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峰广州珐琅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

2017-1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广州珐琅,亦称画珐琅.起源于 15 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珐琅根据制作的技法分类,主要有景泰蓝(掐丝

    广州珐琅,亦称画珐琅。起源于 15 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珐琅根据制作的技法分类,主要有景泰蓝(掐丝珐琅)、 广州画珐琅。广州珐琅初期主要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 饰性的工艺品。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自清康熙年间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称谓"西洋珐琅" 或"洋珐琅"。广州在清代属唯一对外开放门户,许多外国人都由此进入我国, 因此广州的珐琅制作在国内水平很高,举足轻重。

随着东西海运贸易交往的频 繁,尤其自康熙二十三年(1691)清廷平定台湾以后,海禁开放,西洋制品开始 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

英•波西尔《中 国美术》载:"中国铜器上之笔绘珐琅,通称日洋瓷,盍盖明其技之学自外人也。 又名曰广东珐琅,因广东省城为制此瓷中心点也。"     康熙年间生产金属胎画珐琅的机构主要是内廷设立的珐琅作。

宫内造办处 的珐琅作匠人大多是由粤海关选入,称为"南匠"。较早的广州珐琅历史资料是: "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广西巡抚陈元龙奏摺帝赐‘御赐珐琅五彩红玻璃鼻烟 壶一个',陈元龙‘愓感涙零'。

"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造办处已经制作出 玻璃胎画珐琅,并用其赏赐众臣。康煕五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广东巡抚杨琳 上奏摺:"广东人潘淳能烧法蓝物件、奴才业经具摺奏明、今又查有能烧法蓝杨 士奇一名、验其技艺、较之潘淳次等,亦可相帮潘淳制造。

奴才并捐给安家盘 费、于九月二十六日、......"。其中涉及的人物"潘淳",在《广州市志.

工艺 美术工业志.第四章 织金彩瓷业》曾提及:"(广彩)17 世纪中后期,大部分使 用五彩的红(干大红)、麻(红黑配成的深赭石色)、黑、金和珐琅彩的月白、 黄、粉绿等 9 种色料。

后潘淳研制出桃红(金红),丰富了珐琅彩的颜色。"     画珐琅进入技术成熟的精制阶段,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珐琅作归属 养心殿造办处的前后。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六月二十四日,两广总督杨琳上 奏摺提及他送画珐琅匠陈忠信至宫中。

"本年五月十二日到有法蓝西行医外科一 名安泰、又会烧画珐琅技芸一名陈忠信。奴才业会同巡抚公折奏闻,于六月十八 日、遣人伴送赴京在案。.

.....。" 宫中聘请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 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款铜胎 画珐琅》是国内仅存的最早的画珐琅。     雍正年间,我国已生产有自己的珐琅彩料,官窑珐琅彩渐入佳境,从此步 入了兴盛期。

雍正皇帝对新兴的画珐琅情有独钟,客观上刺激了画珐琅的生产, 数量增多,式样不断翻新,图案、釉色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发展突飞猛进。

乾隆皇帝酷爱珐琅工艺,命令宫 廷画家多次参加画珐琅的生产。在康熙、雍正两朝画珐琅工艺的基础上得到全 面的发展和繁荣,不论在装饰、色彩以及造型上也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产地主 要为内廷和广州两地。

这个时期生产的画珐琅器物数量多,质量高。画珐琅的 最大产地是广州,不仅有规模巨大的画珐琅行业和作坊,且还向内廷输送画珐琅匠人,提供广州生产或进口的珐琅料及数量庞大的成品。

    清晚期的嘉庆初年,画珐琅还保持着乾隆时代的某些遗韵,画珐琅器的生 产也有几分成就。此后随着国力的衰退,画珐琅器的生产已然是日薄西山。内 廷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从道光以后形同虚设,不再生产画珐琅。

