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烈士 陈然 宜昌党建史上一位鲜为人知的革命女战士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宜昌党组织同样遭受毁灭性重挫.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领导抗日救亡群众运动.1938年1月,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决定派中共党员张清华.李声簧来宜昌筹建党组织.在发展的第一批4名中共党员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名字--陈黛玉,后改名陈然.1940年,在毛泽东的窑洞前,后排左二为陈然,时任中央医院负责江青分娩的医护小组指导员.有志青年就要胸怀祖国投身革命陈然,1916年出生于宜昌秭归,原籍兴山,在宜昌长大,先后就读于宜昌艾欧娜女中附小.湖北省立四中.武昌女子师范.父亲陈范德是旧军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宜昌党组织同样遭受毁灭性重挫。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领导抗日救亡群众运动。1938年1月,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决定派中共党员张清华、李声簧来宜昌筹建党组织。在发展的第一批4名中共党员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名字——陈黛玉,后改名陈然。

1940年,在毛泽东的窑洞前,后排左二为陈然,时任中央医院负责江青分娩的医护小组指导员。

有志青年就要胸怀祖国投身革命

陈然,1916年出生于宜昌秭归,原籍兴山,在宜昌长大,先后就读于宜昌艾欧娜女中附小、湖北省立四中、武昌女子师范。父亲陈范德是旧军队中的一名下级军官,母亲自己开茶馆,做小生意。

1933年,陈然与曾广福、杨淑芳、杨爱秀等同学在宜昌小学学骑自行车时,认识了该校的教师陈宝琴,陈老师便主动教她们骑自行车。交谈中,陈老师的进步思想像磁铁般吸引着年少的陈然,在此后近4个月的学习和交流中,陈然不仅收获了很多书本知识,还收获了很多进步思想,仿佛闻到了革命的味道。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激起了全国爱国青年的斗志,当时就读于武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陈然主动加入到了武汉爱国青年学生到日本领事馆示威游行的活动中。爱国学生们一遍又一遍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鬼子从中国滚出去!”在澎湃激昂的示威游行中,陈然更真切感受到了革命的伟大意义,并在示威游行结束后,与新结识的一批爱国青年一道,学习进步思想、讨论国家大事。武昌艺专李实(原湖北省政协常委)讲述的社会发展史让她进一步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

1936年,蒋介石在全国进行大逮捕,陈然的多位同学和老师李实相继被捕。蒋介石的反革命行为并没有吓倒陈然,相反,对革命理解更深刻、信仰更坚定的陈然,从此,正式开始了她的革命活动。

1936年底,陈然加入武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1937年夏,陈然在李实夫人左企云的引荐下,毕业回到宜昌,在中共湘鄂西区党委领导下的学院街小学任教,并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38年1月,陈然配合武汉“民先”委派中共党员王明鼎到宜昌解散宜昌“民先”,筹建宜昌党组织。并积极与文家香、黄鑫贞、周迪吉等一批宜昌“民先”骨干率先办理了入党手续。后来,省委组织部决定在宜昌重建特别党支部,得知宜昌已经有了党组织,便派人前来调查。

省委组织部部长钱瑛在听取调查汇报后,又亲自潜入宜昌核查,认定王明鼎组织发展的党员虽然多数都是主张革命的进步人士,但其组织程序不符合党的要求,属“自发党”。1938年4月,“自发党”的部分成员通过审核把关,在钱瑛的带领下,陈然等4名同志首先宣誓入党,加上党支部书记苏震,宜昌重建的第一个特别党支部便正式形成。

共产党员必须为革命毅然决然

在革命活动中,陈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她总是沉着冷静,勇敢面对,在几次紧要关头都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

1939年,由于特务告密,陈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干预并遭逮捕,虽然几经斗争获得自由,但她的身份已经暴露,只要她有活动,就会受到追捕,陈然不得不离开宜昌。于是,她申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很快得到了上级批准。

在高兴的同时,她马上意识到,孤苦伶仃又正在病中的母亲谁来照顾呢?在她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5个弟弟妹妹也因病先后夭折,只剩下她一个独女与母亲相依为命。于是她找到姨母,请求姨母照顾母亲,又拜托一个同学写来一封信,谎称邀请她去重庆免费上大学,骗得母亲支持,根据组织安排,她匆忙登上民生公司的轮船,离开宜昌。

