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在世界草药市场的排名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人说,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所占份额仅3%-5%;2D00年,海关"洋中药".进口额已超出同期我国中成药的出口额,我国已经成为中药的"进口国".更有人说,日本的中药(汉方制剂)出口占据了世界中药市场的30%,甚至有人说70%-80%.我国中药出口在世界植物药市场到底占多少份额?我国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到底如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贾谦研究员参加了中医药领域两项国家级软科学研究,且一直侧重于中医药国标化问题,对遍及全社会"中药市场份额"认知

有人说,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所占份额仅3%-5%;2D00年,海关"洋中药"、进口额已超出同期我国中成药的出口额,我国已经成为中药的"进口国"。

更有人说,日本的中药(汉方制剂)出口占据了世界中药市场的30%,甚至有人说70%-80%。

我国中药出口在世界植物药市场到底占多少份额?我国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到底如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贾谦研究员参加了中医药领域两项国家级软科学研究,且一直侧重于中医药国标化问题,对遍及全社会"中药市场份额"认知深有感触,遂撰文以澄清这一概念。

1992年,在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支持下.由徐绍颖教授任组长,中国科技信息研究历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所合作进行了一项目国家级农科学研究--"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据了解,该课题研究了世界三大市场.

即以华裔为中心的中药传统市场(东南亚、我国港澳台以及西方国家以华裔社区为中心的中药传统市场),日本、韩国中药传统市场;西方草药市场。(拉丁美洲、非洲、东欧以及中亚.南亚的草药市场未加研党,实际上其市场规模也不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三大市场(请注意:不含中国大陆中药市场)规模的140亿美元,同年我国中药出口额(请注意;不是中药产值)为4亿美元,约占三大市场的3%。

此后,3%这一数字被社会各界纷纷引用,将其作为"中药国际化危机四伏"的最有力证据。然而,这些引用都忽略了3%的"两个前提和一个基本概念":一个前提是,这是指世界草药市场而非中药市场,其中大部分是未纳入任何医学体系的植物药或说草药的市场;另一个前提是,世界草药市场不含我国大陆的中药市场;一个基本概念是,这是"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报告中提出的,强调的是山口创汇,因而只是讲我国中药出口占世界草药市场的份额,而不是讲我国中药产值占世界草药市场的价额,更不是讲中国是不是中药生产与应用大国。

不少人引用这一灵敏时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将之变成了"我国中药占世界草药市场的3%"。

若论我国中药(而不是中药出口额)在世界草药市场的分额,可以这样估计:2000年我国大陆中药产值493亿元,合60亿美元,约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5%,至少是20%;若论我国中药产值在世界中药(而非植物药)市场的份额,则应在50%以上,所以,迄今为止,我国(且不论我国港澳台的中药产业)仍是世界最大的中药研发、生产、应用与出口大国,没有任何国这堪与区敌。

由于看到我国中药出口在世界草药市场所占份额不大,于是有人惊呼"狼来了";更有人说2000年"洋中药"进口额大于我国中成药出口额,这一看法甚至影响到了国家决策层。

在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洋中药"。所谓"洋中药",顾名思义,是指洋人生产的中药.主要指中成药。而中药是指控中医药学理论使用的药物。然而,迄今为止,在我国市场上尚难见到按中医药理论使用的"洋中药",能见到的则为以中药尤其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仅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的药物。

所以,"洋中药"之谓本身就站不住脚。这里先姑且承认"洋中药"的存在,但从目前社会上对此名词的使用情况看,非常混乱,将进口的西方植物药(西方草药)、生物制品、维生素、深海鱼油等保健品,甚至将历年和国一直进口的高丽参、乳香、没药等中药材,统统算作了"洋中药"。

在我国,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5个。由于政出多门,统计口径不一致,因而"洋中药"进口数据也不统一。

例如,有人查阅我国海关总署统计年报后认为.2000年我国进口"洋中药"5亿多美元。但是。有关科研人员从国家药监局了解到,并未批准什么"洋中药"作为药品进口。从卫生部了解到;只批准了一些保健食品进口。那么."洋中药"到底是些什么呢,

