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字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敬梓字什么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

吴敬梓字什么

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吴敬梓像

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原本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天资颖聪颖,家学渊源,文章过目即能背诵,自幼便被父亲寄予厚望。相传吴敬梓除了精心研读儒学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此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行文作诗能一蹴而就,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惜吴敬梓成年后,吴家家道中落,他本人屡次科举落地,深感功名无望,加之吴父过世后,族中亲友对族产虎视眈眈,更令他亲身体会到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索性放弃了科举之途,离家搬迁至南京,后半生专心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安心充当起他的“秦淮寓客”来。

这一时期的吴敬梓经济上已陷入窘境,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为生,然而他依旧不改交游广阔之习性,因此平日里还是与诸多文人雅士相互来往,品评书画,饮酒作诗,更为了带头修缮祖祠一事,不惜卖掉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因此在族人中留下了一句“不善治生,生性豪迈”的评价。由此不难想象,至五十四岁寿终之时,昔日远近闻名的全椒才子,生活上早已清贫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了。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敬梓出身安徽全椒县官宦之家,家中曾出过不少翰林名士。幼年的吴敬梓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颇为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满腹经纶,写诗作词常有惊艳之笔,因而从小便被一众族人看好,将来必定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苗子。旧时文人求学大多为博取功名,通达仕途,这一点甚至被称为少年才子的吴敬梓也不能免俗,因而可以认为,早期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并不排斥,至少还是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的。

吴敬梓像

然而成年之后,吴家突遭巨变,家道中落,父亲获罪,往日围绕在吴家周围的文人雅士便少了许多殷勤,加之清代官场潜规则横行,卖官鬻爵,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怀才不遇的白衣书生往往因无钱疏通关系而被拒于庙堂门外,终生没有机会一展济世为民的抱负。

在历经屡次落地的挫折后,看透了世态炎凉的吴敬梓已然对功名心灰意冷,此时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没有了少年时代的热衷,相反,他开始痛恨官场的腐败与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造成的人性扭曲,这一系列愤世嫉俗的感慨,在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表露无遗。

今人读吴敬梓的作品,看到的似乎尽是作者对满清官场的辛辣讽刺,然而仔细想想,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么清高,曾经醉心功名,结果却因求而不得所以愤恨,这好像是旧时所有无缘官场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心态。

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

吴敬梓画像

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大清入关到康乾盛世,吴敬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

早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因而幼年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时期,吴家家道中落,名门子弟顿成布衣书生,吴敬梓的仕途命运也为止改变。尤其是乾隆年间,官场政治已趋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显现,许多怀才不遇的莘莘学子因无钱通行“潜规则”而被拒于庙堂大门之外,致使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出现极大的漏洞,官场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屡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吴敬梓终于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后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方面。

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小说作品都包含着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其中,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后人所熟知。这部小说耗尽了吴敬梓后半生的大半光阴,它的问世,亦确立了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对小说家吴敬梓的评价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素有安徽第一文豪之称。他出生于全椒县的世族大家,自幼酷爱诗书,少年时就以风采风流而著称,只可惜成年后家道中落,命运多舛,一生与仕途无缘。吴敬梓晚年醉心书法及小说创作,著有深刻揭露清代官场黑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因而世人对吴敬梓的评价颇高,称其为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吴敬梓作品

其实,除了文学成就之外,全椒当地的吴氏家族的后人对吴敬梓的评价更为全面。据吴氏宗亲介绍,吴敬梓生性豁达,交游广阔,与清代许多的文人雅士都有交往。清代文人多好饮酒赋诗、行酒令等风雅游戏,觥筹交错,酒至半酣之时,吴敬梓常有惊艳之笔,其出众的文采往往就在游戏之作中表露无遗。

不幸的是23岁那年,吴敬梓的父亲去时,吴家陡然败落。面对那些如狼似虎侵吞祖业的近亲,吴敬梓感受到世态炎凉,道德沦丧的悲哀,加之当时的清朝科举制度已趋腐败,身负旷世才学的吴敬梓功名无望,遂变得愤世嫉俗,纵情悖礼,于33岁那年搬离故土,移家南京。

在南京生活的那段岁月,吴敬梓虽生活清贫,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度日,却依旧喜爱呼朋唤友,文人小聚,时而出钱接济同样清苦的文人,时而与一众好友冬日绕行城墙大搞“暖足”活动,甚至为了带头修建祖祠,不惜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变卖,因而这一时期,人们对吴敬梓的评价是“乐善好施却放浪不羁”。也正是在这段岁月里,他将毕生的精力与才学谱写成一部不朽的名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与王冕的关系

王冕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画工出色的孝子王冕。作品中将王冕塑造成一位同情底层劳动人民,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从而表达出作者本人对现实社会及腐败的官场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抨击,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吴敬梓与王冕此人神交已久,在他的笔下,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

吴敬梓像

在思想上,吴敬梓与王冕同样身为封建社会的离经叛道者,与仕途无缘,生活穷困潦倒,甚至一度以卖文卖画作为生,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吴敬梓并非如一般落魄文人一般,郁郁不得志便自暴自弃,或寄身于大户人家充当食客,混个温饱,或潦倒于秦楼楚馆,填写一些不入流的香艳词曲,可以说,吴敬梓的高雅淡泊心性,在他的生活陷入困顿之际依旧未曾改变。

晚年的他,看透官场黑暗,索性放弃追求功名之心,将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尽付文学创作事业,并将自身积极的正能量融入到小说中描绘的人物身上,于是,便有了脱胎于自己的虚构人物——王冕,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吴敬梓王冕实属一个,下这样的定论也未尝不可。

在对少年王冕的描写中,吴敬梓特别提到十几岁的王冕擅长画荷花,出自他手的荷花图神行俱备、栩栩如生,乡邻所见之人,无不啧啧称奇。荷花乃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隐喻着吴敬梓对心性高洁之人的由衷赞美,王冕爱荷花,不难想象,吴敬梓笔下之王冕,恰如作者本人,崇尚人性之美,讴歌自由平等。

吴敬梓到底是什么家

人所共知,清代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在清代不胜枚举的文学艺术大师中,他的名字几乎与曹雪芹、李宝嘉一样如雷贯耳。那么吴敬梓是什么家呢?后人普遍认为,吴敬梓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诗人,也因其在史学创作方面颇有成就,也被后代学者公认是一位成功的史学家。不管吴敬梓是什么家,他留下的珍贵文史资料和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永远值得珍藏的经典。

吴敬梓作品

早年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家学渊源,世代书香,祖上也是人才辈出。

幼年时期,聪明好学的吴敬梓受父亲影响,常与当时的名流雅士来往,很早就受到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有心在学有所成后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成年后的吴敬梓却并没走上旧时知识分子普遍向往的仕途之路,却在家道中落,功名无望后看透了官场虚伪的本质与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毅然放弃为官做宰的梦想,从此埋首书斋,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文艺创作领域,最终在历经艰辛后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旷世著作,终成为名垂千古的杰出小说家。

吴敬梓的生活经历常令后人感慨,究竟是什么促使其成为一代名家呢?我们不妨设想过,若吴家不曾家道中落,吴父未曾早亡,吴敬梓大概会和封建社会其他豪门纨绔子弟一样,靠着祖宗福荫庸碌一生吧。由此可见,吴敬梓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家,除了其本人身负的旷世才华之外,命运的变迁也占了很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