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全书记书法 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就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接受记者专访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 激发奋起赶超新活力--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就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本报记者 李保荣    初夏的白

 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 激发奋起赶超新活力

——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就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李保荣

    初夏的白银,花烂漫,树婆娑。白银市委、市政府以奋力赶超的实际行动,确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力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近日,记者就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访了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

    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加速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张书记,请您谈谈白银市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思路和举措?

    张智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动员令,吹响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军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党代会胜利闭幕后,白银市立即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党代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制定出台了《中共白银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白银转型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对全市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市情,认真分析优势,查找不足和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这就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切实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一项重大使命”、“八个发展取向”、“十大重点行动”的总要求,主动担当跨越发展的特殊责任、创新驱动的示范责任、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坚持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加快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全力打造白银工业集中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力求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努力把白银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甘肃中部生态屏障和繁荣文明幸福城市。

    记者: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白银市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张智全:我们紧密结合白银实际,充分发挥区位、资源、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六个有机结合”,推动“六个大力发展”,即坚持把优化布局和承接转移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把资源开发和产业延伸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把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坚持把工业强市和县区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坚持把扶贫攻坚和创业创收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全力推进十二项重点建设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甘肃中部城市群建设,把兰白都市圈作为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这必将为白银加速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请问张书记,白银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张智全:我们将着力推进“十二项”重点建设,奋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一是加快推进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认真落实《兰州—白银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产业发展、城市扩张、合作平台、经济总量的“四大突破”,未来五年兰白核心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明显提升,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核心经济区。

    二是加快推进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以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构建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会宁工业园在内,总规划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争取到“十二五”末,“一区六园”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十三五”末达到3000亿元。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建设西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研发基地和复合型能源基地,“十二五”末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800亿元,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新能源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着力构建化工循环产业链,“十二五”末循环化工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着力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努力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四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不断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蔬菜产品,突出牛羊产业大县和奶产业建设,逐步扩大枸杞、红枣等特色产品生产规模。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工程,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指导体系,提高集体林权和水管单位改革实效。

    五是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黄河上游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区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着力构建有色、化工、能源、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6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着力培育7个循环经济重点园区、35户骨干企业和50户清洁生产企业。抓紧实施西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形成年加工处理能力150万吨。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就地转化率。

    六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干武铁路增建二线、白银经会宁至平凉铁路、永登—兰州新区—白银铁路、包兰铁路红会支线延伸等铁路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白银至中川机场、景泰至中川机场、白银—黄河石林—景泰、兰白沿黄快速通道、白银城区经聂家窑至黄河、景泰—白银—靖远—会宁等公路建设“六大工程”;实施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靖远双永供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甘宁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等水利建设“五大工程”。

    七是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六盘山区白银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确保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年均脱贫率达到10%以上,力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年均提高3.

61个百分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到农家”工程,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居住环境。

    八是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坚持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并重,不断扩大城市空间,使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70平方公里扩展到140平方公里。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力争5年内三县县城人口规模均达到15万人以上,每个县区规划建设1-2个人口规模在5万左右的中小城镇。“十二五”末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

    九是加快推进创新型白银建设。推动创新平台建设,3年内把白银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推进金融创新,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大胆探索荒山荒坡开发的新路子,争取将白银市纳入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开发综合试点城市。推动创新活力迸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人才工作创新,扎实创建“人才特区”,不断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十是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争取将白银市列入国家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促进就业综合示范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是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开展“五城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同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精品工程,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以红色会宁、黄河石林、沿黄地带为重点,打好“五张特色文化牌”,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

    十二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打造甘肃中部生态屏障,继续实施好农田林网、北部防风治沙、绿色通道建设、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力争每年造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

6个百分点。扎实开展以全民义务植树、村镇绿化美化和庭院经济发展为主的“千村万户”绿色家园行动,搞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