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勋打败周杰伦 为什么说星光帮不可能打败周杰伦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让我们先回忆一下周杰伦是怎么出道的吧.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是2000年发行的<Jay>.那一年前后,最红的歌手是张惠妹.萧亚轩.孙燕姿和陶喆.张惠妹1999年发行的专辑<我可以抱你吗?爱人>成绩斐然,一口气连坐八周冠军傲视群雄.不过,还有比她更抢眼的,那就是同年出道的新人萧亚轩,她的处女专辑<萧亚轩同名专辑>在玫瑰唱片畅销排行榜停留达29周,销量过百万,红得令人乍舌.2000年出道的孙燕姿不甘示弱,包揽2000年和2001年的年终销量冠军.陶喆的成绩虽然没那么突出,但

首先让我们先回忆一下周杰伦是怎么出道的吧。

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是2000年发行的《Jay》。那一年前后,最红的歌手是张惠妹、萧亚轩、孙燕姿和陶喆。张惠妹1999年发行的专辑《我可以抱你吗?爱人》成绩斐然,一口气连坐八周冠军傲视群雄。不过,还有比她更抢眼的,那就是同年出道的新人萧亚轩,她的处女专辑《萧亚轩同名专辑》在玫瑰唱片畅销排行榜停留达29周,销量过百万,红得令人乍舌。

2000年出道的孙燕姿不甘示弱,包揽2000年和2001年的年终销量冠军。陶喆的成绩虽然没那么突出,但是他的才华有目共睹,唱片叫好也叫坐,是男歌手中的无冕之王。这其中还没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五月天、稳扎稳打的那英以及野心勃勃的王力宏。

结果,谁都没想到,这些人统统被一个话都说不清楚的腼腆男生踩在脚下,而且一踩就是八年。

凭什么?包装?宣传?炒作?绯闻?都不是。假如周杰伦从一开始就像绝大多数新人那样只能依靠唱片公司传统的营销模式来经营,那么他早就死了。周杰伦的今天是靠自己的手写出来的,这就是他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流行歌手之死,往往是因为唱片公司制作套路的僵化,僵化导致雷同和无趣,而这又是商业运作的必然。

孙燕姿就是最好的例子。才得意了三张专辑,她就碰到瓶颈,从第四张专辑开始,她的发展势头开始减缓甚至停滞,到现在也还是"小"天后。

究其原因,一是她那以李伟菘为首的幕后班底没法再为她开拓新的元素,另外,随着李伟菘等人受邀为其他歌手制作的专辑越来越多,雷同的歌曲越来越多,也削弱了大众对孙燕姿的兴趣——我如果想听李伟菘风格的歌曲,不一定非要听孙燕姿唱,别的人唱也差不多。

当一个歌手把命运完全交由唱片公司去掌握,那么他(她)就算再红,也迟早会碰到瓶颈。幸运的人如孙燕姿,或许还可以凭借前几张专辑积累的人气死撑着,更多的人只能眼睁睁地被扫进垃圾堆。

周杰伦不同,他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都是自己写的,都烙着个人的强烈个性,你可以不屑,却不能模仿。当然,最近两年有很多人模仿《东风破》、《上海一九四三》,甚至《忍者》、《双截棍》、《印第安老斑鸠》,但是,模仿的人越多,周杰伦的地位却越稳固。

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模仿周杰伦——中国风从来就不缺,可是,还从来就没人像周杰伦这样唱歌和写歌的。孙燕姿(除了嗓子和外貌)可以复制,但周杰伦只有一个,就算他给别人写的歌也很好听,可是,如果你想听一整张专辑都是周杰伦写的歌,想听原汁原味的"周杰伦",那还是得买周杰伦的专辑。

说了那么多,好像没提星光帮。其实星光帮的例子跟孙燕姿差不多。就拿星光帮中人气最高的萧敬腾说吧。根据新浪音乐做的调查(其实就是本人弄的),超过一半人认为他最有可能成为下届乐坛霸主。但是,他有可能打败周杰伦吗?至少他第一张专辑还看不出来。

