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赵伟洲相声参加苏文茂葬礼了吗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一级演员王佩元个人资料/近况 王佩元玲珑塔/苏文茂/军衔/玲珑塔一级演员王佩元个人资料/近况 王佩元玲珑塔/苏文茂/军衔/玲珑塔导读:王佩元简介: 为国家一级演员,是相声名家常宝霆的弟子.1949年出生,1971年即以与老师合作表演的作品<挖宝>享誉全国.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并非讽刺裁判><攀龙附凤><新潮商人>等,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多年来,他曾经与常宝霆.苏文茂.常宝丰.张志宽.为国家一级演员,是相声名家常宝霆的弟子.1949年出生,1971年即以

> 一级演员王佩元个人资料/近况 王佩元玲珑塔/苏文茂/军衔/玲珑塔

一级演员王佩元个人资料/近况 王佩元玲珑塔/苏文茂/军衔/玲珑塔

导读:王佩元简介: 为国家一级演员,是相声名家常宝霆的弟子。1949年出生,1971年即以与老师合作表演的作品《挖宝》享誉全国。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并非讽刺裁判》《攀龙附凤》《新潮商人》等,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多年来,他曾经与常宝霆、苏文茂、常宝丰、张志宽、

为国家一级演员,是相声名家常宝霆的弟子。1949年出生,1971年即以与老师合作表演的作品《挖宝》享誉全国。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并非讽刺裁判》《攀龙附凤》《新潮商人》等,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多年来,他曾经与常宝霆、苏文茂、常宝丰、张志宽、赵伟洲、刘俊杰等合作。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数十年后,于1997年调入解放军海政文工团,同常贵田成为搭档,从此踏上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王佩元近况及相关资料:

穷人孩子早当家

王佩元出生于曲艺世家,12岁进入曲艺班学习。谈起和相声的因缘,他笑说,大概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缘故。

王佩元的父亲王起胜,是评书大家田连元的师傅,也是目前健在的天津评书界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老人。但是,王佩元没有学评书,而是说了相声,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河西区戏曲学校曲艺班没有评书专业。

王佩元说,自己从小并没有当演员、说相声的爱好,去曲艺班学习,是因为当时一个月可以拿到两元钱的津贴,还不用吃家里饭。&那时候家境贫困,从小参加工作,为的是可以给父母减轻些生活负担。&王佩元的第一个老师是朱相臣,他还跟苏文茂学习过。1984年,王佩元正式拜相声名家常宝霆为师。

王佩元说,&从小学相声,后来也就爱上了相声。听相声,笑一笑,十年少。相声是带来欢乐的喜剧艺术。&当一个好的相声演员,说好相声,是王佩元最简单最执著的追求。王佩元一直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他既能捧哏,又能逗哏,还自己动手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

由一个从小没想过要说相声的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享誉全国的著名相声演员。现在,王佩元已经站在舞台上说了48年的相声。

《挖宝》全国打响

相声《挖宝》是王佩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70年,他与老师常宝霆、朱学颖,一起深入工厂,体验生活三个月,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创作出相声新作《挖宝》。1972年,天津市党政军民联欢会在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王佩元第一次公开表演了相声《挖宝》。1973年国庆,经文化部门批准,《挖宝》在天津市电视台播出,结果轰动全国。

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佩元十分兴奋:&我当时感觉换了一个人间,我再也不是没有本职工作的王佩元了。不久后,全国相声演员也有了舞台生命,都在学习表演这段相声。按照王宝童老师的话&《挖宝》是甘露,相声园地又新春。&&《挖宝》让王佩元一时间在全国打响了名气。至今,还有一些老观众见了他,就是那句话:&您那段《挖宝》太好了!&

王佩元的相声艺术功底深厚,除了相声表演外,他还经常从事相声的创作活动。

几十年,王佩元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有《挖宝》、《花的礼赞》、《对唱数来宝》等等。王佩元说:&创作是相声演员成长的必经之路,相声演员应该要有自己的创作作品。&对此,他总结出了三点原因:一、演员表演自己创作的节目,最能得心应手;二、演员对自己创作的节目,会理解得更深刻,表演得更好;三、通过学习、创作,演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能有很大的提高。

