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画家 安家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文斌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文斌是1985年9月从安徽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谈起当时的情况,他不无自豪:"当时师大招收的学生比起现在要少的多,全国也就是一百多个.因此能来这读书机会是很难得的.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精英的代名词".说起学生时的感觉,他认为那个时代的学生更加奔放,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比较强.刘文斌不认同大多数人把历史作为古董的观点,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一种偏见.对此他有其精辟的见解:"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读史使人睿智,中国的智慧来自历史;如果说学习中文可以丰富你的语言技巧,那么借助

刘文斌是1985年9月从安徽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谈起当时的情况,他不无自豪:“当时师大招收的学生比起现在要少的多,全国也就是一百多个。因此能来这读书机会是很难得的。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精英的代名词”。

说起学生时的感觉,他认为那个时代的学生更加奔放,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比较强。刘文斌不认同大多数人把历史作为古董的观点,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一种偏见。对此他有其精辟的见解:“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读史使人睿智,中国的智慧来自历史;如果说学习中文可以丰富你的语言技巧,那么借助历史,可以使你对语言的艺术有更深度的了解。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判断问题,思考问题,对我以后的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成功。

如果说历史系扎实的学术气息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他过硬的理论功底,那么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了他超强的实践能力。在师大的日子里,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社团工作上。

作为当时历史系宣传部的部长,他经常代表院系邀请一些社会、学术名流来讲座;同时他还担任了当时历史系主要刊物《纵横》的主编。刘文斌坦言,这些社团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度,极大的锻炼了组织和管理水平,奠定了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石。

刘文斌的经历再次印证:成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其自身的勤奋努力使其在四年时间内有了厚实的积淀,这些注定把他推向更高的平台,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今朝商业巨子

刘文斌毕业后的择业道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耐人寻味。每一次都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激流勇退。北师大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京,谈到当时的情况,他说:“当时对生活有一种浪漫的想法,对那些早已毕业成名的前辈的怀有一种崇拜之情。

向往那种拥有一间小办公桌,终日埋首于材料之中的生活,希望能做一名大学老师,成为一个自由学者,这种想法到今也没有改变。”当时他心中向往的工作单位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文系,但最终事与愿违。

然而当时风华正茂的他,坚信自己无论到哪里都能找到展翅翱翔的天地。于是,他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成都的一家国营企业——成都无线电七厂,做车间实习工人。在车间工作仅半年之后,因为工作突出调到了工厂宣传部,却在有机会提拔为领导的情况下选择辞职。

对此,刘文斌表示:“当时我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发现国企窒息的环境不是我所期望的。虽然事业在发展,但绝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我选择离开。” 而对于辞职,他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当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考研,继续深造;二是辞职去南方,寻求发展机会”。

而且他在成都的这段时间并没有荒废学习,一年的时间他利用闲暇时间背了一万多个单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次偶然的机遇打乱了原定的计划。

四川省委机关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尽管当时报考需要的诸如工作经验满两年,有城市住房等条件他都不符合,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最后结果无论是笔试,专业考试,还是面试,都是全省第一名。

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破格录取,从而走上了从政这条路。 对于自己在四川省纪委的工作,刘文斌自己这样评价:“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让我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游刃有余。勤奋,诚实的工作作风让我和同事关系融洽。虽然事隔多年,但是当年的同事还常有来往。”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似乎无视前途的辉煌,在此工作了两年之后,他再次选择辞职。刘文斌对此解释说:“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我个人是比较向往自由的,自由学者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所以我在干得不错得情况下,还是选择辞职。

” 1994年1月1日,他与两位北师大历史系的师兄,走到了一起,创办了《成都商报》。三个意气风发的北师大学子,一文不名,仅凭着一腔热血,传奇的将报纸送上了良性运行轨道。商报一直秉承指导性、权威性、服务性并重的办报理念和犀利的风格,逐渐成为西部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二的综合型城市日报,并成为中国报业上市的第一股(即中国A股中的“博瑞传播”)。

然而就在商报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的时候,刘文斌却又一次选择了退出。

对此,他依然微笑面对:“当时年轻嘛,喜欢去挑战新的极限,而且想去做一些更“专”的事情,所以就离开了商报,来到北京”。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起点,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收获了事业中的第一桶金。

2001年下半年,刘文斌创办了《安家》杂志,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安家》以传奇般的速度崛起,并迅速在业内外建立了超强的影响力,短时间就使其成为了北京和中国最强势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专业杂志,被誉为“中国地产杂志的旗帜,与时俱进的楼市百科全书”。

安家杂志社也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杂志社之一,创造了传媒运营的又一奇迹。如今,安家作为“中国地产行业权威第一刊”的地位已经得到业内外公认,安家传媒的巨大胜利让我们见识了刘文斌的魄力和智慧。

据了解,刘文斌可能是全国市场化地产媒体老总中唯一一个从前不做地产这一行的。在此之前没有涉足过与地产有关的任何行业,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没有人脉可以利用,真可谓白手起家。

“选择一个行当,只有兴趣不行,仅有魄力也不行,还要有十分理性的分析,”刘文斌说道,“之所以选择将媒体和房地产结合在一起,正是在对两者进行深刻的分析之后作出的决定。之前做了这么多年的媒体,对中国目前媒体发展有我自身的认识,媒体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至于房地产,在中国则刚刚起步,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创办一个专业化的媒体,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 尽管如此,创业之初的艰辛还是数不胜数。谈起创业当初的点点滴滴,他感叹不已:“媒体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行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没有收入,就无法运转,这一点与企业不同。”当初《安家》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一是缺乏资金,没有钱租赁好房子,更没有钱去高薪聘请人才;二是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起步较晚使之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三是对于一个刚出世的专业性杂志而言,开始根本不会得到读者的信任。 面对这些,《安家》团队在刘文斌的带领下,不断的尝试着,打拼着,屡败屡战。

战胜了无数严峻的挑战,从最困难的时期挺了过来。《安家》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杂志发展到今天的传媒集团,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点:首先,作为一个媒体,要有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一个负责任媒体的责任感,立足原创,关注焦点,挖掘事件表象背后的真相,创造全新新闻价值,促进传媒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再者,创业者个人的气魄和把握时机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关键时刻领导者的决策关系到一个团队的存亡;除此之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公平的内部管理,资源的合理整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安家》迅速腾飞的推进器。

时至今日,一个以《安家》杂志为龙头、以地产与传媒相结合的强大平台已然形成,并以雄浑的滚动态势向前迅猛迈进,走上了集媒体经营、营销策划、广告发布、公关活动组织、发行代理为一体的集团式经营发展道路,创造了传媒运营的奇迹。

“想明白你该做的,然后坚定,坚持,坚决的走下去!”品味刘文斌话中的深意,让我们收获颇丰。往往人们一味盲目跟随着社会的潮流,却扭曲了自己,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忘掉了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这样的追求不会有快乐可言,也不会有最大的成功。

同时,我们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无数的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的,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 弦歌不辍、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刘文斌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成功如同时代的强音般振聋发聩,呼唤着后来者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