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对刀郎的评价 刀郎打败周杰伦:“凭音乐征服了评委”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刚刚落幕的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盛典上,一直备受关注的刀郎与周杰伦之争以刀郎最终夺得"最佳国语男歌手""年度艺人"两项大奖,而周杰伦颗粒无收告终.这一结果引起传媒和

刚刚落幕的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盛典上,一直备受关注的刀郎与周杰伦之争以刀郎最终夺得“最佳国语男歌手”“年度艺人”两项大奖,而周杰伦颗粒无收告终。这一结果引起传媒和歌迷的反响,为此,记者专访了华语传媒奖的有关负责人,据他介绍,在“最佳国语男歌手”、“年度国语歌曲”“年度国语专辑”“年度艺人”几项最重要的大奖中,周杰伦的得票远远低于刀郎及罗大佑(主要票数附后),在终审讨论中,他甚至不成为争论对象,评委们分析的是刀郎和罗大佑的风格走向。

评委们认为,周杰伦2004年的专辑《七里香》比上年的《叶惠美》明星缺乏新意,风格不断重复,可听性低,很多评委听完一遍就无法再听下去了,与大奖“创新”与“进步”的宗旨不相吻合。

而刀郎的音乐虽然粗糙,但其对传统回归的精神及民间的人文气息征服了众多评委,台湾评审,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前理事长陶晓清用“非常震撼”来形容第一听刀郎的感受,证明刀郎的音乐不仅在内地,而且在海外也征服了众多专业人士。

其实,评委对于周杰伦是没有任何偏见的,上张专辑《叶惠美》创意纷呈,制作精良,同样是这组评委投了周杰伦一票,所以,华语奖的原则是“对歌不对人”,关键是音乐做得好不好,而不是奖的公关做得好不好。

l来不来都照样颁奖

关于某唱片公司指责的“周杰伦不出席所以没奖”的言论,大会负责人表示,华语奖历来的宗旨是“歌手不来奖项照颁”,去年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第四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颁奖礼上,周杰伦未能出席,但大会仍然向他颁发包括“年度艺人”“最佳作曲人”在内的5项大奖,同样没有出席的陈奕迅、王菲也获得多项大奖;今年的第五届,没有出席的刀郎仍然被颁发2项大奖,因病缺席的古巨基也获得“最佳粤语男歌手”和“年度粤语歌曲”。

可见周杰伦没能获奖完全与是否出席无关,唱片公司是否也该检视自身音乐制作的质素,而不是不负责任地做出如此猜测。

粤语、国语音乐同等重要

对于部分“北方乐评人”和媒体对传媒奖“粤味太浓”的批评,负责人也提出不同意见。他表示,鼓励优秀的华语音乐创作历来是传媒奖的方向,其中,包括国语和粤语的优秀音乐。评价一种音乐好与不好,是看其本身的创意和制作水准,而不是看其用什么语言演绎。

长久以来,由于地域文化的因素,粤语歌曲在南方盛行,而在北方传播相对较弱。基地在广州的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因地缘优势而比北方更容易接触优秀的粤语音乐,因此,在获奖名单中出现较多的粤语作品也理所当然。

但大会并无偏袒粤语音乐的想法,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就是:作为传媒奖最重要的奖项“年度艺人”,从设立至今,连续四届都是国语艺人获奖,包括伍佰、周杰伦和刀郎,而“最佳摇滚艺人”等奖项也一直都是内地艺人的天下。

本届大会主题是“向八十年代致敬”,不可否认,八十年代的香港粤语流行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次获得“特别贡献奖”的BEYOND正在北京开演唱会,获得“殿堂乐队”的达明一派也将在内地巡回,而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梅艳芳、许冠杰等经典的粤语音乐,早已跨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成为整个华人世界的经典。

其实,这次颁奖晚会出现在舞台上的不仅是粤语歌手,也包括罗大佑、潘越云、陈珊妮、许巍、程琳等国语的出色音乐人,评审团主席向雪怀就高度称赞大奖“南北方文化交融得很好”,晚会上不少优秀的国语音乐,包括最新的网络歌曲也成为主角,让慕名从香港等粤语地区赶来的嘉宾叹为观止。

香港新城娱乐及采讯台营运总监朱明锐就表示当晚让他了解到国内最优秀的原创音乐,要把这些“国语势力”引进到香港及海外。

附: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盛典主要奖项得票

最佳国语男歌手:罗大佑11票 刀郎15票 张敬轩8票 周杰伦6票

年度国语专辑:罗大佑15票 刀郎7票 飞儿7票 周杰伦4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