在相声教学上,王佩元称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同时还是兄长。王佩元从艺以来,同行同业的,他帮助了许多人。对于年龄比他小的,与他一起学习相声的演员,他均称为&小朋友&,&与我一起学习相声的&小朋友&有冯巩、刘亚津、王宏、王琳、王悦、胡凯、李小强、张杰等等。

王佩元曾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项&牡丹奖&,并多次参加央视和许多地方台的春节晚会,他还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大奖。相声在王佩元眼中魅力无限,他曾随团出访新加坡、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为那里的华侨和外国朋友带去笑声。王佩元说:&只要能懂华语的人,就喜欢相声。&

王佩元的工作经历非常丰富,其中,部队生活对他的影响特别深。王佩元曾深入过工厂、农村,体验过各种生活,做过各种职业。到了海政文工团后,王佩元自封为&新兵老同志&。&我刚调入海政文工团时属于新兵,我没有战士军龄长,可是我参军时已经48岁了,但从艺已经很多年,所以,同志们叫我&新兵老同志&。&王佩元说。

在部队环境的熏陶培养下,王佩元的艺术观、人生观更加成熟了。他说:&我热爱战士,因为他们为祖国、人民献出了青春、生命。我以为兵服务为天职。&2000年前后,王佩元曾与搭档常贵田到海防线为那儿的战士演出,&最大的场面有几万人之多,最小的场面只有三五个人,甚至只一个人。

小战士们所在的礁岛,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与外界的联系就只靠每月中的补给船只&&&说到这些最可爱的人,王佩元很动情,&当小战士们手捧映山红献给我的时候,我与常贵田泪流满面。相声本应该给人带来笑声的,但那次演出双方都掉下了眼泪,这是特殊的使命,也是我永不能忘怀的记忆。&

大&笑星&是大&孝星&

王佩元不仅是大笑星,更是大&孝&星。熟悉王佩元的人都知道,他家里有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王佩元的父母是天津人,和他们在一起生活近20年;岳母去世后,王佩元把岳父接过来同住,在一起也近10年。

人老了,老人故土难离,不愿意离开天津。王佩元的工作单位在北京,他在北京有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可是,为了照顾好老人们,王佩元夫妻俩放弃了更优越的生活,蜗居在天津窄小的老房子里,住在没窗户的小厨房改成的卧室里,守着这三个老人。

王佩元对于他的师傅和老师也一直非常尊敬。&尊师爱师是相声界历来的美德。我随时向弟子们讲述前辈的艺德、人品,按照老师话讲&我是相声的子孙,我不求大红大紫,只愿为相声大厦添一块砖石。&&相声艺术是需要传承的,王佩元说:&相声艺术是祖祖辈辈同仁积累下来的,是无私的,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都是中华民族的。

好的相声演员是从来不保守的,是大公无私的,只有团结、友谊、不断的竞争,相声事业才能日新月异,永远青春。而且,相声艺术是无止境的,就是相声大师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声演员,需要在提携后辈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王佩元说:&老师就如同父母,他们年龄大了,需要我们徒弟们&常回家看看&,好的师徒标准,就是良师益友。&他解释,&对于老师来说,他们不仅希望向徒弟们传授相声艺术,也希望能够聆听徒弟的进步和成长,增加内心的喜悦。老师们需要徒弟的关心,需要在这些关切中,增加生命的活力。无论是家里的老人,还是我们的老师、师傅,都需要我们后辈们更多的关心。&

&相声的科学发展观&是王佩元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王佩元说,现在全国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声也应该有它的科学发展观。

王佩元对相声的理解:&相声是说笑话,它寓教于乐,讲述着道理。&提到现在的&相声改革&,王佩元有他自己的看法:&相声可以改革、提高,但是,要百变不离其宗。相声艺术必须从生活之中来再到生活之中去,才能被观众接受、肯定,不能闭门造车的想当然。

侯宝林大师就曾批评过:&相声有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一些演员来不了的东西就说给革新了。&相声不能为逗大家一乐就胡说八道,低级庸俗。相声演员和宠物还是有区别的。&