为此,我们专门查阅了海关总署的统计年报。其海关进口税中则有一项4.165亿美元的进口额被上述有关查阅人员列入了"洋中药"范畴。此项即"30049090未列名混合或非混合产品构成的药品",但此项到底应归属西药还是中药,请教有关部门,告知也不清楚。

于是,我们调查了此项包括的进口额最大的头11家公司的进口情况。该11家公司共进口2.4亿美元产品,占该项总额4.165亿美元的58%,全部都是西药或西药原料,如尼莫通粉剂、扶他林原料等。因此,我们可以说,该项包括的进口药并非"洋中药"而是西药。

此外,在海关总署统计年报中列出了许多著名的中成药,如片仔癀、白药、清凉油等,而30049059项则为"其他中式成药"。与上述"30049090未列名混合或非混合产品构成的药品"项则相对照即可知,后一项应全为西药,因为若为中药,当对于"其他中式成药"项下。故此项绝不应计为"洋中药"。

所以,没有出现"洋中药"进口大于我国中成药出口的怪现象。但我们应有这样的警惕性,因为中成药的进口确实在增长。如不加快发展中医药,我们中药大国将来真有可能都吃进口中药。

有不少论者看到我国中药出口占世界草药市场的份额不高,不去研究这一份额的所指及意义,就主观臆断日、韩在国际市场占了大头。有人说日本出口的中药占世界中药市场30%,更有人说占70%,甚至说占80%。

在徐绍颖教授领导我们进行的"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以及在甘师俊、李振吉教授领导我们进行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抉究"(该项研究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我们先后数次设法查阅了日本厚生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发现日本中药(汉方制剂)产值1992年达到最高峰,约17亿美元;由于小柴胡汤事件的影响,产值逐年下降,1999年约10亿美元,约占同年我国中药产值的(尚且不计我国港澳台中药产值)1/6。

日本中药即使全部出口,在国际市场(此时的国际市场须计及中国市场)又能占到几何?更何况,根据日本《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日本中药生产主要供国内消费,每年出口仅数万美元,最高年份为几十万美元,哪能占到国际市场的百分之几十呢?甘师俊、李振吉等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一书第240页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当然.也不能排除如下可能性:日本出于对本国利益考虑,有可能对其药事工业的统计拿出两套数据,可以公开的那一套数据用以"示弱",另一套真实数据供内部使用。如此情况,也只能是猜测而已。从下面的事实看,此种猜测的可靠性不大。

19世纪明治维新时,日本宪法只承认西医药的合法性,日本应用了1400年的中医药被废除,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又重新承认中药,当中断线100年;而且迄今日本仍是废医存药,只承认中药,不承认中医.日本中药均由西医大夫对症而非辨证地使用。众所周知,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废医存药,不可能有太高的水平,因而出现小柴胡汤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中药工业怎可能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

从另一方面说,日本人将西药工业、化学工业的技术成单元地搬入汉方制剂的生产中,加之重视中药科研及生产工艺研究,其中药产品从物质组成角度的质量控制乃至外观等,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指出:"日韩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对于",但这里只说"可能",没有说"已经",更没有说日本中药已占世界市场的80%。

总之,我国仍是中药研发、生产、应用.出口大国。但我国中药出口在国际草药市场所占份额确实不高,当年的3%,今天也差不了太多,甚至更少。原因很简单,中药是由中医大夫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西方国家没有多少像样的中医大夫,且不承认中医药,中药只能作为饮食补充剂、保健食品上市,明显影响中药疗效,自然中药出口不可能太多。

我国中药出口近年在5亿美元上下徘徊,其中中成药出口多为1亿美元左右;"洋中药"的进口虽有增加趋势,仍远小于中成药出口。

有关专家特别告诫,不能因为中药出口难以增长就想仿效西方草药做法。我们可以搞些提取物出口,但那不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重要的是宣传中医药文化,让西方国家承认中医药,与我们的系列标准规范接轨,让中医药与西医药成为国际上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医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