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发家史 许家印发迹史遭到曝光科普:你不知道的香港潮流发迹史(下)

2017-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通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内容简要:昨天(你不知道的香港潮流发迹史(上))我们从头细数,讲了从1960开始到1980后期,香港是如何受到英.日的

南通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内容简要:昨天(你不知道的香港潮流发迹史(上))我们从头细数,讲了从1960开始到1980后期,香港是如何受到英、日的文化冲击,融和出多元却与世界步调同步的环境,很多小细节听起来或许看似无关,但事

到了九十年代初,承接着JOYCE和GREEN PEACE的推动,高级时装,以及英伦先锋风格在香港大爆发,那些年的年轻人都会买《号外》来吸收时尚资讯。。。

《号外》(现在国内版本为《生活》),虽然他不是一本专门的时装杂志,但在八、九十年代,可是每个青少年都必入手的刊物,它为青年人架构了一个乌托邦——对未来的幻想。然而到这刻为止,「时装」品味的培育和开发是属于社会的中产人士、白领或大学的精英份子的,粗暴一点的说法是——有钱人的玩物。但在1994年,情势出现了第一次转折……

一本以年轻人为受众的新形态杂志《amoeba》,结合娱乐美容及时装,让更多原本觉得「时装」是有钱人的玩物、遥不可及的年轻人得到了更多启发,也间接让LEVI'S 501、DR.MARTENS这些比较亲民的单品在年轻人间流行起来。至于为什么《号外》和《amoeba》我都挑王菲的封面作例图?用意就是让你比较一下,针对精英份子的时尚杂志,和面向年轻人的杂志在风格上是如此迥异。

短短几年,《amoeba》成为了香港年轻人最主要的读物,所以你能想像的人都登上过其封面(恭喜大少首度现身,粉丝们开心了吧?我呢,则是翻了个大白眼)。不过让《amoeba》登上顶锋的原因,其实源自……

1996年,原《号外》的编辑黎坚惠小姐出任了总编辑,有关这位早逝、已故的传奇人物真的够我另写一篇长文了,不过与其由我来写,你们不妨找找她的著作《时装时刻》,这本书完整记录了她的传奇经历。

虽然上述内容说的是时尚如何在香港得以扩展,但在根本上说的依然是服装这个问题,它始终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大价钱去接触的。还记得昨天说过,因为七十年代的日本偶像旋风,电视台、电台广播都会播放日本的资讯和节目,我爸妈和祖父母那一辈对日本文化毫无抗拒力……而在1996年,除了黎坚惠小姐上任《amoeba》,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时尚,让更多年轻人接触时尚的事情。

《悠长假期》,这一部剧让木村的人气在香港完全的爆发,戏内迷倒万千少女自不容多说,但戏外木村的古着穿着,让突破点出现了——古着。其实本来在九十年代初,美国古着已经大量流入了香港,可是在那个年代,也就是「很基本、大家都在穿的服装」,便宜,来自美国,种种的优悦感让古着成为不爱好时尚的年轻人也会知道的「装束」。

不妨看看1991及1992年的《逃学威龙》,看看周星驰穿的MA-1、棒球外套、牛仔裤;

又或是九十年代「华Dee」风,但古着也就是一种服装而已,与时装或潮流都无关。可是……

1997年的《恋爱世纪》,木村把古着推至了另一个层次。那时候人们似乎都在彷效着他在戏内的造型——红白格纹外套、牛仔裤、DANNER。但当时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知道了,原来古着也并不一定是古着,因为事实上……

剧中木村穿着的那件格纹外套,并非古着,而是出自BAPE。所以来到这里,你应该也知道下一章节要讲什么了……

顺带一提,在2009年,I.T旗下品牌:CHOCOOLATE与BAPE联名,这一套造型是搞什么?现在你也看懂了吧?

