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与张大学不期而遇的恋情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海楼,所谓"萧军故居"北京后海北岸.银锭桥西面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幢英式建筑风格的小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两层.院子里有月亮门,草地,还有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环境优雅.安静.房子的主人,就是张公度.张公度之女张大学远走他乡之前,生活在这里.地址是:北京西城区军雅儿胡同48号.萧军作为张公度的房客,长期租住在此处,由此,被人称之为"萧军故居".张公度此人张公度,人称张公,民国时期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先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军令部.军政部任职,少将军衔.回北

北海楼,所谓“萧军故居”

北京后海北岸、银锭桥西面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幢英式建筑风格的小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两层。院子里有月亮门,草地,还有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环境优雅、安静。房子的主人,就是张公度。张公度之女张大学远走他乡之前,生活在这里。地址是:北京西城区军雅儿胡同48号。

萧军作为张公度的房客,长期租住在此处,由此,被人称之为“萧军故居”。

张公度此人

张公度,人称张公,民国时期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先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军令部、军政部任职,少将军衔。回北京后,由于时代变迁,加上自己的历史问题,张公度为人低调、谨慎,对外几乎谢客,对内管束很严,对女儿尤甚。

张大学此人

张大学,张公度之女,南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温良恭俭让,接触的一些人也是温文尔雅之士。据说,张家的人都是读孔孟之书成长起来的。张大学正是生活在这样文化氛围的家庭中,后来间接导致了张大学人生的改变。当时,张大学正与一位大学同班同学热恋,那是她的初恋,但是不知何故,同住一院子的女生从中作梗、设障,并且挑唆并不了解对方情况的张公度出面反对。

出于孝顺父亲,张大学赌气终止与对方的交往,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从此,张大学不再与家人谈自己的事情,一心想摆脱家庭控制,要自己主宰自己。

不期而遇的情感

1951年,萧军44岁,是中国颇有名气的作家,东北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但,当时他也处于人生最艰难困苦的阶段。种种原因,从1948年起,萧军就受到东北局错误的批判和处理:被扣上“反苏、反共、反人民”的罪名,被剥夺写作权利,以至排挤出文台。为争取生存空间,保存写作权利,萧军以养病为由,与家人先后来到北京,时间是1951年初。全家住在后海南岸大全丝套胡同,夫人王德芬也是一位职业女性,当时,他们有五个孩子,三女二男。为了有一个好的写作环境,萧军搬到了张大公的小楼,一住就是几十年,至去世,始终是张公的房客。

萧军写过《八月的乡村》,他高举五四大旗,又是鲁迅的忠实弟子,受过毛泽东的接见和器重,可谓风光无限,光环颇多。

其实,萧军不太像个文人。看上去,他粗犷有余,文静不足。张大学见了萧军后,才知道,文人也不都是像郭沫若那样子的。张大学留给萧军的印象极好又深刻,称她很像萧红,但又比萧红文静、漂亮。

后来,由于张大学的姑父徐教授和萧军很熟,常在一起拉二胡,唱京剧,碰巧,张大学在家,就会叫上一起玩,诵诗拉琴,十分愉快。萧军虽然行伍出生,却并不是一介武夫,而是个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和浪漫情怀的诗人。甚至萧军有时还会怜香惜玉的关心和温柔。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张大学在屋里写东西,萧军从外面经过,看到灯光较暗,就对张说,换一个大一点的灯泡吧,别把眼界看坏了。这看似很平常的话语,出自粗线条的萧军之口,似乎显得格外关切和温柔。张大学被感动了。

萧军以自己传奇般的经历,长者般的阅历以及对青年人的理解和关切,时时开道着不谙世事的张大学。而恢复了活力的姑娘则以自己的善良热情和青春的生命给了萧军尽可能的帮助。

张大学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与萧军不期而遇的。

鲍旭东此人

鲍旭东,原名叫张萧鹰,是萧军与张大学爱情的结晶。张大学生张萧鹰时25岁,时间是1953年,地点北京。张萧鹰从来没有与自己父亲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一天,而萧军一生中从来未听她叫他一声“父亲”。

2007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纪念萧军百年诞辰会议上,萧军的二女儿萧耘在发言中,对萧军全集出版致谢的人名中,提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鲍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