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马技法 画马基础:马的运动规律 画马超级教程:徐悲鸿画马技法

2017-05-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画马基础:马的运动规律,画马超级教程:徐悲鸿画马技法 2017-08-29 18:43学习画马,首先要了解马的运动规律.初学时,由简单的.静

画马基础:马的运动规律,画马超级教程:徐悲鸿画马技法 2017-08-29 18:43

学习画马,首先要了解马的运动规律。初学时,由简单的、静止的形态画起,逐渐画复杂的活动,由浅入深。开始时画立或卧,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刻画。熟练后可画一些走或跑的动作。马的走或奔跑是有规律变化的,它的四肢都是重复动作,除四肢外,头和身躯活动的范围非常小。

练习的时间长了,便能掌握很多的表现方法。 一、站立与走步 单马构图富于象征性,首先要在纸的适当位置安排好一匹马,画马的结构时,要抓住关键,鼻孔要大,胸肌要突出,这是肺活量大的特征。

腿要长,蹄要灵活,才能善于奔驰跳跃。腿踝骨是较难画的地方,造型要准,不懂骨骼解剖不行,完全照搬自然形态也不行,要掌握好脚踝骨、蹄及之间的关系,就要下一番苦功夫。每一个画家就是一个演员,当你把马的神情和姿态用笔传递给观赏者,同时又能引起观赏者共鸣时,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一个合格的画家。

从不同的角度来画马的时候,心里都要有立体的概念,如果对自已画的动作犹豫不定时,可以画一个立方体来检查。

利用立方体画形象 ,可以使形象有一个正确的透视,不客这个动作有多复杂。用图解的方法,对于画重叠的透视形体是很有帮助的,在画马的草图时,记住这个方法。 二、慢跑 这种动作虽活跃,但仍不失平衡,四肢交替,动作清晰,画慢跑马,线条应流畅、活跃。

我们常见的慢跑动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当右后脚和左前脚蹬地时,右前腿就承担起重量。当后脚提起时注意右前腿的倾斜度。后双脚到腹部下面再接触地面时,前双腿抬起。

后双腿再一次承受重量。以后又回到开始的动作,掌握了这样一些规律,再画别的动作时,就不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 三、快跑 马在调整奔跑时,总是抬高步子,有单蹄落地和腾空的动作,前后腿的变化相当紧凑,蹄变换风驰电掣,这种生气勃勃的动作,令人目不暇接。

在画奔跑的马时,要多作一些重复的练习。重复的动作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画动态马时尽可能地追求身体变化,探求腿部动作的多样和形体的转变。 四、奔腾 掌握了马快跑的动作后,在合理的动作中可以加入一些想象的东西。

在研究、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运用我们手中的笔来表现龙腾虎跃的骏马,还需要对马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解剖结构,还是神情动态都应了如指掌,使骏马跃然纸上,在流畅的线条中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

在马画领域,徐悲鸿以全新的思维理念,融西画因素于中国绘画技法之中,经长期实践终以大写意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就是悲鸿马。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

1.传统马画的代表作品 唐代已是马画非常成熟的时期,高手很多,如曹霸、韩干、张萱等。

这是中国马画正式形成的第一高峰。清代任伯年的出现,改写了中国马画谨慎细腻的风格特点,其作品或细丝灵魂,或粗笔奔放,墨色浓淡相兼,干湿并用,虚笔若云卷云舒,舒畅婉转,实笔似逆水行舟,力从中来,造型千变万化,徐悲鸿先生非常青睐他。

↓↓↓ 2.悲鸿马的特点 悲鸿马注重解剖:徐悲鸿早期画马有过大量速写素描写生稿,对马的结构了如指掌,通过研究马的解剖学,熟知马的骨骼,所以,悲鸿马不管哪个角度、哪种动态都生动自然。

马的颈部是由七块骨骼组成的,与头连接的第一块骨骼称为环椎,其与头连接的面呈平面状,可使头左右运动,颈椎骨可以上下运动,由此构成了头部的回环运动。从下面的写生图中可以感受到悲鸿先生是如何通过解剖关系与实践来把握马体颈部运动规律的。

焦点透视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从而使马画更加科学,马体更加具有立体感,画面更具现实意识,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悲鸿马注重立体效果 用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来表达素描关系,是悲鸿马造型的主要特色,马体的任何部位皆按照素描的思路去刻画,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效果,这一点我们无论是从唐宋还是明清画家的马作中是寻找不到的。

↓↓↓ 下图为唐人《百马图》局部及清人《骄嘶图》,给人的感觉就是平面效果,与悲鸿马形成反差。

↓↓↓ (1)自然马体 依体态特征,马可以分为轻型马、重型马、小型马三大类型,悲鸿马显然是在轻型马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

