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桥信而复 【农村信用社倒闭】张化桥:农村信用社的悲剧和出路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六十年前,那原本是一个美丽的田园故事:中国农民以公社为单位组成自己的信用社.每个农民拥有一元一股,完全平等.他们选出几个认识汉字和懂点算术的

六十年前,那原本是一个美丽的田园故事:中国农民以公社为单位组成自己的信用社。每个农民拥有一元一股,完全平等。他们选出几个认识汉字和懂点算术的人们负责管理。信用社的职责很清楚: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社员们发放小额贷款。

跟世界上很多美丽的故事一样,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故事也完全变成了悲剧。今天回头看,大家都知道,信用社作为一个系统,破产了很多次,即使中国三十年的超级通货膨胀也没能拯救它们。通货膨胀使他们的负债不断缩水,也使他们的资产不断升值。每次遇到银行和信用社的坏帐的处置,和对大量垂死的国有企业的抢救,政府就印钞票把中国这张大饼继续摊薄。

当年,按照政府的命令,我父亲和村里的乡亲们每人向信用社入股3元。从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跟信用社完全绝缘。1985年,由于坏帐太多,信用社支撑不下去了,每个农民又增资3元。故事也就再次到此结束了。农民把入股当作安排书记和镇长的子女就业所做的捐款。农民的眼光真不错,那确实就是捐款。

长期以来,神州大地很多信用社都是负资产,也就是说,负债大于资产。农民做了几十年的股东,不仅没有积攒下来什么,反而倒欠下债务。而且,很多信用社长期坚持带病工作,有些还长期带着绝症工作,比如它们的坏帐比资本金大好几倍,等等。

农民当初投入的一元钱现在变成了一毛钱或者负数,虽然今天的一元钱的购买力可能还不如当初的一毛钱。几十年来,绝大多数农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信贷支持。对他们来讲,信用社是高不可攀的衙门。农村信用社在每个乡镇的垄断地位也增加了它们的霸气。

他们中只有少量的机构运转正常和优良,多数机构成了公社领导的出纳员(后来公社改为乡或者镇,当然没有实质区别)。每个县都有一个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但是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联社究竟是监管部门还是控股公司。如果是监管部门,那么它们与人民银行或者银监会是何种关系?如果是控股公司,那么,它们出了钱吗?信用社社员同意让他们控股吗?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父亲和乡亲们。

再看信用社的悲剧:全公社的每个农民都持有一点点股份就等于信用社没有股东,没有人在乎信用社究竟是繁荣还是衰败。而且,没有人有足够的股份和话语权。这样,信用社就不折不扣地由管理层控制。而谁控制管理层?当然是公社书记(和乡政府的官员们)。而他们不是股东,对信用社的死活也无所谓。那些可怜的农民既没有权力,也毫不关心(他们每个人只有3股,股权太分散)。

这让我联想到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包括投资银行的高管们)为什么每年拿几千万美元的薪水!即使银行亏钱甚至快要倒闭了(需要纳税人的拯救),他们也毫不客气。原因就是内部人控制,自己定自己的薪水和奖金,英文里有个说法,they write their own tickets 。股权太分散,谁都不在乎。

我们中国的信用社也一样:从书记和镇长到信用社的员工,每个人都欺负那可怜的,没爹没娘的,小女孩。里外勾结,骗取贷款,监守自盗非常普遍,可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喝一声,住手!

古今中外的国有企业都是一样:国有就是全民所有,也就是无人所有,因为每个人只拥有一丁点儿,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没有人维护它的利益。

把信用社搞垮了,农民也就没有地方获取甘泉资金。多数农民只好长期依靠民间借贷。所以,保持信用社繁荣,利润丰厚,不断壮大,让农民永远有一个巨大的可靠的融资平台,那才是真正的慈善。如果信用社在第一天就把资金全部送给了农民,信用社何必成立呢?如果信用社一直用低息放款给农民,那么,它就无法成长壮大,他就只能苟延残喘,它们何来资金实力长期持续地帮助农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