对相声演员应该掌握的&基功&,王佩元感触很深。&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要说,台下何止十年功!应该是活到老,练到老。&王佩元说,&我在舞台上能够得到观众的鼓励、掌声,绝对离不开40年前老师带着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无人之处面对大墙、河水,我们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地练习基功。

所以,&贯口&节目,今天在舞台上使用得得心应手,那是来源于功夫,这就是老师常讲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当前相声艺术界的一些状况,王佩元有感而发:&搞艺术不能急功近利,水到,渠才成。&另外,对于相声艺术,王佩元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相声还讲究&功夫在诗外&。好的演员必须向社会广泛学习,向姊妹艺术学习,尤其是相声这门艺术,是海阔天空,谈天说地,谈今论古,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更应该有丰富的生活知识,深厚的文学底蕴,才能做到&说学逗唱,无所不好&,才能准确的&现身说法,说法现身&。

相声演员离不开&记&、&问&之学。正像相声演员的台词&相声肚,杂货铺&。

相关主题: &

最新明星资料图片

推荐明星资料大全第16版:新周末

第A1版 要闻

第02版 重要新闻

第03版 天津新闻

跟儿子借钱有借有还 收徒人品德行放第一位

苏文茂 教子训徒有方(图)

(前排左起)郭新、赵伟洲、苏文茂、赵世忠、武福星

(后排左起)苏士杰、苏明杰、宋德全、刘俊杰、崔金泉、宋晓鹏

苏文茂的全家福

&&&&缅怀苏文茂 苏文茂现有三子二女,长子苏明杰出生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所以小名就叫胜利,大名叫明杰,聪明杰出的意思。二儿子叫明俊,聪明俊杰的意思,后来收的徒弟刘俊杰,把明杰明俊的这俩字都占了。

三儿子叫明昆,1960年苏先生正好随文化部慰问边防部队演出团在昆明演出,就把昆明两个字倒过来,叫明昆了。两个女儿叫明娟、明秀,聪明娟秀的意思。 教子 长子苏明杰&&婴儿瘫奇迹般好了 1954年苏文茂南下去上海演出半年,回来时发现一岁多的苏明杰一只胳膊一条腿不会动,去医院诊断说是治不好的婴儿瘫。

当时南门外有个开诊所的正骨专家苏少三。苏文茂一想没别的辙了,就去找苏老爷子。苏少三说我是骨科的,试着开服药吧,不一定管用。诊所大夫都来了,七嘴八舌凑了个方子,回家洗了几次。 有一天,两口子带明杰又去苏少三家串门,明杰本来是扶着妈妈的腿站着,说着话转了一圈走了,大家愣了半天:这简直是奇迹,不久之后明杰就痊愈了。

后来想想,苏少三开的方子是有效的,可惜当时没保存好丢了,因为是大家凑的方子,苏少三也不记得了,这个方子就此失传。 曾痛失爱女&&上台笑下台再哭 苏文茂本来还有一个女儿,排行第三,名字叫苏明贞。

1958年苏文茂和妻子武艳芳去北戴河演出,姥姥奶奶在家照看两岁多的明贞,孩子感冒发烧,吃药也不退烧,到总医院一试表,体温40℃,是中毒性痢疾,晚上十点住院,早上五点孩子就没了。 那天的演出苏文茂攒底,倒三正在场上,新调来的一个同事没有舞台经验,接到电报直接就告诉苏文茂:你那个二丫头没了!

苏文茂还没听明白:什么?他就又说了一遍:你那个二闺女没了!这句话就像五雷轰顶,可这时已按铃将要上场了。好在那天演出的是苏文茂很熟悉的《卖挂票》,演出时他拼命控制情绪,看见台下一个孩子就想起自己的孩子。演出后趴到后台就大哭起来。苏文茂和武艳芳研究后让武回家处理孩子的事情,他留在北戴河继续演出:“演员家里有天大的事儿,上台也不能带出来。”家里出了这种事,那期间他却依然在台上说相声,上台时笑,下台再哭。

唯&一&一次打孩子&&给儿子道歉& 苏文茂家教虽严,但从不会对孩子动手,唯一一次打孩子是因为一瓶酒。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买不到酒,喜欢喝两口的苏先生只好去中药房买了两瓶药酒,一瓶是虎骨木瓜酒,一瓶是人参鹿茸酒。

