透过雕花的门窗,只见里面早先的布展已撤除,并且散乱着一些书籍和课桌椅,像是成了一个“仓库”。

说起琦君文学馆的现状,三溪中学的副校长何胜康也很痛心。他说:“现在的琦君文学馆是琦君生活了14个春秋的童年故园——潘宅。在解放后,潘宅被辟为学校校舍。”

何胜康介绍,1996年,琦君委托朋友返温时回到了旧宅看一看,得知童年故居依旧后,与学校的时任校长何治权联系上了。在三溪中学40周年校庆上,就有校友提议修复琦君故居。虽然当时年过八旬,即便风湿缠身,琦君仍然为文学馆的筹建倾注了偌大的心力,包括材料的收集和旧宅的修缮。瞿溪街道和三溪中学联合爱心人士等出资20多万元,琦君女士出资1万美金进行了简单的布展。

2001年10月,琦君女士专程从美国转道温州出席开馆仪式。同年,琦君文学馆所在的琦君故居被列为瓯海区文保单位。何副校长表示,2011年,琦君文学馆主体建筑地基出现沉降、部分房间出现漏水的情况。2012年瓯海区政府耗资80多万元,由区文博馆(现瓯海区博物馆)牵头对琦君故居建筑本体进行了修缮,为了保护相关的资料和藏品,布展只能撤出。但是在修缮完善后,重新布展的经费却成了难题。

何副校长说:“我们曾委托设计公司对布展进行设计,初步预算经费需要110万元左右,但是学校办公经费也有限。2013年5月和2014年11月,学校曾与瞿溪街道多次向上级政府13个单位打报告,要求拨付重新布展专项工作的经费,一直没有结果。因此,我们也非常之无奈。”

琦君纪念馆“铁将军”把门

村主任说“与工程欠款有关”

昨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了位于瓯海区瞿溪街道庙益村的琦君纪念馆,只见该馆大门紧闭,上面挂了一把锁。正在附近挖笋的村民潘先生愤愤地说:“游客来参观都吃闭门羹了。”

琦君纪念馆由原来的庙后小学修缮改建,是琦君伯父潘鉴宗于1921年创办,至今还保留着两排轩间教室。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头琦君的石像。沿着步道,往纪念馆的西侧走,可以依稀看到纪念馆整体古朴典雅的风貌。透过正厅的雕花木窗,可以窥见琦君笔下的东瓯民俗人偶。

瓯海区泽雅镇庙益村的村主任潘小霜是琦君堂姐的孙女。她说:“庙后(解放后分为庙后村和庙益村)是琦君的出生地。2001年10月,琦君回乡参加文学馆开馆的时候,曾经来庙后寻根探亲。”2012年,在瓯海区台办和瓯海区政协的支持下,由出生于泽雅庙后的加拿大侨领潘妙飞通过瓯海区慈善总会,向琦君纪念馆定向捐赠一百万元,用于该馆的修建工程,政府财政拨款54.

6万余元,但后期建设支出超出了预算。2013年施工完成后,纪念馆已经对外开放,但是,因有一百多万元的工程款缺口,始终没有交付给施工单位。2015年1月,施工单位将琦君纪念馆的大门上了锁,希望引起各方的注意,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潘主任说,她也曾多方奔走,找相关部门,可问题至今不见解决。

相关部门做了些什么?

回复“已在着手解决”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瓯海区台办。瓯海区台办的一名金姓工作人员表示,因分管领导外出,暂时无法给以回复。

在瓯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管此事的姜副局长表示,这两个馆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按规定,琦君故居和庙后小学旧址是文保单位,文化部门对其的管理是建筑主体的管理,而日常管理分别由瞿溪街道办事处和泽雅镇人民政府负责。

“这些情况,我们文化部门已经在关注,陈列布展方面,我们可以去指导。经费方面,我们也愿意偕同各方筹集好资金,尽量争取市、区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此外,他还透露,在今年的市、区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交了相关的议案和提案。

昨晚,记者与瓯海区瞿溪街道分管文化的王副主任取得了联系。她表示,街道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台办等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对接,希望能在今年8至9月份的“台湾周”活动前,对琦君文学馆重新布展。如果资金确实有困难,可能会进行分期工程。今年3月10日,瞿溪街道还特地在琦君文学馆举办了“百年古镇保护与发展”论坛,与会专家还围绕着传承与发展琦君文化献计献策。

而泽雅镇分管该项事宜的陈副镇长则证实,因业主单位庙益村拖欠施工单位100万余元的工程款,导致琦君纪念馆被施工单位上锁。她表示,镇里也在协调各方妥善解决此事,但是具体时间还没定。

琦君是一张“金名片”

专家建议明确主管多方筹资

冯强生(原瓯海区台办主任):多年来,琦君文学馆、琦君纪念馆已经显现了在传播琦君文化、促进对台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文学有着巨大的效应,琦君等作家早已为瓯海,乃至温州做好了宣传,我们也不妨根据文学作品再现当时的场景,吸引游客前来按图索骥。于温州而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琦君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目前的情况看来,无论是琦君纪念馆还是文学馆,管理上的问题已经凸显。一方面管理主体不明确,主管单位没有,涉及部门又很多。好像谁都可以管,但是谁也不管。建议区有关部门每年划拨部分管理维护专项资金,琦君文化联谊会、庙益村、三溪中学等可以通过民间渠道筹集部分资金,切实把资金问题慢慢解决掉。

卢礼阳(温州市图书馆研究员):琦君是一张“金名片”。在瓯海瞿溪和泽雅,既有文学馆,又有纪念馆,可惜都怠慢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管理问题也亟待重视。今年是琦君逝世十周年,两处的闭馆问题拖了好几年,一直没能妥善解决,希望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协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