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冯兴振 美哉沛县 ◎冯兴振(沛县·公务员)

2018-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位于沛县新老城接合部的滨河公园,是穿越沛城东西.连接沛城南北的一条玉带.一脉灵泉.图/赵晨(沛县·公务员)大明才子唐伯虎曾作<歌风台>画,高

位于沛县新老城接合部的滨河公园,是穿越沛城东西、连接沛城南北的一条玉带、一脉灵泉。图/赵晨(沛县·公务员)

大明才子唐伯虎曾作《歌风台》画,高台崔嵬,风云飞扬,草木恣肆,水流激荡,苍凉雄奇的格调写真了沛县特定的历史时空。

因为走出了汉高祖刘邦,沛县千百年来一直被英雄豪杰、文人学士所追捧。今天,我们循着泗水古道来探访这片古老的土地,她的风韵、她的神采、她的魅力更加令人赞叹不已。

走进水润的县城,走进绿映的村落,走进五彩的原野,走进汉风泽被的空间。美如画卷,是这片印着龙的标记的土地,留给我们的最真切的印象。

沛县之美,美得大气,美得淳厚,美得自然,美得耐人品味。

沛县美,美在环境。

沛县古称沛泽,因为有水,自古以来就是植物生长的沃土,游鱼飞鸟的天堂。今天,烟波浩渺的微山湖,滔滔奔流的京杭大运河、宽广清澈的大沙河以及遍布城乡的河网水系,纵横交错、一脉相连,日夜滋润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的微山湖,有着一千二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水域。沛县辖微山湖区四百多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六十二公里。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化,滩涂上蒲苇丛生,菱荷蔓长,鸟类繁衍,形成了万物竞发、千渚争秀的特有湿地景观。

沿微山湖西岸,自南向北排列着“神龙水街”“农耕湿地”“千岛湿地”等一批自然风景区。芦荡深处的一声声鸟鸣,碧波之上的点点白帆,无不编织着画意诗境。红日出水,渔舟唱晚,还有那绿草浅滩之中,鲤鱼穿梭的“哗啦”声,乌鱼翻身的“泼刺”声,这一切的美妙,一切的安谧,都是大自然给予这方百姓的恩赐!

穿越沛县东部百里之长的京杭大运河,覆盖着泗水故道。商贾集聚,汽笛鸣响,南来北往的船只逶迤而行,击起的波浪拍打着堤岸,壮阔之中显现出浓郁的人文风情。

纵贯沛县西部七十里的大沙河,水流清澈,河床宽广,两岸林带丰茂,绿浪千顷,薰风花雨,果蔬飘香。黄河故道上昔日飞沙漫天、荒凉贫瘠的景象已经一去不返。

近绿亲水、引湖入城,沛县人的浪漫城市之梦正在成为现实。一条条宽阔平直的道路在绿荫掩映之中,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厦在绿水环绕之中,一座座辉煌古老的人文景点在绿风吹拂之中,霓虹闪烁于夜色楼宇,生态,人文,现代,融合为沛县个性鲜明的城市风光。

位于沛县新老城接合部的滨河公园,是穿越沛城东西、连接沛城南北的一条玉带、一脉灵泉。她的水系西接大沙河,东连微山湖,两岸花木葱茏,河中碧波荡漾,一年四季绿风红雨,水声鸟啼,消融着噪音废气,散发着清新芬芳。

沿着沛县城区南北轴线,汉城景区、汉之源景区、大风歌广场、沛公园一字排列,形成独有的汉文化生态景观。沛公园与微山湖水陆相通,是在荒滩泥淖之上依势建起的一座湿地公园。起伏的岗峦上绿树成林,芳花烂漫;交错的河汊中,鱼儿自由穿梭,芦荻花随风飞扬。在这个快速崛起的现代化城市心脏部位,沛公园以自然的美、原始的美,陶冶着人们的身心,浸润着城市的性灵。

轻风拂动的晚上,来到这里徜徉漫步,你会看到清新透明的空气里,闪烁的星光、迷人的月光、柔和的灯光和草坪上流动的萤光相映生辉;你会听到万籁共生的空间里,蛙声、虫声、绿叶与枝蔓的私语声相互交织。倘若是白天,游人还可以在这里泛舟载酒,洞箫踏歌;可以临水垂钓,缘木捉蝉;可以带领全家老少欢宴聚餐,也可以独自一人坐在开满蒲公英花的土坡上回想一些童年旧事;甚至,可以在不经意间,发现一株已经几十年未见的野草,听到一声久违了的鸟鸣……

在乡村,早不见了满村弥漫的炊烟,不见了漫天飞扬的黄沙,不见了人力板车在泥泞小道的艰难挪动,不见了枯树昏鸦、土壁茅檐。

春天的乡村,溪边路旁杨柳含烟,家前屋后桃李璀璨,细雨中农人种瓜,紫燕衔泥,田野上油菜花黄,麦苗葱葱,给了人们多少生长的渴望和青春的畅想!初夏,浪漫大气的梧桐开放成一天云霞,槐花的甜香浸透百里平野;仲夏,黄金铺地,云雀高唱,青纱帐起,蛙声如潮,又给了人们多少张扬的激情和成长的力量!