有次好不容易踅到一瓶酒,很贵还是买了。苏文茂在院里摆上小桌,准备小酌一下,这时8岁的苏明杰风风火火地跑进来,一脚踢翻桌子,酒洒了半瓶,气得苏文茂转身给了他一巴掌。

孩子进屋就哭,饭也不吃了。苏文茂难受也吃不下,就进屋说:“明杰,你吃饭。”明杰说不吃,苏文茂问他:“这酒你不是故意打翻的对吧?”“嗯。”“那这酒洒了你心疼吗?”“心疼。”苏文茂也哭了:“孩子,我不该打你,你不是故意的,可是你知道这瓶酒有多贵呀!

”苏文茂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总是对明杰抱有歉意:“孩子惹祸该教育,但是打他是我不对,别人家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不是,我错了就应该跟儿子道歉。” 靠煤渣取暖&&对儿子很感激 在二儿子苏明俊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很有涵养的人,几乎从没对别人发过脾气,对儿女讲话也是和颜悦色。

1970年苏文茂一家下放到南郊,尽管日子困难,他却一直活得很安心,他总说:“一家团圆有茶有饭,生活便足矣。”南郊的冬天很冷,那时也没有蜂窝煤,14岁的苏明俊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拾煤渣,只为能给父母生火取暖,这种生活持续了两年,苏文茂对儿子一直很感激。

80年代末,有次苏文茂找到苏明俊:“明俊,你手上有多少钱?”明俊说:“我有3500元。”那时3500元算是巨款了。苏文茂说:“你要是眼前用不上,就先给我拿3000元。

”后来明俊才知道,那是父亲帮助一个同行家里的病人。过了段时间,苏文茂又找到儿子:“我慢慢还你,先给你500元。”明俊说:“爸爸找儿子借钱还什么还,就当我孝敬您了。”苏文茂说那不成,跟谁借钱都是有借有还。

爸爸偏要还,儿子就不要,苏文茂没辙了,就拿明俊的名字起了个存折,按月给他存着,直到明俊出国之前,他才把这个折子给儿子:“现在你正是用钱的时候,这个你必须拿着。” 训徒 赵伟洲&&不会叫爸爸就会叫师父 苏文茂一共有十一个徒弟,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新、刘俊杰、苏士杰、黄蕴成、崔金泉、宋德全、赵宇、苏连才。 拜师最早的是赵伟洲。

1952年,苏文茂住在南市牌坊附近的南洋旅社,当时红桥相声队的许多演员都住在那里,赵心敏是苏先生的师哥,也住在那里。那时的赵伟洲才两岁,还不会叫爸爸,赵心敏就说这孩子将来要是说相声,就拜文茂当师父,结果大家让赵伟洲喊师父,他还真就喊了出来。

这就是当年赵伟洲不会喊爸爸就会喊师父的故事。当时在场的人都很高兴,这个买个烧鸡,那个添两瓶酒,就这样算是举行了仪式,所以赵伟洲是这一辈的相声演员中拜师最早的。 赵伟洲小的时候一直跟着赵心敏和苏文茂学相声,他和王培元最开始在河西曲艺团,后来这个团体解散了,苏文茂就跟当时的天津曲艺团团长提出来,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条件非常好。

结果看了他们的一场演出,就把他们调进了曲艺团,由苏文茂和朱相臣负责指导他们,三个月之后学员汇演,他俩表演的《论捧逗》就得了大奖。 武福星&&师父从来不会端架子 1962年苏文茂随团到东北演出,赵佩茹先生的叔叔顾桐城介绍说,吉林省曲艺团有个年轻的演员非常好,叫武福星。

见了一面之后,武福星就专门来天津拜了师,这是苏先生的第二个徒弟。 武福星曾经在东北表演过苏文茂的作品《高贵的女人》,场面十分火爆。

苏老生前曾回忆道:“他的现场效果比我好,我看完之后就告诉他,虽然现场特别好,但是人物没把握好,这个人物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大龄青年,学历高,贪图享受。你演的是个少女,感觉人物档次低了一大截。” 武福星回忆说,师父是非常慈祥随和的:“他从来不会指示你干什么,从来都是跟你商量,比如别人觉得你哪里不对,会说你应该或者你必须怎么样,他不是,他会很委婉地说,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怎么怎么样会不会好一些。

