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的历史地位 平凉在红军长征、会师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纵横驰骋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粉碎了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迫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大西北的战略目标,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红军长征和胜利会师的伟大历史壮举中,甘肃平凉作为红二十五军和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经过和胜利会师的主要地区之一,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一定的特殊地位.处在白色恐怖条件下的平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纵横驰骋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粉碎了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迫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大西北的战略目标,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在红军长征和胜利会师的伟大历史壮举中,甘肃平凉作为红二十五军和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经过和胜利会师的主要地区之一,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一定的特殊地位。处在白色恐怖条件下的平凉人民,也为支援红军长征、推动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胜利会师大西北的战略目标做出了一定贡献。

平凉作为祖国西北的东大门,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区之一。

平凉作为陇东的历史古镇和祖国西北的东大门,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西进东人必经之地,古谓“西北之咽喉”,历代为兵家必争、重兵必驻之地。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曾下辖包括固原、庆阳两地区在内的陇东17县。

早在大革命时期,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中央北方区委,派遣中共党员刘伯坚、吴天长、冀明信在平凉开展了建党工作,建立了中共平凉特别支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又派遣刘志丹、谢子长、高岗、汪锋、张秀山等大批中共党员,在以平凉为中心的陇东地区开展兵运工作,为创建陕甘边苏区与红军武装做出了特殊贡献。

正是在这种有着深厚的建党基础和民众对党有所了解的特殊条件下,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3700多人,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方志敏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一先遣队),在军长程子华、军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曾转战于平凉市现辖区静宁、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和时辖区的隆德、固原等县。先遣队威慑静宁城,攻占隆德城,威逼平凉城与泾川城,佯攻灵台袭扰崇信城,迂回华亭北进,截断西兰公路交通18天,给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部队多次重创。在崆峒区白水乡大堡山的伏击战和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塬的反击战中,红军共歼国民党马鸿宾部近两千人,威震陇原。在大堡山伏击战中,国民党三十五师师长马鸿宾险些被俘,其骑兵团长马开基被击毙。

红二十五军征战平凉,截断了西兰公路大动脉,牵制了国民党大量部队,打乱了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长征北上的部署,为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同时,红二十五军在平凉的活动,也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北上顺利经过静、会地区,从人情、地理、军事战略等各个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曾对《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说:“徐海东部由陕南经陇东到陕北,乃偶然做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1935年10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全军7000多将士,到达甘肃通渭补充粮秣后,向静宁县的界石铺方向前进,于当日晚宿营于通、静边界的寺子川、义岗川等地。3日,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继续北进,先后驻扎在静宁县朱家山、上河村、冯家大庄、界石铺、高家堡一带,进行了两天时间的休整。红军再次截断了国民党西兰公路大动脉,公路沿线数十里被红军所控制。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彭德怀等率领中央机关和支队司令部进驻界石铺村。

10月4日,红军在界石铺公路沿线设伏,截获了国民党当局由西安给尾追中央红军的国民党毛炳文部运送粮食、被服、鞋袜的十多辆辎重汽车,并于当日下午在界石铺庆圣楼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当地群众分发战利品。在两天的休整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民户调查研究,并为全军将士进行即将进入回族区的政策教育。

10月5日,红军继续北进,进驻静北回民区兴隆镇、单家集(时属静宁县)一带,继红二十五军之后,又在这里留下了回汉民族亲如一家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毛泽东亲自指挥部队在六盘山东侧的青石咀全歼国民党东北军骑兵运输队。面对纵跨陕甘宁三省的六盘山秀丽风光,毛泽东更是豪情激荡,发出了“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感叹,这为他后来在陕北写成《清平乐·六盘山》的壮丽诗篇埋下了伏笔。

一年后的1936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一部奉命再次占领界石铺。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四军到达静宁县界石铺,之后继续北进。其红五军进入庄浪南湖、静宁威戎警戒,曾派出部队向华亭、秦安方向游击。10月17日,到达通渭的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进入静宁田堡乡、四河乡、红寺乡等地休整后北进,在静宁时辖的平峰镇(现属西吉县),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等首长会合后,经静宁原安、王公易等地继续北进。

