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观后感 马相伯 天主教 马相伯后感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相伯,今天或许只有研究他的人认识他了--他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学贯中西的人物,精通八国文字,建立了中国大学现代教育的思想体系,创办震旦大学复旦

马相伯,今天或许只有研究他的人认识他了——他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学贯中西的人物,精通八国文字,建立了中国大学现代教育的思想体系,创办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担任...- 马相伯,帕坦古城马相伯 语录 ”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国与国民,所以成立,所以存在,而不可一日或无者。

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 。想知道: 上海市 马相伯和陈伯吹纪念馆 分别 在哪,交谈中马相伯沉痛地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父母均信奉天主教,故出生即受洗为...- 。

概括马相伯一生有什么突出成就?为表诚意,就不援引百科了。凭记忆手打吧。复旦的前身震旦公学是马相伯老先生创办的,当时命名复旦来自“旦复旦兮,日月光华”。马相伯老先生当时是变卖三千亩家产办学的,他是虔诚的基督徒,起初震旦公学跟教会联系紧密,但后来出现了冲突:一方面,马相伯老先生办学是因为胞弟在革命中丧生,他深感要为革命和国家培养人才,所以立志办学,希望能传播先进文明;另一方面,教会希望把学校变成传教基地。

冲突之下,马相伯老先生和部分学生离开震旦公学,另办复旦,所以又有说法称,复旦有“恢复震旦”之意。需要注意的是,震旦其实也是中国的别称。所以可以说1905年复旦之“恢复震旦”,另有恢复中华之意。只是“恢复震旦”之说没有“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流传得广。。

马相伯的故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005年第6期No.60Q5·马相伯研究·马相伯与《拉丁文通》邹振环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00433[摘要]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是.

..-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位于丹阳市东郊,美丽的凤凰湖畔,是一所与复旦大学、复旦二附中、复旦附小联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7月经马相伯先生后裔马玉章女士亲笔授权、丹阳...- 天主教博宝艺术家网()提供马相伯官方网站,包括马相伯简介(艺术家;马相伯于0年出生于 擅长书法;创作)、马相伯作品、马相伯代表作、马相伯最新报道,为您.

..- ,梅贻琦,马相伯后感马相伯从南洋公学退学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国教育会的帮助下组成了爱国学社,另有20多名学生在蔡元培的引荐下向马相伯求助。

是时,适逢马相伯正在筹划办学事宜。他爽快地接收了这批学生,向天主教会租用徐家汇观象台的旧屋作为校舍,并聘请了几位法国籍神父任教。

如此一来,一座新式学校便宣告诞生了。马相伯还给学校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震旦学院。“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由此可见,马相伯将震旦学院喻作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必将前途无量。

震旦学院成立后,马相伯任监院(即院长),学校以“广延 马相伯 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学制为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没过多久又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

梁启超获知此事后,欣然写道:“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诚如梁启超所言,震旦学院在管理上不仅“完备有条理”,更不乏独到之处。

一方面,震旦学院实行“学生自治制”,校务由学生推选干事自行管理;另一方面,校方提倡“学生自由研究之风”,即倡导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并采用“挈举纲领,开示门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更是马相伯一再强调的办学方针。

在马相伯的运筹帷幄之下,震旦学院的教学、教务活动均安排得井井有条。为引导热血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国家,他振臂高呼:“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字始。

有欲通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科学救国准备者,请归我。”不出一年的光景,震旦学院的学生数量就翻了数倍,增至132人。 热衷教育救国的马相伯对革命也非常支持。1904年夏,震旦学院来了个名叫“刘学裕”的新生。

此人虽其貌不扬,却大有来头。他就是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而被清廷通缉的“要犯”于右任。于右任“潜逃”至上海后无处安身,马相伯得知后立刻将这名心系国家社稷的青年学子破格录取,免去他所有的学膳费,还特意让于右任易名“刘学裕”以避人耳目。

马相伯的一系列教学主张和做法虽深得青年学子的推崇, 马相伯 但是由于怕清政府因马相伯收留通缉犯会如同1901年义和团事件一样迫害天主教会,加害天主教徒,所以遭到耶稣会的担忧和反对。

1905年,耶稣会派法国人南从周担任震旦学院的教务长,协助马相伯打理校务,也是为了不要马相伯行为过当。 南从周是一位保守的耶稣会士,取消孔子诞辰假期认为是崇拜偶像,使学生接受宗教课程,颂唱圣歌,早晚祷告、做礼拜,还“尽废旧章,别定规则”,不许学生谈论时事,不许结社等以免受到清政府的怀疑,加强管理,学生出入校门、会客之类的个人自由,也被横加限制。

但是南从周的行为却引发了震旦学子们的不满,大批学生退学抗议。学生集体离校时,甚至摘下了震旦学院的校牌。马相伯此时虽在病中,但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早就有所耳闻。无奈之下他和部分学生一起宣布脱离震旦学院,与众生一同挥泪离开了徐家汇的校舍。

随着马相伯和学生们的离去,震旦学院仅剩下一副空壳,这无异 震旦学院 于关停。但马相伯认为,震旦学院的精神不能磨灭。他决定再办一所新校,这个想法立即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响应。

那取个什么校名为好呢?于右任提出建议取名“复旦”。一者,“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另者,“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之意。 马相伯听后,立刻表示赞许。然后,他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也拨出官银一万两,并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的临时校舍。。

马相伯简介,复旦大学为什么要叫复旦大学呢?汽车动画图片素材马相伯(1840-1939),原名建常,后改名良,字相伯,晚号华封老人,原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生于丹徒。父亲马岳熊是教师兼医师的“儒医”。马相伯幼年入...- 马相伯泗泾故居。

[马相伯]崇真旧迹之马相伯_马相伯:马相伯(1840.4.7-1939.11.4),原名马志德,又名马建常,改名马良,以号行,晚号华封先生,江苏省丹徒县人。186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