为免你是从小就习惯用网络的一代,在此我先为大家补充一下背景资料:在90年代末期、到二千年,那时网络还没普及的世代,家里有电脑已经很厉害了(也因此会出现「千年虫」这源于对电脑认知不高而产生的恐慌),而且,就算你了不起有网络,也是那些悲哀的28.8k和56k龟速连线年代,以我自己为例,刚上中学,刚有的用网络,那我会用来看什么?当然是十八禁的色情照片啊(更先别说那时根本就没有潮流的网站、讨论区)!那有关时尚,文化,我们那一代是怎样吸收的?你意想不到的是——广播。

还记得昨天提到的《软硬天师》吧?因为软硬,让他们所属的FM903电台成为了每一个,是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收听的电台,而当时,903的DJ们都成为了年轻人的偶象,他们的言论、穿着或是播放的歌曲,都大大影响着当时的年轻人。

葛民辉看准里原爆发,然后到了1999年,与NIGO合作,把BUSY WORK SHOP带到香港,并设定成「只接受预约」的一家店,让BAPE的需求达到顶峰,正确来说,是供不应求。

开业后两年,NIGO来了香港,除了软硬,还找了当年新一代的年轻ICON拍摄了日本《asayan》的封面,BAPE人气已经停不下来,时值2001年……

而2001年,大大影响着香港潮流发展的事情出现了,趁着因为BAPE而再次掀起的球鞋热潮(简明解说:BAPE服装过去大热,是因为让热爱球鞋的人得以变成了潮流人),TAKARA MAK(TK、麦浚翘)创立了《Milk》,一本早期以球鞋为中心,辅以里原、日本高级时装的全时装杂志。同时,香港出现大量球鞋专卖店,形形色色的水货店全面开业。

香港时尚得以急速推动,其实是「各种原因」的连锁反应;这边有木村以古着的方式带动了BAPE、然后BAPE为首的里原得到注目、及后Milk让年轻人对球鞋有莫名的狂爱,而下一步,是音乐。

那些年,HIP-HOP大热,EMINEM、LINKIN PARK、DMX…甚至周杰伦、成为了每个年轻人歌单必备的音乐,也因此,有钱的人就会买BAPE搭球鞋、而一般年轻人,则是以平价的美国HIP HOP服如ECKO等等去搭配板鞋,殊途同归。有趣的地方是:有钱或没钱,你一样能跟随潮流。

一切都是连带的关系:从街头到球鞋,从球鞋到HIP HOP,从HIP HOP到STUSSY和SUPREME,而结论就是:滑板的盛行。

大概2004年,港九各区出现各种小型滑板店,然后也有I.T所开设的double park,集合各种低价的美国街头品牌,让十来岁的年轻人也能在「能付担」的情况下踏足潮流…

然而你也知道剧情的走向了,到了04年,大少开设了CLOT,虽然我对他无感,但其实他眼力的确是不错,你知道,陈冠希是最早穿sacai的香港艺人吗?你知道,JUICE是全香港最早引入nonnative的店吗?我个人认为,因为成长的关系,他的品位根本是个老美,因而对于深受日本文化、潮流界影响的香港一代,是难以对他买单的。也许,其ROYALE,或「引用」来自NUMBER (N)INE理念的EGRA系列让他成功了一阵,但事实的确是,这两波热潮过后,对他买单的已经不再是潮流、时尚人,而是一般的追星族或土豪潮哥。相信我,CLOT在香港被冷落,绝不是因为丑闻,而是根基性的品味不同。

然而,潮流瞬息万变,在2005、06左右,突然间日本原宿风格来袭,现在看起来好笑到不行的货车帽,当年在JANICE MAN和ANGELABABY两女的合力下,把BEAMS BOY、HYSTERIC等等日本品牌再次带到潮流之中,同时还有number (n)ine、DIOR HOMME等同时出现,让潮流再一次的演进,再加上HARE等廉价代替品,让时尚、潮流、高价低价都能共同前进;不过,本文在这里就要就此打住了。

看完今天「下半部」所讲述的香港潮流文化的源头与发展,或许你再回看余文乐或麦浚龙,就会理解到他们这十年的穿着和改变……而到此为止,时尚和潮流,早已根植为当代人的一部份,也就是香港年轻人都会自然对时尚有兴趣的原因 , 因为这一切都是数十年来,一步一步渗透的结果。

最后,我一边飘过一边作结:至于回到本来的大主题——国内为什么还会在为MADNESS而疯?大概是资讯来得太晚,然而这十年间资讯突然又大量涌入,以致资讯只有在「上层」(如当年看《号外》的精英一代)之中流通,对于大部份年轻一代根本没经历到「一步一步」的演进,在速食的消化下,大少过气了;没问题,BIGBANG来了;BIGBANG过气了?没关系还有EXO;不喜欢花美男?六叔志明才够真男人!就这样,人们不试图去了解,不建立起一个理解时尚的方式,或许国内潮流圈还得停步在炒作的原地。

当然,我希望只是我多虑了。

想要原创潮流干货、深度、脑洞,除了关注“X分子”公众号,你还能指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