从此,平凉成为继红二十五军之后,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区之一。

界石铺不仅是红军三大主力实现胜利会师大西北的中心之有利基点,而且是确保胜利会师的前哨阵地和主要的后方基地

1936年5月,为巩固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并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与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在东征山西回师之后,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的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逐步向宁夏南部地区和甘肃西部地区推进,在环县、曲子、同心、海原、固原(后两县时属平凉地区)一带扩大红军,建立根据地。8月下旬,西征红军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转入南下迎接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北上,红一军团迅速进入静北地区,向西兰公路靠近。

9月9日,已回师静宁北部地区的红一军团,奉命抽调红一师(欠十三团)与骑兵第二团组成红军特别支队,由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向西兰公路挺进。9月13日,中共中央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准备以三个方面军主力打击消灭胡宗南部队,巩固和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实现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进行抗日的目的。

9月13日、14日,毛泽东同志曾两次电示:提出以四方面军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抢占以界石铺为中心的西兰路段,控制西兰大道,与一方面军在固原西部硝石河地区之部队相机靠近,阻止胡宗南西进并相机打击之,不使胡宗南部切断一、四方面军。

要求一方面军派一个师南出静宁,共同阻击胡宗南西进。17日、25日,毛泽东同志又两次电示彭德怀、聂荣臻,红一方面军就近抢占界石铺,待四方面军接防;为确保界石铺,阻止胡宗南西进,派八十一师南下威胁平凉、瓦亭。

10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再次电示红四方面军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首长,提出以一部接替一方面军会宁、界石铺防务,主力向固原马营和通渭地区集结。

在这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已很明确的提出了要以界石铺为中心之有利基点,控制西兰大道,实现红一、四方面军的西北大会师。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电报指示,9月14日,红军特别支队先头部队红一师三团南下进驻静宁县单家集(现属宁夏西吉)一带。18日,曾在一年前长征占领过静宁界石铺的红一师一团再次占领了界石铺一带,从而切断了敌西兰公路交通和有线通讯联络,控制了西兰公路静宁至会宁段,使东西之敌难以调动和相互照应,一度陷入瘫痪状态,这就为红军三大主力迅速向甘肃静(宁)会(宁)地区集结,从战略角度、地理位置和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创造了先决条件。

界石铺地处静宁县城西二十余公里的西兰公路交通要道上,东、两、南、北有高山环抱,村庄东西地域开阔狭长,东北与静北地区的单家集、兴隆镇、公易镇等地相联,西北则与同处西兰公路要道的会宁青江驿相邻,距会宁县城五十多公里。

由于当时西兰公路出界石铺沿华家岭而行,而会宁县城则作为孤城,处在华家岭以北交通不便的环山交错地带,部队占领界石铺,既可利用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从便道直接奔袭会宁县城,又可长期切断敌西兰公路交通,掩护北进部队退守静北地区,与新开辟的陕甘宁根据地相接,所以,其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红军特别支队把界石铺和静北地区作为切断敌交通、确保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前哨阵地和主要的后方基地,在这里驻防42天(包括会师时间),阻击敌人,发动群众,宣传政策,筹备物资,扩充力量,积极策应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会师大西北的战略目标,从时间、地理、物资等各个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

红军特别支队在驻防界石铺与静北地区期间,一方面采取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召开群众会议等形式,向回汉民族群众深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统一战线和民族政策,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公平交易:另一方面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医治疾病、清扫村庄道路和群众院落,帮助群众打柴收庄稼,受到了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一些外出躲藏的群众听到红军回来了,也回到村子里,热情地接待红军。红军立即派出指战员,发动群众,开辟了约3000平方公里的游击区,组织了200多人的游击队,配发机枪4挺、步枪180支,建立了区、乡地方武装。

同时,在群众中开展组织建设活动,发展党员35名、团员12名,并建立了4个党支部和单家集、四堡、平峰、麦麸、界石铺、高家堡、将台堡、兴隆镇、公易镇等10个区、30多个乡的苏维埃政府。

9月16日,在单家集成立了中共静宁县委和静宁县苏维埃政府,浦耕钟任县委书记。党的地方组织和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积极配合红军在会宁、静宁、隆德、固原等县交界地区筹集粮食、布匹等物资,建立会师基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做准备。

