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功秦超越左右两翼 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局(萧功秦著)

2017-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那么复杂的一个落后的超大型国家的社会转型,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社会工程,个别人的拍脑袋并不能产生最佳的思路,这就需要不同思路的碰撞,独立候选人就是一种多元的试错

中国那么复杂的一个落后的超大型国家的社会转型,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社会工程,个别人的拍脑袋并不能产生最佳的思路,这就需要不同思路的碰撞,独立候选人就是一种多元的试错,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尝试与选择,也是对政府的一种良性压力,就此而言,并不是坏事.

《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局》编辑推荐:“重庆模式”破产,什邡事件、启东事件接二连三。回到左的“文革”,还是走向右的“民主”?大转型时期,中国如何突破自身困局?国家往哪里去?个人如何安身立命?新权威主义开山之作。

民主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超越社会条件,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俗地说,只有改革者执政,才能实施经济转型,只有经济转型,才能有可能实现经济起飞,只有经济起飞后,国家通过税收积累的巨大经济实力,才能搞民生工程,实现均富社会,只有实现上述目标,才有可能为健康的公民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公民社会,才能学习民主文化,克服民粹主义,最后一步才是实现宪政民主。

——《大历史视角下的邓小平改革》 中国模式就是一种“极强国家—极弱社会”型的发展模式。

如果正常的“高频度、低强度”减震机制无法形成,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总会出现一种在社会冲突论上所称的“低频度、高强度”社会冲突与政治参与爆炸。只有在制度上建立一种有效防止国有垄断以及防止腐败的机制,健全法制,在非政治领域发展公民社会,发展民间社会的自主性,才能有效防范地方政治中出现“类苏丹式”现象的泛滥,这一点是改革中期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中国模式的优势与陷阱》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中国那么复杂的一个落后的超大型国家的社会转型,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社会工程,个别人的拍脑袋并不能产生最佳的思路,这就需要不同思路的碰撞,独立候选人就是一种多元的试错,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尝试与选择,也是对政府的一种良性压力,就此而言,并不是坏事,相反,应该得到当政者的善意回应与尊重。

我们这个民族要过转型关,一定要在“尝试与错误”当中学习才行。 ——《中国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萧功秦,新权威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代表学者,主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史、当代政治发展。 主要著作: 《儒家文化的困境》(1986) 《萧功秦集》(1995)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1999) 《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2001) 《知识分子与观念人》(2002) 《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2008) 《历史的眼睛》(2010) 《反思的年代》(2010)

总论:为什么要超越左右激进主义--从中道立场理解中国转型 第一辑 中间道路:从中道与理性视角看转型 中国转型的困境与出路--警惕两种激进民粹主义 我更担心改革被锁定--与《南方周末》记者的谈话 中国模式的优势与陷阱 附录:我对“中国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温和、理性与中道比什么都重要--答《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 从千年文明史看中国大转型 如何应对“维新模式”的困局--从千年文明史看中国转型之二 从威权政治到宪政民主的五步逻辑--大历史视角下的邓小平改革 当元老派成为改革家之后--三十年后对中俄改革战略的反思 附录: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唱缸须警惕‘文革’极左思维复活” 只有重建公民社会,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善治 我看宪政社会主义思潮 警惕国家主义思潮的崛起--民族主义是否构成对人文价值重建的挑战? 附录:关于激进民族主义的通讯 高调民族主义非中国之福 第二辑 我们可以从历史困境中反思什么 新时代需要新史学--在“中国近代史反思与前瞻”讨论会上的讲话 为什么专制帝国改革难以成功--清末新政失败百年祭 从辛亥革命到民国分裂的历史启示 从迟误的改革到不成熟的革命--重新疏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近代史 革命的“鸟合之众”摘了清王朝的烂桃子 第三辑 我们在过渡时代如何安身立命 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什么精神资源--致一位海外留学生 走出过渡时代的焦虑--与复旦大学生一夕谈 与青年朋友谈中西文明冲突 我们时代最需要本土思想家--评李泽厚谈话录《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天堂里的高华 寻找我们的精神之根--转型时代我们如何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