广州画珐琅工 艺从鸦片战争开始衰落。     20 世纪初,画珐琅工艺兴旺,集中于今广州大新路一带,行业称"烧青", 分煮釉料、打铜胎、画花三个行当,以作坊式生产,有 200 多人从业,产品有 瓶、壶、盘、碗、盆等。

因抗日战争爆发,居于广州市的花县籍珐琅艺人于民 国 27 年(1938 年)失业回乡。     1958 年 9 月,从广州回乡的老艺人许锐洪、张煊尤、袁根照、许锐光、许 运记等 18 人,在广东省出口公司的帮助下,组织炭步特种工艺烧青社,扩建厂 房,增添设备,恢复珐琅工艺的生产,产品均出口。

1963 年 10 月改名为炭步 红星特种工艺烧瓷生产合作社,后来由县接收,更名为花县珐琅厂,全厂有员 工 220 多人。其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1966 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珐 琅被视为"四旧产品",出口部门停止收购,1968 年被迫停产。

1978 年和 1979 年被评为广东省大庆式企业。1971 年恢复生产。1979 年,工厂从炭步迁至新华 镇。1979 年至 1981 年间,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组织杨志峰、等 7 人到北京 学习景泰蓝掐丝技艺。

1983 年 10 月研制新型工艺品"中彩珐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需求急剧减少,原花县珐 琅厂随即倒闭,许多从事珐琅美术工作的工人陆续转行维持生计,出现"人走 技绝"的状况。

现今全广州乃至全广东只有杨志峰经营的广州市花都区珐琅礼 品经营部仍然继续从事珐琅工艺这个行业。      珐琅器就是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过程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

画 珐琅是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经过烧制后显色,富有绘画趣味。

实际就 是"珐琅画"。多画肖像、人物、风景、静物与历史神话、宗教画。除了制做瓶、 盒、盘、碗之外,还用于家具、钟表、化妆盒子的嵌件。分为彩绘与单色描绘(用黑白或其他单色)两种。

我国烧制的画珐琅器造型稳重浑厚,与瓷器中的粉彩相似,而欧洲的画珐琅器,胎体一般比较轻薄,表面具有较强烈的玻璃光泽。广州的珐琅工艺品种 齐全,制作精美。 画珐琅的制作方法是: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 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

画珐琅富有 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     广州画珐琅工艺流程分为:煮料(现多为直接购买矿物质釉料)——设计——制胎——绘彩——烧彩——打磨——抛光。

画珐琅使用用金属制胎,(一般 是红铜制胎),用拓本的方法把设计好的图案印在白胎上,然后将石英、长石、 氧化金属等无机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彩釉质颜料,绘于金属胎上,然后至入 750 度至 800 度的高温窑炉中反复烧结而成。

其间要不断绘彩不断入窑烧结达,直 到各色烧成呈色。最后进行抛光打磨。最后才出炉一件精美的画珐琅制品。画 珐琅工艺历时长,费工费力,并且报废率相当高。可想工艺难度之大!

画珐琅 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防水防 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不失光。画珐琅艺术表现 力很强,型、色、光三者俱佳!     广州画珐琅工艺制作主要材料有:铜、铝、铁、锌合金、锡合金、珐琅釉料等。

制作工具主要有:铁锤、铁钳、高温电炉、滚床、冲床;各式国画绘画 画笔,掐丝钳、镊子、白芨粉、点蓝枪、玻璃吸管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州花县珐琅厂首创中彩珐琅,中彩珐琅制作工艺是 广州珐琅制作工艺上的又一发展。 中彩珐琅工艺流程是:制胎——掐丝、焊丝——在掐丝、焊丝后紧接着要 进行点蓝烧釉——绘画、烧彩——打磨抛光——镀金——烘干——成品。

    广州画珐琅制作工艺的发展自清康熙年以来经历的清朝、民国、建国后的 三次繁荣和衰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彩珐琅创造了珐琅工艺的又一次繁荣。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需求急剧减少,原花县珐琅厂倒 闭,许多从事珐琅美术工作的工人陆续转行维持生计,出现"人走技绝"的状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