其间,红军获得了敌军在静宁县召开军事会议,密谋夺取兴隆镇的消息后,红一师师长陈赓带领师参谋长马辉立即赶往兴隆镇红三团驻地,与中共静宁县委书记浦耕钟、红三团团长阮金庭、政委肖锋等人共同商议打击敌人之部署。会后,红三团与地方游击队密切配合,一起行动夜袭静宁县城,并在葫芦河上游的樊家沟击溃了敌马鸿逵的一个骑兵团,消灭了其团部。两次战斗共歼敌军180多人,俘敌260人,缴获战马35匹和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敌人龟缩在静宁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快到静、会地区的时候,红一军团命令所属各部队派出侦察小分队深入沿途敌占区,不断打探消息,并派人给红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送信,主动联系,互通情报,指明会师地点,加强联防警戒,保证顺利会师。

9月1日,驻界石铺红一师政委杨勇派当地群众任福太,从界石铺送信到通渭县城,返回时又带来了驻通渭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李聚奎和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宇、政委叶成焕于22日给界石铺红一方面军的复信。信中说:“驻界石铺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负责同志:你们9月1日来信收到,我们早已闻你们到界石铺,并闻有来通谓讯,故悬望数日,至今始接到来信,不胜欢迎。

亲爱的同志们,主力红军大集西北地区,这无疑是领导和推动全国革命的中心……。

”驻兴隆镇、单家集的红三团派出侦察小分队,在距兴隆镇一百二十里地方,见到了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参谋长彭绍辉,向他转达了红三团在兴隆镇准备的会师场地。红三团首长听了侦察员回来后的报告,一面急电告知军团政委聂荣臻和师首长,一面派部队同地方游击队配合,加强沿途联防警戒。

此时,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尚未集中好,东北军已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不与红军为敌,还常为红军提供方便,从而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良好的环境。

1935年4月与1 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先后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1日在甘孜会师后,经党中央批准红二、六两个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于是,红二、四两个方面军相互照应,爬雪山,过草地,继续北上,向甘肃东部地区疾进。

9月27日,中央电示各方面军首长,指出四方面军应立即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合,二方面军在外翼钳制敌人,以利我主力之行动。9月28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发出《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提出四方面军迅速进驻通渭、庄浪、静宁、会宁、界石铺地区,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消灭胡宗南部队,巩固扩大陕甘宁根据地,并争取抗日友军(东北军),接通苏联的行动纲领。

同日,毛泽东电示彭德怀、聂荣臻,部署红一军团第二师立即南下,取直径超越隆(德)、静(宁)大道,相机取庄浪、秦安、天水,然后在大道、渭水间向华亭、陇县广大地区纵横游击,成为三个方面军之间的战略支队。

29日,红一军团立即部署以二师附骑兵第二团主力为左纵队,于30日出发,经硝河城、单家集、威戎出庄浪(现南湖)相机袭占威胁秦安。

以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为右纵队,在会宁东北地区为四方面军征集粮食。30日,红四方面军分为五个纵队,先后从岷县、漳县、临潭等地出发,向通渭、庄浪、静宁、会宁地区前进。

其中,第一纵队为红四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由渭源、华家岭攻战青江驿,第五纵队为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向庄浪南湖、静宁威戎镇挺进。

31日夜晚十一时许,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骑兵团奉命组成特别独立支队,在团长兼政委夏云飞的率领下,疾驰一百五十多公里于10月2日凌晨袭占会宁县城后,将防务移交给当日到达的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团,4日率部北进靖远县打拉池。

2日,红一方面军特别支队左支队进入庄浪、秦安、华亭一带游击活动,牵制敌人。7日,由界石铺出发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到达会宁城。红四方面军各路纵队继续向静、会方向开进,其先头部队红四军两个团直赴会宁城。

10月8日,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九团到达会宁城。与此同时,红四军十师在师长余家寿、政委叶道志率领下,到达西兰公路大道之上的界石铺、青江驿,分别与驻防这里的红一军团一师一部和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主力会合,终于揭开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胜利会师大西北的序幕。

界石铺区苏维埃政府将群众自愿筹集的粮食、面粉、猪羊肉,派人送到驻防青江驿的红四军十师师部。当时在陕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于同月l5日第306期第一版刊登通讯员9日讯:“前方来电,我野战军之一部,已于昨8日在西兰大道上之界石铺、青江驿、会宁地区,与我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了”。

曾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也曾这样回忆道:“9月18日,我第一团占领静宁县的界石铺。

10月1日(2日).友邻独立支队第七团的骑兵出敌不意攻克了会宁城,随后我一、二两个师配合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在城外击溃了前来增援的敌两个团。5日,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占领通渭城。

