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强住宅 张智强:我在32平住宅舒服的生活了40年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智强]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入选Taschen<40 Architects Under 40>世界当代建筑师之一,代表作<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奖无数.创作风格在

【张智强】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入选Taschen《40 Architects Under 40》世界当代建筑师之一,代表作《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奖无数。创作风格在简洁中见灵活变化的心思,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寻找变化的可能性,在他眼中最理想的人与空间的关系,不是去控制空间,而是把空间无限展开。

张智强钟情于小房子,曾经说过:“我宁可在全世界各地购置10处小房子,也不会在一个地方购置300平方米别墅。”

香港人多地少,由于户型更小,设计上也显得更精致,香港设计师练就了住宅户型精细化设计的本领。在国际上屡获殊荣的香港著名设计师张智强的32平方米自宅设计,即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典型案例。小时候张智强与父母和3个妹妹同住这个套内面积32平方米的房子,其三个房,一个是爸爸妈妈的,一个是三个妹妹的,最后一个房分租给其他人用以贴补家用;而他自己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图注:张智强32平米家的悠然吊床

1,房子变小,是国际大趋势:主要关注一个非常小的话题,因为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小,比如说在市中心,有的时候我们特别不想花那么多的时间在交通上。城市化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经常我们发现我们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小了,而且越来越贵了。

2,我自己的家只有32平方米,我把它叫做变形金刚,其实这是我个人的家,我觉得可以说我在香港算是打破了一个记录,我在这个小房子住了40多年,因为我自己是一个艺术家,我就可以给我自己的家不断进行设计,我做了五次变化,其实也是一种实验,在我的生活空间里面做实验。

3,我的家庭叫变形金刚:最后一次的调整是在2008年,当时也是《变形金刚》上映的那一年,所以我把这个项目叫做我自己家的变形金刚。这是40年前之前的情况,这是我们全家的一个公寓,下面有三个小房间,这个房子是住的我父母,还有我的小妹妹,第三个小房间不是我的,我们把它租出去了,可以挣一点钱,所以我没有自己的房子。

4,其实我就住在我们这个家的走廊里面,我没有真正的一个独立的空间。因为在别人睡着了之后我才能睡觉,而且我们一般不敢大声讲话。改造我把房子分成三个区,上面是50公分,下面是900公分,我是按照公分、厘米的口径来计算的,因为毕竟这个房子太小了,中间一直留空,这些墙其实都是可以移动的,所以我的家可以做25种变形,这是我家里的最终效果。

5,小空间设计, 我一直追求一个一举两得的效果,所以我就利用各种隔断,包括我的床也可以做成凳子,屏幕也就是窗户,空间不足是我们无法存放私人用品最主要的问题。在我家我什么东西都想大,虽然整个空间小,但是每细部的都大。这个是两米长的办公桌,我有三千张碟片。

6,一物二用:浴缸其实在我的生活里面占据核心作用,我喜欢泡澡,一般泡澡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不用的时候我可以把它当做仓储空间,这个浴缸的门是移门,主人公坐在沙发上跟妈妈说话,一秒钟就变成了浴缸,我受了启发,我就把浴缸变成了沙发。

7,睡觉就在吊床上: 淋浴间也有两个空间,开party的时候我可以用淋浴间当打电话的私密空间,由于我家一半都是空的,所以还可以挂吊床在上面享受,我的空间不大,只有32平方米。

8,榜样力量:我就喜欢折腾,最后一次折腾完了,媒体都产生了兴趣,来我们家进行报道,到现在还经常到我们家拍照。纽约、伦敦、印度的人都到我家来看,我们做的第一个海外的项目,其实是给瑞典斯德哥尔摩做的小户型住宅项目。他是斯德哥尔摩中心的一个住宅,我觉得比较奇怪的全是住宅,这个楼是北欧最高的建筑,中间有六套住宅,跟香港的家差不多,边户是44平,中间是30多平米。

9,半装修设计:我们的甲方做一个概念设计,上面这个图,买了住宅以后,由我们进行部分设计,一半设计,一半留给住客自己决定怎么装修,所以不太追求全装修房,因为全装修房没有给住客更多个性需求,但是也不能毛坯房,对于大部分外行人来说,没有办法做小空间的设计,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帮他把事情做一半,不能做全装修,做部分装修,把主要使用的一些功能解决,剩下的由住客自己决定和发挥,这就是半装修房的概念。

 9, 挑战一下极限,我家30多平太大了,香港的住房越来越小,30多平都没有,最近受欢迎的是15平米的公寓,大部分的人都在思考把所有的功能放在15平米里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做到15平米怎么做到的呢?过去两年这种微小型的住宅得到了媒体的追捧,好多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买得起。

10,有一个发展商在香港比较大,请我们来研究15平米的,然后什么都有,让人觉得宜居,我们经过一年,研究,出了方案。我们成功了,全都放了15平米的空间,还有一个酒柜,可以放六瓶酒的地方也做出来了。淋浴间也没有那么小,重要的是中间这个移门,把这个干湿区还可以做灵活的分割和合并。没有多少空间可以放个人的物品,必须要每个空间发挥作用,要保证每个住客有足够的储物空间,比如说共享的地下室可以把物品放进去。

11,最后一个项目更小,10平米,上海的一个项目,上周开始销售,也因此我还参加了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它是10平米的空间,然后展示我们的概念。

第一,我们想让人们体验一下10平米可以怎么样生活?香港的特点有点像住鸽子笼的感觉,有一些香港的老人要住在笼子里,连房子都买不起,只有一张床的笼子里,有些人在里面睡了十年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家。

 第二,我们通过合理设计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设计,如果你们家只有十平米怎么办?怎么可能做到呢?我的结论是不光住自己的家,其实整个城市都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城市的公共资源,这样我们的家就不那么小了!

