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八大思潮 马立诚推出“八大思潮说”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立诚推出新著<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引发广泛关注.(资料图片)马立诚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亲历者和观察者,30余年持续从事中国改革研究.

▲马立诚推出新著《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引发广泛关注。(资料图片)

马立诚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亲历者和观察者,30余年持续从事中国改革研究。 (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

新春伊始,马立诚推出新著《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引发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表达了各个社会阶层在转型时期的不同利益诉求。当代中国思想界究竟存在多少种思潮?这些思潮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相互之间又存在哪些冲突?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将会在中国占据主流的地位或者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在新书出版之际,马立诚接受了深圳商报专访。

每一本书都引发热议

作为当代中国一位影响极大的政论家,马立诚是一个争议人物。他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亲历者和观察者,30余年持续从事中国改革研究;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从《人民日报》评论员到凤凰卫视评论员,他的每一次转身都埋藏着社会思潮涌动的暗影。

1998年,马立诚与凌志军合作撰写《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本,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1999年9月,马立诚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2002年12月,马立诚在北京《战略与管理》杂志第6期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在亚洲引起轰动,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

在上一部著作《交锋三十年》中,马立诚从政治、文化、经济各领域,将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归结为四次大争论。继“四大争论”后,马立诚在今年新春伊始再次推出新著《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提出了新观点——“八大思潮说”。

这本书对流行于当代中国的思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给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认识中国的框架,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在1月份举行的2012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这本书以高票入选“2012北京图书订货会媒体最期待10本好书”,并在孔夫子旧书网、共识网等网络思想阵地引起网友热议。

理出清晰的思想线索

“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思考中国的未来究竟怎样。也可以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纠结,是这本书写作的动机之一。”谈起《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的写作初衷,马立诚表示,自己之所以下功夫梳理当代中国思想史,正是感觉到“中国的确已经渐次走近了一个新的大时代的门口”,因此要从中国目前复杂而多变的现实中理出一个清晰的思想线索来。

“我经常听到议论说,现在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很混乱,纷纷扰扰莫衷一是,脑子里乱乱的,不知怎样才好。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点帮助。对当今中国各种思想流派做了一个梳理,讲清楚了各种主张的来龙去脉,以及彼此之间争论的焦点。这就给了大家一个有条有理的大背景,力求使糊涂的谜团变得清晰起来。”

马立诚表示,他在书里评述的当今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也可以看作八个药方。“八种思潮的代表人物,都是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自己的主张,要医治中国社会的疾病。为什么思想理论界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这是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中国改革的原有动力,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成堆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新的突破。这自然就牵涉到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也是我写作这本书的动力。”

对于社会思潮,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梳理方式,上海的萧功秦教授归纳成六种思潮,马立诚认为没有一种死的说法。他提出“八家”的说法,有其根据所在:第一,作为一种思潮,应该有它的主张,有自洽的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第二,在社会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第三,能够在公共话语平台上传播。

在此基础上,他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

有重合有争论,基本是博弈

作为一部思想史著作,《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和阐释了这八种思潮,而是力图呈现这八种思潮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历程中的较量与博弈,在实践中如何或深或浅,或急或缓地发挥作用。

“八种思潮有部分重合,也有很多争论,基本上是一种博弈关系。”谈起这八种思潮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关系,马立诚告诉记者,每一个思潮都有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比如1977年和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志性事件。

又比如老左派1977年提出“两个凡是”,1995年到1997年在社会上散发四个万言书,要求打压私营经济,这也是标志性事件。

至于民族主义,《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是民族主义从上层圈子里走到底层大众的标志性事件。民粹主义的标志性事件,则是2004年网上爆炒“富人原罪论”,2007年网络愤青“打倒茅于轼”事件,还有2009年的“邓玉娇事件”也含有民粹主义因素。

未来中国的走向跟这八种思潮密切相关,究竟什么样的思潮会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对此,马立诚认为,“2011年中国人均GDP大约是5500美元,还很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在继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启动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我认为未来中国的走向是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