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长孙周令飞:这个时代更加需要鲁迅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的日子,2011鲁迅论坛·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其故乡绍兴开幕.天似有情,秋雨淅沥,使人怀念之情愈切.鲁迅长孙周令飞参加活动,并作了题为<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言.会议间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记者:对您来说,鲁迅首先是祖父,还是一位名人?周令飞:多年来我一直想远离这个问题,现在我决定去回答.我上学的时候坐在教室里,学校的人都趴着窗户来看,说那是鲁迅的孙子,被人指指点点,让我很不舒服.但我父亲说,既然拥有名人后代的称号,就有沉甸甸的责任.就是这份责任,让我们必须去做一

今天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的日子,2011鲁迅论坛·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其故乡绍兴开幕。天似有情,秋雨淅沥,使人怀念之情愈切。鲁迅长孙周令飞参加活动,并作了题为《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言。会议间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对您来说,鲁迅首先是祖父,还是一位名人?

周令飞:多年来我一直想远离这个问题,现在我决定去回答。我上学的时候坐在教室里,学校的人都趴着窗户来看,说那是鲁迅的孙子,被人指指点点,让我很不舒服。但我父亲说,既然拥有名人后代的称号,就有沉甸甸的责任。就是这份责任,让我们必须去做一些事情。

记者:做一些什么样的事?

周令飞:一是传承他的遗产,二是发展他留下的事业,三是完成他的心愿。我一直在想承担这种责任的动力是什么,想了半天,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尽孝,很天然的东西。对我来说,这只是在做一件该做的事。

记者:第一次读鲁迅的文章是在哪里?

周令飞:书本上,学校里,通过一种公共渠道,并没有“吃小灶”。那个时候祖母、父亲、母亲都很忙。因为那时小嘛,读鲁迅很累,后来再读才没有了恐惧感。鲁迅的文章是要到一定年纪才适合读的,这和小孩子吃东西一样,一生下来就给他吃烤面包,肯定要吐出来。

记者:这10年来,您和您的父亲做了很多工作。

周令飞:我是高中毕业,碰上文革,没有机会上大学,后来学了摄影,从事传播工作,因此并不适合介入鲁迅的学术研究。2001年,在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之后,我父亲周海婴和家属成立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走上了传承鲁迅遗产、传播鲁迅精神的道路。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的工作,我们终于初步了解并掌握了鲁迅在现代、在中国、在海内外,在人们的心目中、视野下,在现实与想象里的方方面面。我父亲本想在今天作个发言,但他在今年4月初病逝。

去世之前,他郑重嘱托我三件事:一是出版首部1500万字、33卷的《鲁迅大全集》;二是把鲁迅诞辰130 周年纪念活动办好;三是成立全国性的鲁迅基金会。前两件已经实现,基金会现在正在验资,很快会成立。

记者:这10年的走访,您有什么收获?

周令飞: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鲁迅思想系统研究》,现在已经完成一半。有些人说鲁迅已经过时了,但今年做的一个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现在还需要鲁迅。我们认为,鲁迅精神是活着的。作为一座文化雕像,他曾经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塑型。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他终日流淌,从未停歇,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们。

记者:您现在心目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周令飞:提到鲁迅,人们就会想到匕首、投枪,然后整日皱着眉头,喜欢骂人。通过这10年的努力,从家属的角度,我有点心满意足的是,鲁迅开始走向人间。我们努力解放鲁迅、还原鲁迅,让他不要被捆绑住、凝固住,把他释放出来。

鲁迅并不是那么孤独寂寞的,他是那个时代群像的制高点,只是相比别人高一点,没有那些人,就不会显示鲁迅的伟大。在世界文豪中,鲁迅也未必那么伟大。鲁迅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人们只看到一把匕首,其实有很多东西有待挖掘,需要掸去上面的尘土。

记者:比如说有哪些?

周令飞:他的战斗和批判,是理性的,睿智的,有不同的形式,注重把握尺度。一味把他说成投枪、匕首,是以偏概全。现在网络上愤青很多,充斥着无思考的谩骂,这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因此这个时代更加需要鲁迅。在鲁迅诞辰130周年时,把一些想法说出来,对自己也是一个交待,但现在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