秋天,在辽阔的原野之上,一层层稻浪浮光跃金,一座座果园飘香溢彩,蟋蟀在草丛里浅唱低吟,年轻人在月色里歌声飞扬,赋予人们多少劳动的慰藉和丰收的喜悦!

冬天的田园则别有一番的美丽,当风寒霜浓,黄叶飘尽,大雪铺地,冰封池塘,无际的原野呈现出苍凉辽阔之美,而一栋栋日光能温室里,红的番茄,绿的芹菜,紫的茄子,青的辣椒,顶着黄花的黄瓜,一簇簇,一丛丛,大自然又给了人们多么美妙的视觉!

微山湖畔,黄河故道,一座座农民新村正在废墟上崛起,一所所农民公园花木扶疏,一排排农民新居整洁宽敞,一个个清清水塘恰是一面面明亮的梳妆镜子,映着村姑们的笑靥,照着乡村美丽的容颜。

沿着已经黑色化了的乡间小路走进田野深处,你会看到遍布东西南北的一所所休闲农业园,这些供城市人观光旅游和农事体验的植物园,已经突破传统农业的内涵。这些菜蔬禾木,不再是纯物质意义上的财富,已经变成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精神港湾。

沛县美,美在生活。

沛县沃野百里,自古就有“丰沛收,养九州”的俗语。而历史上多次黄泛肆虐,使这块土地民生维艰。如今的沛县人民,远离了贫困,跨越了温饱,已步履坚实地走进了先民们世世代代心仪神往的小康之中。从男女老幼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美好时代的标签。

不久以前,人们还在为苏南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格局惊叹不已,如今广袤的古沛大地已超越了曾经的梦想。中心镇建设,新农村、新社区建设除了量的扩张,更有质的不断提升。在栖山胡楼模式的内涵还未充分展示的时候,曾经以穷困落后在全省出了名的胡寨草庙新村已以独特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人们心中还持守着固有的城乡差距理念的时候,沛城镇任庄社区忽然取代了千百年村庄的固有模式,以其社区化建设格局、服务化功能体系的确立和集教育、卫生、社区养老为一体的崭新姿态悄然来到千家万户农村居民身边。

社区内悠扬的歌声和悦耳的鸟啼传递着自然和谐的信息,高低错落而又楚楚有致的行道树荫里透露着斑驳的阳光,“人行图画里,禽鸣竹木间”的诗境从中国文人的笔下真真实实地走到沛县百姓的生活里。

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也早已寻觅不出“茅檐低小”的踪影,取代它的是整齐宽敞的高大瓦房,整洁的院落,明亮的窗户,在充溢着瓜果香味的轻风中和明媚的阳光里,充满了温馨与吉祥。乡村通畅交织的水泥道路平坦宽阔,房前屋后的四季花木婆娑生姿。荒僻残破的农村印象,蔓延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早已成为老人们尘封的记忆。

以绿色和文化为主格调的城区公园,是城市人休闲的港湾。每天晨曦初露和暮色降临的时候,所有的公园和游园都热闹起来。悠扬的乐曲声里,一群群身着运动衣的市民有的打太极拳,有的练健美操,一招一式,极具韵致;茶香飘溢的凉亭中,戏迷们在引吭歌唱,梆子戏,拉魂腔,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树影摇曳的林荫道上,红男绿女们骑着高档的跑车,呼朋唤友,朝气蓬勃。青春与活力,亲密与和谐,弥漫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空间。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使这儿的老人感受着晚年的幸福。每天一大早,他们提着鸟笼子在城区树林中散步,中午跑跑菜场,挑选新鲜菜蔬,有时自己动起手来,按照菜谱,为儿孙做上一道可口的饭菜,下午到文化活动中心读书看报,下棋品茶,晚上喝它二两小酒,再约个把老友出来转转,快快乐乐地享受着晚年生活。

有的老人加入了“夕阳红艺术团”,把新事新风编成段子,走街串巷演唱。近年来,沛县城乡相继建立起一批敬老院,全县所有五保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安度晚年。敬老院环境优美,房舍整洁,统一装配了电视机、老年体能监测仪,四季开放的热水淋浴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每位孤寡老人们感受着家的温馨和亲人的呵护。

少有所教已从多少代人的理想追求中走进了沛县的现实,遍布城乡的教育机构,优良的师资、现代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幼儿园里一声声稚嫩含娇的儿歌,中小学校园里一组组数字的巧妙组合、一个个英语字母的神秘变幻,都在描绘着沛县未来的美好蓝图。