10月8日,四方面军四军先头部队到达界石铺。”10月9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红军总司令部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等到达会宁城,受到了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以及在会宁城各部队指战员的热烈欢迎。10月10日,会师各部队的代表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兴了隆重的庆祝胜利会师联欢会,会上宣读了中央发来的贺电。此时,欢呼声响遍会宁城。

10月17日,从通渭进入静、会地区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兼、政委任弼时兼)和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袁任远),进入会宁谷头岔、侯家川一带休整;进入静宁的红六军团(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经田堡乡的大庄坪、田堡、古湾和四河乡的四河、贯岔与红寺乡的八棱岔、张峡、郭家湾等地,与到达青江驿的红四方而军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相遇后,18日到达会宁的老君坡,与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会师。

2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及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到达老君坡,随红六军团一同前往静宁县的平峰镇(现属宁夏西吉),与在这里迎接的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朱瑞、副主任邓小平、红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及红二师一部会面后,可以说在这里已经实现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大会师,22日又一起随红二师一部经兴隆镇到达将台堡:这时,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红二军团也从滥泥河(当时属庄浪县的飞地)到达将台堡。会师将台堡的红军各部队,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会师联欢会,热烈庆祝红一、二方面军主力的胜利大会师。

红六军团1800多名将士在军团参谋长彭绍辉、模范十八师师长刘转连的带领下,从平峰镇出发,经静宁以北的原安、王公义、公易镇等地,23日到达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在兴隆镇受到红一军团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及红三团全体指战员的夹道欢迎,并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会师联欢庆祝会。其间,在界石铺的红三团政委肖锋带领一个连,将100只羊、50头猪、3000多双鞋、300套棉衣、500匹布、5万块现洋送到将台堡红二方面军供给部。同日,红军总司令部及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到达靖远打拉池,与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及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等首长和所属部队会师,并召开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至此,红二、四方面军结束了伟大而艰巨的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顺利实现了会师大西北的战略目标,从而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铸就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综前所述,界石铺不仅揭开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会师大西北的序幕,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顺利实现西北大会师的重要地点之一,而且在整个大会师的坐标系中,地处会宁城、将台堡之间的界石铺,始终发挥着坐标中柱的作用。界石铺正是顺利实现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的前哨阵地和主要的后方基地。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来,中共党史界始终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称之为以静宁为主的静、会大会师。

铸就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传统,平凉人民在支援红军长征、实现胜利大会师中做出了一定贡献

红军征战平凉期间,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每过一个村庄,每到一个宿营地,首先帖出安民告示,并书写大幅标语,画漫画等,采取群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鼓舞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动的官僚封建统治作斗争。

红军每到一地住下来,就积极热情帮助群众担水劈柴,维修房屋,收割庄稼,清扫院落,喂牛喂羊,扶老携幼,治伤医病等。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对当地土豪、恶霸进行斗争,对罪大恶极者坚决镇压,为民除害。并没收地主老财的牲畜、粮食、衣物、布匹等,召开群众大会,直接分给群众。红军无论走到那里,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凡是使用了人力或米、面、油、菜、柴禾等,都要给群众付款。每斤面粉付三个铜板,一个鸡蛋付一个铜板。群众不在时.就附上字条放到家中。

红二十五军初到崆峒区白庙时,蔡良玉母亲由于不了解红军情况,抱着衣物藏进地窖内,不慎地窖失火,红军及时赶来扑灭烈火,抢救出了蔡母和衣物。蔡一家非常感激,逢人便讲“红军是救命恩人”。红军在邓家庄吃饭时,请来庄里群众一起吃。

在静宁县王堡子王尔文家做饭后,送给王一把铜壶作酬谢(铜壶至今仍保存完好)。王宗仓老人带红军去挑水,红军送他一件衣服作纪念。红军在白庙白家洼王治邦家宿营时,王治邦摘下院内树上的软梨让红军吃,红军坚决不吃,走时还送给老人一床大红花被子作留念。

红军路过泾川成熟的瓜田时,没有一人进地摘瓜。当群众送来面粉、蒸馍、鸡蛋等食品时,红军都是先付给群众钱后,才收下食品。在郑家沟吃了农民郑好德家两瓦缸面粉,走时给缸里装满了麦子,同时还替主人割草喂牛喂羊等。

红军在四坡村、掌曲与敌激战后,衣服被大雨淋透,群众送来麦草让红军烤,红军硬是先付给群众麦草钱后,才点燃麦草烤火。掌曲的刘生海、李治业等,至今还保存着红军当年付给他们的铜币。

