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陈永久 易县县委书记刘立明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其次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截至2005年底,易县的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3%,是河北省最高的县份之一.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现有生态文化景点145处,分布在95个行政村,辐射377个村;境内5条河流常年流水,17座大中型水库库存5亿左右立方米,有林面积16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3%;南水北调工程在易县境内穿行45公里,这不仅给易县提供了水资源,同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易县打造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三是丰厚的文化资源.易县文化底蕴深厚

其次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截至2005年底,易县的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3%,是河北省最高的县份之一。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现有生态文化景点145处,分布在95个行政村,辐射377个村;境内5条河流常年流水,17座大中型水库库存5亿左右立方米,有林面积16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3%;南水北调工程在易县境内穿行45公里,这不仅给易县提供了水资源,同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易县打造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三是丰厚的文化资源。易县文化底蕴深厚,有以北福地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清西陵为代表的皇家文化、紫荆关为代表的长城文化、燕下都为代表的古燕文化、以千佛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洪崖山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望龙山为代表的风水文化、狼牙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景点达到145处。

四是绿色生态林果资源。易县有林面积已经达到165万亩,盛产柿子、栗子、桃子。红薯产业达到15万亩。在此基础上,以打造京津后花园为目标,以营造生态林保护为基础的,突出抓好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以磨盘柿、杏树、桃子、李子为主导品种的林果业,重点建设“五大精品示范园”,加快建设六大林果基地(柿树、栗子、杏树、枣树、用材林、苗木),预计到2010年,全县有林面积将达到193.

8万亩,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1%,其中林果面积达到45万亩,果品产量达到35万吨,林果业产值达到5.7亿元。

五是优质的生态畜牧业资源。易县的畜牧业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现在肉牛年出栏为16.5万头。以建设“直供京津鲜活畜禽产品基地”为目标,我们继续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突出发展肉牛,稳定发展瘦肉型猪、生态鸡,到201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将达到20万头,牛肉产量将达到3万吨,瘦肉型猪饲养量将达到120万头。

六是丰富的水电资源。全县现已建成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52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1%,全县有110万千伏变电站3座,35万千伏变电站19座,总容量156700千伏安,电力充足,保障可靠。

易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资源优势,那就是我们伟大的易县人民。易县人民勤劳朴实、尊贤重义、艰苦创业、勇于奉献,依然保持着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

记者:易县处于京津腹地,交通便利,对外经济交流和社会交流的空间巨大,可以说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区位优势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请您介绍一下易县的区位优势,以及这些优势所引发的机遇。

刘立明:易县虽然不是京津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由于易县的区位优势明显,在京津地带发展的同时,对于我们县的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作用。易县处于京津腹地,是连接天津至山西、石家庄至张家口的交通要道,易县去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到天津也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如果高速路修通以后,去北京只有一小时的车程。

易县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北京办奥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能够影响我们上下近十年的时间,当年预计有300多万游客云集北京,这些游客大多都要到北京周边旅游,我县的清西陵已经被奥组委指定为奥运会参观景点,这既为我们带来了广泛的客源,也为我们在全世界展示形象提供了难得的舞台。

二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机遇。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县跨度为40公里。建成以后将为我们的生态建设提供一个大的水景观,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而且能够改善我县生态,为我县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高速公路修建的机遇。张石、荣乌两条高速公路横跨易县80公里,其中有5个出口。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而高速公路竣工之日就是我县经济腾飞之时。

四是政策机遇。中央下发的14号文件,为抑制经济过热,关闭了土地等三道闸门,这样一来就为易县带来了优势和机遇,易县的特点就是沙地多,滩地多,非耕地、废弃地多,这就为易县的旅游项目和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项目带来了优势,使我们的山、水、林地成为宝贵的发展资源。现在我们已经规划了占地1万亩的6个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

记者: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向,那么,我们县有什么样的总体发展定位?

刘立明: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根据易县的特点,我们总体的发展定位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这个定位除了我们已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还有一个就是省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都把旅游业作为拉动三产的龙头、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力支持旅游发展,为我们抓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人们的旅游观念正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这与我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路相吻合,可以说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这一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的,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环保工业为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目标,是通过走“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情况,如何结合我们县的优势来实施这一工程?

刘立明:这一目标共分三步实施,从2003年到2005年,主要搞好总体规划,抓好以修路、植树、治水、文明生态创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6年到2007年全县重点景点“三古、两湖、五架山”(清西陵、燕下都、紫荆关,易水湖、龙湖,狼牙山、千佛山、云蒙山、洪崖山、望龙山)得到开发,林木覆盖率要达到46.

7%,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次,年旅游社会收入达到6亿元,比2003年翻一番半,拉动地方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一番,基本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强县;从2008到2010年,145处景点得到开发,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18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半,GDP总值达到68.