信息化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沛县城乡,网上种植、网上销售、网上谈天,再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曾被人们神往的“笔记本”,不再是奢侈和身份的象征,它悄悄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虔诚驯良地为市民、为百姓接收和传达生活的喜怒哀乐与油盐醋茶。

在这块土地上,新潮已成了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追求。名牌服装穿在了打工仔身上;明星照再不是贴在小伙子们床头的偶像,而是穿着婚纱脉脉含情的新娘;名车奔跑在城乡,电动车取代了主宰沛县半个世纪的自行车;流行、时尚已遍布大街小巷,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道多彩风景。

旅游也成了新时尚,乡下人农闲时进北京,赴上海,领略城市繁华;城里人节假日游河湖,下田园,尽享自然之美。走进微山湖,走进大沙河,走进充满希望的乡野,面对扑面而来的田园之风和青山秀水的自然神韵,人们会将内心荡涤得像蓝天一样清澈平静,将生活的绚丽释放在亘古永恒的时空里,这是何等潇洒脱俗的人生!

沛县美,美在心灵。

沛县自古民风淳厚。这个当年哺育了汉高祖刘邦和一代豪杰的地方,遗风古韵历久不衰,每个人身上都继承了先人处世创业的大气、勇气、正气和豪气。

不能断言,这片每天都有萌芽、每天都在清理着垃圾的日新月异的土地,已是一尘不染的净土,然而,这里的大多数人们始终坚守并保养着美好情操的植被,他们心中有辽阔的永远不能被沙化的绿洲。他们以当代沛县人操守和风貌的个体展现,组成了这片土地上的道德生态。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下,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的八十多岁的农民妈妈张公兰,是濡染着沛县习习民风的一朵女儿红,让整个中国都闻见了她的芬芳!三十多年前,丈夫不幸病故,她用孱弱的身躯支撑起一个老弱贫困的大家庭。

十年前,九十高龄的婆婆下身瘫痪,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年过七旬已经成为老人的她,面对婆婆的任性和焦躁,悉心照料,无怨无悔,使百岁老人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用责任和坚持,谱写了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颂歌。每当面对张公兰老人慈善的面孔上道道岁月留痕和满头的白发,泪水会刹那间模糊我的双眼,就如看到了我的亲生母亲。

2010年,沛县两名普通干部孙沛丽、刘庆超以大爱大孝分别荣登“中国好人”榜。2011年9月,沛县儿女再次在“中国好人”榜彩虹出岫,十四岁的女孩谢长玉,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中国好人”。谢长玉出生在偏僻乡村一个贫困家庭,幼时失去母亲,父亲精神失常,奶奶年迈多病,她从九岁起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2009年被评为沛县首届道德模范。

面对政府和邻里的关怀资助,她以一颗火热的心报答着社会,闻讯青海省玉树地震,谢长玉将政府资助她的2000元钱,毅然地捐给了灾区。

年轻的幼儿教师王平,几年前失去心爱的女儿。在骨肉离别时,这位善良的妈妈与女儿达成默契——献出女儿的眼角膜,把爱心化作别人生命里的光明。

大沙河畔,一位老人27年义务守望在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墓园。27年几乎是人生的一半,这位宽厚善良淡泊物欲的农民汉子,一直与英烈为邻。在清明的霏霏细雨中,在月朗星稀的寒冬,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他默默拔除着墓前的荒草,清理落叶和杂物,擦亮墓碑上的文字,劝退骚扰英灵宁静的喧闹,寒来暑往痴痴相守,深切抚吊着长眠的忠骨。如此高风亮节,如此大情大义,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沛县还传诵着这样的故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多年来身挎相机奔走在沛城各景区之间,为外地游客免费拍照兼作导游。一位家境贫寒的清洁女工拾到万元现金,伫立在寒风中等待失主认领,整整站了三个多小时。汶川大地震时,一位在街头拉胡琴卖唱的盲人,用竹竿探路到县民政局去捐款。

一名机关干部,坚持义务献血三十年。一位热心公益的老农民,从上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扛着把铁锨村前村后义务补路,现在老了,又把这件事儿交给了儿子。还有一批头脑活络的基层党员,看到乡亲们收入少,毅然放下自己挣钱的机会,回村带领老少爷们儿搞养殖、种植……

就是这样一群群普通百姓,用善良和爱心打造了古沛大地的新名片。

千千万万个沛县人,正以自己的善行义举完美着自身,扮靓着家乡。道德之美将成为沛县最亮丽的风景,人心之美将形成帝王之乡最厚实的底蕴。

美哉沛县!

行走在古沛大地百里平畴,满眼都是生机,处处都是图画。美在生长,美在升华。看,那轮曾经照亮过历史照亮过昨天的红日,在微山湖边广袤的田野上再一次喷薄而出,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腾起一个崭新的希望,照耀出一个更加美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