要想打败周杰伦,唯一的途径就是写得比他更好。作为华语乐坛有史以来将个人创作跟商业包装结合得最好的歌手,周杰伦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开创了一套自己的创作风格,而且这种风格还很受听众欢迎。但是,这并不代表周杰伦无懈可击。

从音乐的创造性来说,周杰伦既不如前辈罗大佑,也不如同辈的阿弟仔;从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说,周杰伦的作品无论编曲还是内容,大都流于形式,止于把玩,而无法震撼人心;从音乐的人文价值来说,周杰伦没有一首歌能与《亚细亚的孤儿》(罗大佑)、《雁渡寒潭》(黄舒骏)甚至《不一样》(陶喆)相提并论。因此,完全可能且应该出现一个挑战者。

但是,这个人显然不会是萧敬腾。因为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创作才华。也可能,他确实有创作才华,可是他的处子专辑里并没有体现出来这点。以至于,萧亚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暗讽"道:听起来像孙燕姿。

假如你觉得萧亚轩说这话是出于嫉妒——她的新碟销量始终被萧敬腾压着,不妨把孙燕姿的《逃亡》和萧敬腾的《收藏》对比着听一听看看。第一张专辑就有别人的影子,你还敢奢望取代谁?撑死也就是个男孙燕姿而已。要知道,周杰伦出道前写的歌比现在好听多了。

那么杨宗玮呢?处子专辑销量六连冠,累计九周冠军。成绩看起来很牛,可是含金量有多高?这么多周冠军,最后也就才卖了7万而已。这7万的销量里,除了《星光大道》的忠实观众,其他阶层的歌迷有多少?要知道,张惠妹第一张专辑《姐妹》同样是九冠,销量却卖过百万,而且广为传唱。

(类似的例子还有萧亚轩的第一张专辑,同样是过百万,同样是广为传唱)记得我当年之所以知道张惠妹就是因为学校每天中午都狂放《姐妹》,放到心烦,杨宗玮的歌貌似还达到这样的效果。何况,杨宗玮只是一个唱将,而不是一个创作歌手,今后的唱片能卖到张惠妹的一半高的地位就不错了。

剩下一个林宥嘉,个性要比前两人突出一些,但仍然是那个问题,创作能力的不足。另外两个成绩也不错的新人,萧闳仁和卢广仲倒是偏重创作,可惜,表现出的创作天份远远不如周杰伦的处子作——这几个人,谁写出过像《娘子》这么独具匠心的作品?

说到唱片销量的下滑,大家总是归咎于市场的低迷。而市场低迷的原因,又大都怪罪下载。下载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对"焦点"的消解。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网络的多样化,决定了传统媒体条件下通过渠道垄断所成就的天皇巨星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众人的狂欢——如果说十年前,非主流歌手跟一线大牌的唱片销量之比最大可能是1:100(张惠妹的唱片能卖出上百万的时候,非主流歌手的唱片销量可能也就几万而已),到现在,这个差距已经非常小。

从单个个体的表现上说,陈绮贞、张悬、张震岳、苏打绿、旺福这些歌手/乐队没法跟周杰伦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存在毫无疑问实实在在地分流了杨宗玮的市场。而这种分流的趋势在Web2.0时代只会越来越强。(最能说明问题就是豆瓣。)

那么,这是不是说,以后就不会再有天王巨星了?也不是。众人的狂欢并不意味着一碗水端平,只不过,随着唱片公司垄断渠道局面的终结,发现天才的方式会更多样化。但是,无论哪种方式孕育的天才,都一定是才华横溢的。毕竟,在人人都能玩音乐、人人都有条件当明星(现在生活好了,越来越多的人自己淘钱出唱片,自己包装,然后往媒体寄唱片,让媒体给宣传)的情况下,你只有能力高人一等才有可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