红军每到汉民驻地,就开展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开展了打土豪、分财产的斗争,打击封建地主和豪绅势力,救济贫苦群众,筹集部队给养和物资。红一师一团在界石铺、高家堡驻防期间,组织群众,打击了不法地主张克俭和罗云秀,没收了他们剥削得来的粮食、财物,将一部分通过当地区、乡苏维埃政府,民主分配给了贫苦农民。界石铺区苏维埃政府在分配财产时,还在庙院的戏楼上召开了群众大会,请红军首长到会讲了话。群众听不懂,就由区政府主席尚德胜作翻译。不少贫苦农民不仅分得了数量不等的粮食,而且两人分得了一只羊,三人分得了一头大牲畜。贫农马家娃还分到了地主张克俭的上房。尽管红军走后,群众所分到的财物均被地主追要回去,区乡政府人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受到敌人迫害和打击,但红军的严明纪律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在红军驻防期间,党在静北地区的各级地方组织,紧密配合红一师,一方面动员群众,筹集布匹、布鞋、衣物,打碾粮食,磨好面粉,杀猪、宰羊,准备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到来。另一方面在筹集物资的同时,开展了扩红工作,积极动员青年农民参加红军。

先后有140多人自愿参加了红军队伍,并将回族青年集中起来组建了回民连,配发了武器,充实了部队。界石铺也有不少农民群众自愿报名参加了红军。年仅12岁的余新元,给地主放羊,当红军回师到界石铺时,他赶上地主的200只羊,交给了红军,自己也自告奋勇参加了红军,一直随军战转南北,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体多处负伤,脚已残废,曾荣获晋察冀军区战斗模范称号,离休前为辽宁省鞍山市警备区副政委(副师级)。

红巷乡朱张村的刘一兵,田堡乡马堡村的刘克俊等,也分别自愿参加了红一、二方面军,随部队转战南北,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红一师还在这里收回了不少在长征中因病或伤残而留落在这里、受到群众热情保护、养伤痊愈的红军战士。

如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卫生部看护员巫仰光,因病留落在界石铺水鱼子村农民黄荣清的家中,经黄全家人的保护,精心料理,养好了病,红军特别支队进驻界石铺后愉快地归了队。解放后巫仰光转业到兰州医学院工作,曾亲自到静宁水鱼子村看望了黄荣清,后来象亲戚一样,一直保持着来往。

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严明,不破坏群众庄稼,不伤害群众利益,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又主动与群众交朋友,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同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人民群众深受感动,躲避的群众都纷纷回到家中,主动腾出房子请红军到自己家中住,并帮助红军筹粮、挑水、抬担架、当向导、抢修道路等。

一些群众尽管自己粮食也不够吃,也要挤出一些筹集给红军。一些妇女群众主动组织起来为红军做军鞋、缝衣服。在外躲避的男女青年,也纷纷回到家中帮红军做事,为红军岗哨送饭送水。

泾川阎家小庄阎玉玺老人,还收养了身受重伤的红二十五军战士陈娃,并为其治伤,当国民党军队来搜查时,他与儿子将陈娃背进山沟躲避。1937年1月,红二十八军来泾川时,老人才依依不舍地送陈娃归队。

当年春节,陈娃和几个红军战士专程来给阎玉玺老人和周围群众拜年。阎玉玺老人将红军留给伤员洗伤的脸盆一直保存至今。红二十五军在三关口与敌激战后,一位营教导员身负重伤,在白庙壮烈牺牲。

红军在白家洼买了马志昌老人一副寿材,将烈士安葬于庙湾。受当地群众的保护,烈士墓至今完好无损。当地群众把红军战斗过的大堡山称之为“庆胜山”、“胜利山”,把四坡村土楼称为“红军楼”。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模范行为,深深根植于平凉人民心中。

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平凉人民不顾反动政府的迫害和打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所能,积极筹粮筹物,支援红军,为红军长征顺利过平凉和胜利会师静(宁)会(宁)地区做出了一定贡献。1936年冬至1937年春,红军再次驻防平凉、泾川、崇信、华亭、灵台等地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有不少青年主动参加红军,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军爱民,民拥军,这种光荣革命传统,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得到了平凉人民的发扬光大。1994年7月2日,平凉市(现崆峒区)就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并获得“三连冠”称号。

(作者:朱德良 中共平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军峰 平凉市委党史研究室综合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