一、 32平方米自宅设计成为“小户型变出大空间”典范

张智强32平方米的家,像一个标准的酒店房,分别在1988年、1998年、2006年被他3次改造,在狭小的空间中变化出了多种生活可能。张智强32平方米“自宅”设计,曾经在1999年获得过亚太地区室内设计个人住宅类冠军奖,现在它几乎成了小户型变出大空间的典范。

张智强在32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装进了所有他想要的内容。意大利著名设计师洛朗居蒂耶雷撰文说,该设计“使一成不变的高密度房子的空间形式变化多端、充满活力。这个房子真正的魅力,正在于把原本冲突的梦想和现实,合而为一。”

张智强钟情于小房子,曾经说过:“我宁可在全世界各地购置10处小房子,也不会在一个地方购置300平方米别墅。”

二、张智强32平方米自宅设计的特点

1、保护私隐

住宅的私隐是需要保护的,尤其是卧室是个人私隐的核心。张智强32平方米自宅设计把进门处设计成厨房与洗浴空间,把卧室推到最里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个人隐私。

2,多功能

在张智强32平方米自宅中,沙发可变睡床;窗帘可成电影屏幕,银幕推上推下,窗子大小就随之改动;所有家具都具有可移动性,可以随时组合,使得小空间具有最大的可变性。但其卫生间和沙发放在一起,“坐在卫生间里面”的感觉可能只有另类人才会享受。整套房只有一个空间,融厨房、卫生间、卧室、书房为一体,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空间。

3,空间最大化

因为空间有限,“我希望把这个空间变得更大,我希望我的家50%以下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好像一个瑞士军刀一样,变来变去的。”张智强打破了室内的所有区隔,把不同的功能进行重叠和压缩,例如床和沙发重叠,窗帘与投影屏幕重叠,卧室、客厅、放映间、洗手间、小走廊全部压缩在同一空间中;依靠丰富的灯光来制造室内环境的变化,其家里的灯光,会因不同的客人,而亮起不同的颜色;一张床,看不到任何花纹与图案,床脚安装了滑轮,可以移到任何一个空间;所有的家具、洁具、布艺等全都采用了白色调。

在张智强32平方米自宅中,只有一个大空间,洗手间也没有墙,只有一米高的隔断;几乎所有的靠墙的地方,都被设计成收纳空间,使得在32平方米住宅中储藏空间最大化的同时,室内公共空间也得到了最大化,达到了“小面积大空间”的效果。

4,充满个性

由于张智强自己不煮饭,所以厨房很小,冰箱很大;因为希望自己家里面有一个SPA,其卫生间比大部分香港的豪宅还大。放书桌的地方就是书房;衣柜的地方就是衣帽间;有六套不同的灯光,灯光是很重要的,使得不同的灯光可以把这个空间变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朋友来给他不同的灯光,有不同的用途。

三、张智强32平方米:是室内设计,并非建筑设计

张智强32平方米自宅设计,是在原有的陈旧建筑体内进行的内部空间的改造设计,对原有建筑没有进行变动。而且,这个32平方米的自宅,指的是“套内面积”,其户型的“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

对于小户型住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上是最考设计师功力的户型设计。在住宅户型精细化设计方面,香港建筑师与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日本住宅的收纳空间设计,是国内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学习的样本。

四、家是旅馆,旅馆是家,怎么办?

如今,旅馆与公寓、家的界线已经渐渐模糊。

“有些人花了巨款为自己及家人购了一处房子后,往往先考虑将买他房子的陌生人的需求。我身边也有不少人终身沉溺于楼换楼、小屋搬大屋中,不知不觉,全都沦为某种都市过客。对家的概念荡然无存,跟住酒店的过客一样,变成都市游牧民族,这跟连锁酒店的构思不谋而合。”张智强说。

张智强经常踏足国内外不同的城市,一年当中基本120天都在酒店中度过,他对世界各地酒店,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DESIGN HOTEL(设计型酒店)有独特的痴迷。

张智强多年来沉溺于酒店,对于居住的细节非常挑剔、敏感。他说:”很多人在旅行前都问我,应该住哪家酒店。我也很喜欢把我刚刚体验住过的某个酒店介绍给朋友。最终,我意识到我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去体验这些酒店,然后去讲述给不同的朋友。

所以,两年前我决定把我经历过的酒店写成一本书,这样的讲述就更为简单。”在张智强《酒店,家的感觉》中,张智强以一个建筑师的视角来评价设计酒店,又作为一个客人来评价酒店的管理和体验,他选取了很多国际建筑大师所设计的酒店,希望推动国内酒店室内空间的个性化设计,开阔旅居者的视野和提高其居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