6亿元,旅游产业成为易县的主导产业,实现全面的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目标。

而我们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为:构筑“一廊五区”格局。“一廊”,就是旅游路和文明生态村走廊;“五区”就是狼牙山生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清西陵生态皇家文化旅游景区、紫荆关生态长城文化旅游景区、燕下都生态古燕文化旅游景区,洪崖山生态祈福文化旅游景区。

到2010年,要把“一廊五区”建设成为体系健全、要素完备、特色突出的易县旅游品牌,“三古两湖五架山”10个景点全部通过4A以上验收,全县其它135个景点全部通过A级验收。

在旅游接待上,努力打造以“一区四城”为主、民俗村为辅的旅游接待格局。“一区”即县城滨河新区;“四城”即龙湖水上不夜城、易水休闲度假城、狼牙山红色山城、京南紫荆城。到2010年完成滨河新区和京南紫荆城的建设,到2007年底,争取星级宾馆在现有的4家的基础上达到7家,民俗村达到50个;到2010年争取星级宾馆达到11家,民俗村达到377个,从而形成易县区域布局合理、接待能力配套、消费梯次多元的大旅游接待格局。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我们着力培育9条旅游线路,同时展示易县的文化产品,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打造“三瓜一芦”空中棚廊。

为确保这些目标顺利实施,我们明确了体制上的定位,即“政府主导、集团管理、企业开发、全民参与”。为保证这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每一项工作特别是12处景点的建设,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每个领导小组由下设“三室”(综合办公室、项目办公室、文化挖掘办公室),各小组都由县领导任组长,部门和企业参与,明确工作目标,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总之,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我们以县城为中心,以景区为依托,以两村(民俗村、度假村)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做强“千年古县、绿色易州”旅游品牌,培育“易水狼山清西陵”精品景点,构筑“一廊五区”景区框架,着力实施“精品带景点、景点带乡村、乡村带农户”的“带动”工程,逐步实现“县里有精品、乡乡有景点、村村抓旅游、户户搞接待、人人都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把整个易县建成一个大的旅游景区。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上,我们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产业,精心策划,科学规划,强力打造;把林果业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产业,将林果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将林果产品作为旅游商品来经营;把畜牧业作为发展旅游的辅助产业,走养殖——沼气——种植循环发展的路子,并逐步把大规模、高标准的养殖场和特种养殖场打造成旅游景点;把工业,特别是矿产建材业,尤其是文化石加工业,作为发展旅游的支撑产业,通过6大工业园区的建设走集群发展的路子,进而把“中国石材之乡”叫响,同时千方百计跑办成立县的大电厂项目;把县城经济、文明生态村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配套产业,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完备的服务中心。

产业围绕旅游抓,工作围绕旅游干,逐步形成一业带全业、多业促一业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记者:2003年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这一系统工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立明:易县的旅游资源很多,但是开发的比较晚,条件差,旅游设施不完善。

2003年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以来,坚持把修路、植树、上项目、优化环境、搞创建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三年累计修路1469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145处景点的旅游路、330个村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植树造林39.

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3%,为河北省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县份之一。先后被省市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县;治理河道4万米,17座水库全部加固,打造水景观36处,水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总投资41亿元;创建文明生态村76个,其中有15个村已经成为乡村游专业村。

特别是强县建设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普遍支持和赞同,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同时,把安全稳定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实绩突出县,“安全稳定先进县”、“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2005年被省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优化环境工作先进县,2005年的4月25号,河北省文明生态村的现场会召开,易县作为主要观摩点接受了各级领导的参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时,对于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记者:招商引资对于我们县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那么对于景点开发和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我们有哪些优惠政策?

刘立明:关于招商引资我们有专门的细则性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易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依托资源,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并加大软环境建设,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以及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的规定和奖励办法,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服务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中心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并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来易投资置业的客商不断增加。

总体来讲是这样的,征地费用的县级留成部分实行一次性先征后奖。在税收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县级留成部分按年度以先征后奖的方式,奖励三年。收费优惠政策本着短期“零收费”的原则,按项目类别实行免、减、缓优惠。同时对于引进企业、资金、项目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均给予奖励。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易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

刘立明:“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着力实施“旅游兴县、借京兴县”两大战略,壮大生态旅游、林果药材、肉牛柴鸡、矿产建材四个产业,重点建设“二三五四”工程,努力打造生态易县、文化易县、繁荣易县、和谐易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做文章,把易县建设成为华北地区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8.6亿元,年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100元。

记者: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在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的过程中,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和制约因素是什么?

刘立明: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问题要去面对和解决,可以看到,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较低,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是制约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中的土地供应矛盾加剧,资金瓶颈问题突出,服务环境亟待优化,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财政困难、调控能力低下问题比较突出;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和城镇化与发达市县的落差仍在加大;化解就业矛盾、城镇与乡村贫困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

同时老百姓的观念也亟需转变。大自然赐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现代化建设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全县干部、群众如何对待这次机遇这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的考验。

总之,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处在积聚优势、蓄势待发的关键阶段。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一定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采访后记]

随后,我们对易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商少璞进行了补充采访。交谈中,商县长说,易县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刘书记的高远的发展眼光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分布在易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的469个行政村,刘书记在上任的三年间,跑遍了易县的山山水水,深入350多个行政村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

在他的带动下,四大班子领导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且,刘书记在用人上一直坚持“干部随着事业走”和“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原则,大胆起用了一批真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有为方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的导向,在全县形成了干事创业、创优争先、提速发展的浓厚氛围。

我们相信,在刘立明书记的带领下,在县四大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易县一定会像一颗镶嵌在京津腹地的宝珠,更加熠熠生辉。

刘立明同志简历:

刘立明,男,1958年出生于河北顺平(完县),汉族,1983年入党,研究生学历。1981年至1989年在顺平工作,历任公社副主任、乡长、党委书记;1989年至2000年在唐县工作,11年中先后任中共唐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2000年2月至2001年6月任中共蠡县人民政府县长,2001年6月至2002年2月任中共蠡县县委书记兼县长,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任中共蠡县县委书记,2003年3月至今任中共易县县委书记。

1997年以来,刘立明同志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受到市委表彰。曾经九次在信访、老干部、农村等工作上受到省表彰。担任县主要领导以后,县域工作均被评为实绩突出。

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经过多个岗位的锻炼和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具备了较强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