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明任崇左市委书记 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我有一个“养牛梦”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利用丰富的甘蔗尾叶进行肉牛养殖,帮助群众发家致富."--这是数年前,刘有明任扶绥县委书记时就力推饲养肉牛脱贫致富的"养牛梦",这个"梦"一

“利用丰富的甘蔗尾叶进行肉牛养殖,帮助群众发家致富。”——这是数年前,刘有明任扶绥县委书记时就力推饲养肉牛脱贫致富的“养牛梦”,这个“梦”一直伴随着他,直至就任崇左市委书记。

刘有明希望能圆这个梦。

6月29日,在崇左市脱贫摘帽推进大会上,刘有明提到了这个“梦”:“我有一个‘养牛梦’。10年前任扶绥县委书记时,我就力推养肉牛,这个梦想直至就任崇左市委书记,希望能圆。崇左具备养牛的优越条件,贫困群众有望以此脱贫。”

7月18日,刘有明在天等开展扶贫攻坚调研时,再次提起他的“养牛梦”,要求发动致富能人,带动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方式大力发展养牛等养殖业,提高贫困户收入。他说,如果每户贫困户养殖一两头肉牛,相信脱贫不再是一个梦。

7月19日,刘有明大踏步走进江州区新和镇肉牛养殖基地。

这里,养殖有数百头土黄牛。

“我家有3头牛托养在这里,一年获得固定收益5000元,加上在这务工和卖甘蔗尾叶年收入近2万元,脱贫没问题。”兰山村贫困户梁美肖很开心。

“有政府扶贫资金支持,我们实行村企联建,可以带动7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广西大华肉牛养殖公司总经理许云峰很自信。

“甘蔗尾叶经过切割、发酵、降解、压实、密封工序后,就可以用于喂牛。甘蔗尾叶加工成的饲料具有成本低、利用率高、回报率高等优点。出栏一头肉牛售价在1.4万元左右,扣除牛种、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一头肉牛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大华养殖有限公司技术员潘昌滨对此非常有把握。

养殖场的所见所闻,让刘有明喜上眉梢,他以手击栏:“发展甘蔗尾叶养殖肉牛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不会是一个梦!”

享有中国“糖都”美誉的崇左市每年种植400万亩甘蔗,过去,产生的大量甘蔗尾叶基本被烧毁。

“十三五”期间,崇左崇左市有34万人需要脱贫。

一边是烧掉的数量巨大的甘蔗尾叶,一边是渴望脱贫的34万贫困群众,两者能否产生交集?今年2月份以来,新到任的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就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而潘昌滨对于利用甘蔗尾叶养殖肉牛“有利可图”的笃定,恰好回答和印证了刘有明的设想。

“肉牛养殖采用南方生态养殖模式,采取运动场地盖采光瓦见光不见雨设计,发酵垫料、节水供给、喂料通道等设计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的生态肉牛养殖模式,这样的肉牛养殖水平全国领先。”江州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技术员刘可武说。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和生:依托甘蔗支柱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强化扶贫产业的科技支撑,成为持续激活贫困和边远地区精准脱贫的“内动力”,是一条好路子。

经过多方论证,专家的建议和肯定,让刘有明坚定了“养牛梦”的圆梦之行,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思路逐渐清晰——

引进先进技术。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签约共建现代肉牛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广西大学动科院的科研团队,围绕优质肉牛养殖产业,在种牛繁育、优质肉牛育肥、生物饲料加工、疫病防控、屠宰与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由校方培育种牛,交由农户养殖。目前,崇左正着力建设养殖小区,集中圈养,统一管理;

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引进总投资8亿元的广西大华养殖有限公司年产3万头优质肉牛养殖暨加工基地,采取“政府 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贫困户”的模式,由江州区政府向大华公司投入扶贫资金,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协议,每户向企业“借”3头肉牛托养在企业的养殖专区,由企业提供“一条龙”产销服务并承担风险,企业每年固定分配给每个贫困户5000元的收益。与此同时,企业还从每个贫困户中招聘1名劳动力到企业务工,定向收购贫困户的甘蔗尾叶;

解决资金问题。积极协调金融资金支持养牛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同时,改进信贷实施办法,积极搭建各类融资平台,承办养牛产业等在内的贷款事项;

解决加工和销售问题。扶持和引导企业按照“大变小、粗变精、生变熟”的思路,开发出多样化、系列化的牛肉制品,不仅满足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国际超市的需要,还要远销俄罗斯、以色列等地。

刘有明的“养牛梦”框架,已然搭建,梦想正在实现……

目前,在政府引导下,崇左市各县养殖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利用甘蔗尾叶养殖肉牛力度——扶绥县马志农牧有限公司现有存栏肉牛400多头,大新县陇那生态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基地肉牛存栏1400多头,龙州县树春牧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能繁母牛及肉牛存栏约600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全国知名财经评论员盘和林认为,产业扶贫,两只“手”(一只“手”是政府,一只“手”是市场)才能扶得“精准”。而接受记者采访时,盘和林说,崇左市依托甘蔗支柱产业,采用“政府 龙头公司 科技 贫困户”的精准扶贫产业模式,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运行,而另一方面又超越一般市场机制运行,找准了政府、公司、贫困户多方共赢的结合点,两只“手”齐心协力,将产业扶贫“扶得上、扶得准、扶得稳、扶得久”。(记者 郑孟阳 陆明翔 孔立虹 通讯员 陆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