临行时,她请两个力夫将她和一个藤编箱送上船,为了躲过巡警的盘查,她以学生身份在船舱大声背英语单词,装出对巡警漠不关心的样子。船开了,她才将箱子打开,箱子里钻出一个人来,这人也是被宜昌特务追捕的中共党员黄鑫贞,她们将一起奔赴延安。

1946年在哈尔滨航校,时任航校酒精厂业务主任(右一)

陈然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到了延安后改的,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参加革命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决心。凑巧的是,陈然与《红岩》中“成岗”的原型“陈然”烈士不仅同名,而且,都曾在宜昌抗战剧团做过地下工作。当时,女陈然叫陈黛玉,男陈然叫陈崇德,陈崇德比陈黛玉小,陈黛玉经常戏称他为“小鬼”,没想到的是,他们分离后,不约而同地改了同样的名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1939年11月陈然到延安后,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央组织部通知她去中央党校学习。能够进入这所培养党员干部的殿堂学习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伴侣、学习组长熊焰,彼此产生了恋情。

1941年,陈然调到中央卫生局工作,熊焰调到安塞航校工作,就在这一年的5月18日,他们申请办理了结婚手续。由于安塞航校归中央军委管理,因此他们的婚礼就在延安王家坪军委大院门口举行,新房就安在朱德总司令隔壁的窑洞。

1942年,他们的长女玲玲出生了,正在夫妻欣喜之际,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不断升级,胡宗南伺机进犯陕甘宁边区。丈夫熊焰当即随部队开赴前线,陈然和身边的女同事们也摩拳擦掌,准备上前线。那时,大女儿玲玲才出生3个月,在国家危亡之际,她又一次做出了毅然决然的决定——将女儿送人也要上前线!

在不舍中,陈然将女儿交给了她的一个同学胡杰贞,并立下字据“即使活着回来,也不要回孩子。”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她和丈夫熊焰奉命接受了新的任务,去东北筹办航校。由于那时交通落后,加之居无定所,陈然便和玲玲的养母胡杰贞失去了联系,不曾想,这一别就是10多年。

全国解放之后,陈然相继联系上了阔别12年的母亲,千辛万苦找到了分别17年的大女儿玲玲。1951年陈然把母亲从宜昌接到了沈阳122厂他们工作的地方。母亲来的时候还特意带来了两只樟木箱。因为母亲只有陈然一个独身女,老人含辛茹苦早就给女儿准备了一对樟木箱作为嫁妆。谁知,陈然夫妇1941年就在延安结了婚,经过战争年代的生离死别,这晚到10年的嫁妆,包含了一个母亲对女儿多么深厚而又漫长的情感积淀。

女儿是在甘肃兰州找到的,找到女儿的时候她已是19岁的大姑娘了。陈然安慰女儿说:“你有两个爸爸妈妈疼爱你,要听养父母的话,好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又对后来的几个子女说,“大姐是孤孤单单一个人长大的,身边没有兄弟姐妹,你们要好好待她。”还把丈夫从苏联带回来的一部照相机送给了大女儿,尽其父母所能去平衡对女儿的歉疚。

蒙冤受屈仍然对党忠贞不渝

陈然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不仅遭遇了投身革命的种种风险和艰辛,还有一桩桩强加于她的冤枉和屈辱。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瘦弱的女子却将这一切坚强地扛了过来,丝毫没有动摇她对党的忠贞,对革命的信念。

1942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4月2日凌晨两点左右,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的陈然被校党总支干事从被窝里叫醒,随即被带到了一间门上开着小方窗的牢房里。在这里,已经住着两个成人及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其中一人是陈然在自然科学院的同学虹林。虹林告诉陈然这儿是保安处——党的保安机关。于是陈然推测党组织是要对她进行审查。

自己出了什么问题?陈然反复地想,最后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宜昌建立“自发党”的问题上,但她觉得这事后来湖北省党组织仔细调查过,已经认定没有问题。第二天,陈然在宜昌革命时的战友周迪生也被关了牢房,陈然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推测,并趁着上厕所的机会,将自己的推测告诉周迪生,并安慰她要经得起党的审查,组织终究会调查清楚的。

1950年,在沈阳与丈夫熊焰身着中国空军第一套军装。

他们在牢里待了6个多月时间,后来被定性为“红色政策特务”,陈然心里很是疑惑和矛盾。但是,她又想既然组织认定了,那就接受吧,并在保安处召开的抢救大会上“坦白交代”了问题。不久,中央做出甄别,宣布陈然无罪。

