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的智慧技能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2017-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是外部的实践动作的反映,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心智动作的形成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在每一阶段,心智活动的性质与水平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是智慧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该阶段借助实物或模型、图表等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表象。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这是外部的物质与物质化的活动向智慧活动转化的开始。

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该阶段特点是智慧活动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进行。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主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任务是要r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2.联结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3.自动化阶段: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