而且他是那种可以不耻下问的老先生,比如有一次我们一起演出,头天晚上他问我,你这儿有没有好的小段?我就想起来一个,是演出评剧《小女婿》忘词的段子,我就给他唱了一段,唱完他说这段好,我明天返场就用这个。

我说师父您唱的少,这个行吗?他说,这段小,没问题,结果第二天演出效果特别好。他脑子里没有过去封建的条条框框,说是师徒,其实他拿我们当朋友看。” 刘俊杰&&和师父是忘年交 1965年,苏文茂到天津小站影院演出,后台来个小孩,长得很漂亮,别人说这小孩住在影院对过,喜欢唱快板。

苏文茂说你唱一段我听听,刘俊杰就唱了一段,苏先生听完就乐了:“唱得真不错,回头你来市里,我给你介绍李润杰。”刘俊杰说:“我更喜欢说相声。

”后来刘俊杰参军到了空政文工团。 1970年苏文茂下放到当时天津南郊北闸口公社北闸口大队,开始时和农民一起劳动,并担任村里的调解委员会主任,专门给村民们调解纠纷。那时刘俊杰复员回来在一个工厂的食堂工作,爷儿俩就又见了面。

就是那个时候,苏先生帮刘俊杰写了《打井记》,这个作品在天津业余文艺汇演中拿了奖。 排练《打井记》的时候,苏文茂下了很大功夫,几乎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到小站去,有一天下大雪,路特别难走,苏先生一路踉跄而来,摔得浑身都是雪,把刘俊杰感动得直掉眼泪。

天津电台找到苏先生想录《打井记》,苏先生说这是我给学生写的,他又拿了奖,还是让他去录。 不久,苏文茂调到当时南郊区委文教办公室协助工作,成立了区委文工团,招人时就把刘俊杰招了进来。那段时间苏文茂给刘俊杰捧哏,爷儿俩演出了《保卫西沙》《挖宝》《好司务长》等很多作品。

当地的文化干部说,你们爷儿俩关系这么好,您就收了这个徒弟吧。 苏文茂的晚年,刘俊杰是徒弟里离他最近的,爷儿俩来往最多,感情特别深,老人有心事就爱跟刘俊杰念叨念叨,很多时候不像是师徒,更像是忘年交。 收徒弟&&德行是第一位的&& 1962年下半年苏文茂随团到湖南演出,在长沙见到了吉马、郭新。

吉马是北京人,以前不认识,郭新却是旧相识,他和天津曲艺团的石世昌是同学,以前在天津的时候苏先生给他们指导过《对春联》和《扒马褂》,于是由当地文化局、文联、曲协、曲艺团出面,为他们举行了拜师会。吉马后来去世了,郭新则成为湖南相声界的鼻祖。

2003年,中央电视台录苏文茂的专辑,郭新还专程从湖南赶来参加。 黄蕴成是鞍山曲艺团的,苏先生70年代末去东北演出认识了他,他的经历与武福星类似,他表演过苏先生的代表作《新局长到来之后》,同样得到过苏先生的真传。

70年代末,在天津和鞍山两地曲艺团、曲协的撮合下拜苏先生为徒。 崔金泉的父亲崔文和、宋德全的父亲宋文贵都是演员,他们俩也很早就认识苏先生,后来他们参军了,经常找苏先生去说节目。有一次聚会,崔文和就拉着崔金泉过来跟苏文茂说,这孩子交给您了,您收了他吧。

苏先生同意了,后来宋德全托崔金泉也来说这个事儿,苏先生就把宋德全也收了。而关门弟子赵宇则是一位相声作者,他的父亲与苏老是邻居,可以说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 苏文茂的徒弟不算多,他曾经说自己收徒弟是有标准的,业务固然重要,人品却是放在第一位的,他收的每一个徒弟都是经过考验的,在德行上不会出格。(下转17版)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天津网为唯一数字化出口,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津报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天津网)商谈。

与本网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请注明“来源—天津网—X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本网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百度知道搜索_赵伟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