解放后,本来与阔别已久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但每当母亲想到十多年对女儿牵肠挂肚的辛酸经历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一次,陈然的三女儿晓红、四女儿晓霞在门前玩耍,突然听到姥姥在房间骂母亲。她们推门,门却是反锁着的,只听见姥姥一边哭,一边训斥着母亲。

透过门缝,姐俩看见母亲跪在姥姥面前不停地赔不是,“我那时实在没有办法”、“敌人要抓我”……看到如此情景,两个女儿心生疑惑,妈妈这么好,姥姥为什么还要对她这么凶?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然受到了莫名的冲击。当时她任西飞172厂保卫处副处长,经常和厂长、书记一起被拉上台挨批斗,甚至还被关进了“牛棚”。造反派污蔑陈然所在的保卫处是特务机关,陈然是特务头子。经历过延安整风的陈然心情非常平静,她相信事情早晚会弄清楚的,她也坚信自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1969年春节刚过,熊焰和陈然相继通过审查,获得“解放”。

忠诚担当就是高标准履职尽责

在组织上澄清陈然所谓“红色政策特务”的冤案后,陈然便与公安保卫工作结缘。她一方面全力支持丈夫熊焰致力于航空事业研究,一方面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到党的安保事业上,她认为对党的事业忠诚担当就是高标准履职尽责。

1956年9月2日,聂荣臻到沈阳飞机厂视察,保卫处长陈然跟随负责保卫工作。

1954年,国家正式向西飞112厂下达试制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的命令。时任西飞保卫处副处长的陈然负责该项工程的安保工作。深知工作极端重要性的陈然带领大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整个研制过程顺利进行,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1956年国庆大阅兵中,4架研制成功喷气式歼击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全国人民振奋不已,这辉煌的成果也凝聚了陈然等安保人员的心血。

1958年2月13日凌晨四点多,陈然接到沈阳112厂领导的电话,“老陈,你赶紧起来吃点东西,在二十分钟内赶到我的办公室”。身为保卫处长的陈然,在此时接到这类电话,她深知一定是有特殊情况或者特殊任务。她哪里吃得下东西,挂掉电话就冒着凛冽的寒风一口气跑到厂领导办公室。

看着气喘吁吁、汗湿衣服的陈然,厂长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来厂视察。”陈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该没听错吧,毛主席要来我们厂?”顿时,陈然兴奋不已,立即协助厂长安排、检查、控制参观路线及区域。

前来视察的毛主席看到了欢迎队伍中的陈然,主动握住她的手,并询问道:“你怎么在这里?”这句话瞬间将陈然拉回到1940年。那时,延安中央医院刚建院一年,医院的医生来自各个大城市有名的医院,很多医生分属不同的学派,在工作中有一些矛盾争论。

为了团结医院各个学派的医务人员,毛主席邀请医院的党政领导及医护负责同志到家中过中秋节,陈然作为延安中央医院的政治指导员,也是江青之女李讷接生的医疗小组指导员,有幸也在邀请之列。

席间毛主席教导大家,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搞好医务工作,将医院建成边区第一流的正规化医院。转眼十六年过去了,陈然不敢相信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记得她。后来有同事惊讶地问她:“毛主席认识你?”一直低调的陈然告诉大家说:“毛主席对谁都这么亲切。”过去的事,她只字没提。

1964年西飞172厂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即21-511工程,就是发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国务院直接领导。陈然作为现场保卫组负责人昼夜坚守在现场,很少回家,更谈不上照顾孩子和丈夫。经过一百天的努力工作,该项工作顺利结束,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关注,中国因此进入核大国行列,国防力量从此产生质变,为自己付出的努力,陈然觉得无比欣慰。

自从走上安全保卫工作岗位,陈然不仅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多项重大国防工程提供安全保卫工作,还组织开展了很多事关个人切身利益和政治命运的具体侦破、甄别工作。她曾多次蒙冤受屈,深感这项工作的责任。因此,每次她都是特别慎重、特别客观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无论是完成重大任务还是完成具体工作,她都做到了为党的安保事业鞠躬尽瘁。2001年3月,陈然在北京逝世。(通讯员龚亚芹、李莉 记者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