↓↓↓ (2)悲鸿马与自然马颈部对比分析 高长型是徐悲鸿马的变型特点。 注意观察悲鸿马的颈部高度。重型马的颈厚而短。轻型马的颈长而薄,悲鸿马显然更加拉高了长度。从示范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头与背的相互位置,从中可以看到颈部的提升程度。

↓↓↓ 悲鸿马的颈部在正侧角度进是基本上不变型的。这个角度如同背面正面一样,拉长了颈部反觉不舒服,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所以说拉长与否,是以美为目的的。如左下图颈部拉长感觉不舒服。

↓↓↓ 悲鸿马的变型也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从其早期的一些马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马的形体并没有离形走得过远,基本上属于写实状态。如著名的群马作品《九方皋》。画面上的马匹一望而知属于自然状态下的形体。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高长型"的样式。↓↓↓ 悲鸿马夸张地拉长了腿部的长度。↓↓↓ 四肢较正常马要长,这是悲鸿马的变形之一。↓↓↓ 眼鼻的结构也很复杂,悲鸿马分别将它们概括为一个圈和点。

窄脑门、大鼻孔、大眼睛的马品种优良,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三点悲鸿马都具备。鼻孔大的马肺活量也大,这种马善于奔驰。↓↓↓ 5.悲鸿马尾部特点要领 轻型马尾毛较少。 (1)重型马尾毛浓密。 (2)悲鸿马汲取了重型马尾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它灵动并加以夸张,使之处于一种"动"的状态。

即使是静态马,其尾也是摆动的,从而增强了马的形态美。 (3)重型马尾根紧贴臀部。 (4)轻型马尾则距离臀部有相当的距离。

↓↓↓ 6、悲鸿马尾部画法步骤图 (1)悲鸿马尾运笔犹如兰花,落笔先重后轻,渐出干笔。 (2)如书法运笔,流畅而飘逸。 (3)用笔要有交错变化。 (4)要注意动感的虚实变化。 (5)(6)角度的尾部透视变化大,在笔墨塑造中要考虑到这些特点,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先重后轻,是要遵循的原则。

↓↓↓ 与鬃相比尾部动势、变化、活动范围、透视关系等更大,因此,加强尾部的练习很重要,悲鸿马的尾部造型舒畅,概括性强,动势大,样式多,是画马的典范。

行笔从左向右是通常的画法,从右向左则较难掌握。↓↓↓ 7、鬃毛画法练习 图左为复制原图,图右为分析图,图右虚线部分是淡墨层,要先画深墨层,次画淡墨层。↓↓↓ 鬃毛画法练习要点 (1)行笔要速疾;(2)(3)实入虚出;(4)水分要少;(5)中锋为主,间有侧锋;(6)笔与笔之间要相互交错,才有厚度;(7)稍干后即补以淡笔,使鬃毛更加丰满。

↓↓↓ 8、悲鸿马的临摹方法与画马程序 (1).

双钩法:理解悲鸿马 (2).填墨法:熟悉笔墨 (3).对临法:强化认识 (1).双钩法 双钩法是我们认识悲鸿马的第一步,通过双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了悲鸿马的造型,更深一步认识了它的具体形态,四肢的长度,鬃尾的结构以及笔法的基本特征。

实线为主要轮廓结构,虚线为辅助线,这样一种学习形式,实际上与书法中的双钩法一样,是初学画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优点就是能与原作极为相似,不足就是不能体会自由挥毫之痛快,但这也是学习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才能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熟练掌握。

所以一定要踏踏实实认真走过这个阶段,切不可好高骛远,否则只会欲速则不达。(虚线处为淡墨)↓↓↓ (2).

填墨法 为什么叫填墨,就是在限制的范围内将墨充满,这是一种被动学习的方法,其结果看似形似,其实神气全元。尽管如此,也是初学者必须的"学步"阶段,只有亦步亦趋地遵循大师的脚印,才能用心智去体味其中的微妙之处。

这个过程主要掌握:(1)注意墨线的轮廓,体会悲鸿马线条,在不同位置线形的不同变化。(2)学习用墨的技巧,体会墨与水,水与行笔速度之间的关系。(3)鼻梁处施以白色是悲鸿马画常常使用的,既提升了鼻梁的位置,又丰富了画的层次。

↓↓↓ (3).对临法 单勾稿注意外轮廓与大结构一定要准确,尤其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键部位一定要掌握好距离,否则失形。主线以立其造型结构,确定主要关系。辅线(渲染)加以增强效果强调结构的阴阳体积,二者都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