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贸易战 哈继铭:贸易逆差影响汇率调整?

2017-05-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背景]海关数据显示,3月中国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同比攀升66%.3月,中国出现多年来没有的贸易逆差72.4亿美元.剔除加工贸易后,3月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的300亿美金,比2月高出3倍,比经济过热的2004年2月高出2.3倍.这是自2004年5月以来,中国外贸首次出现月度逆差,中止了连续70余月贸易顺差的局面.一季度数据也显示,当期出口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4.6%;一季度贸易顺差为144.9亿

【背景】海关数据显示,3月中国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同比攀升66%。3月,中国出现多年来没有的贸易逆差72.4亿美元。

剔除加工贸易后,3月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的300亿美金,比2月高出3倍,比经济过热的2004年2月高出2.3倍。这是自2004年5月以来,中国外贸首次出现月度逆差,中止了连续70余月贸易顺差的局面。

一季度数据也显示,当期出口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4.6%;一季度贸易顺差为144.9亿美元,同比减少了76.7%。

对此中国商务部迅速表态称,“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出现月度贸易逆差。这再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贸易平衡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汇率,而是市场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

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贸易逆差是否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一季度两位数的GDP增速、3月PMI的强劲反弹、单月贸易逆差、近期珠三角等地民间拆借利率的飙升以及民工荒的蔓延,这些信号似乎都在昭示,中国经济热度较高。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时机“逐步成熟”。

哈继铭认为,逆差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内需提速造成进口大幅上升。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宗商品进口数量接近历史最高位,显示国内投资需求旺盛。二是其他供国内市场消费的商品环比增长明显快于往年,说明国内消费需求正在提速。

他认为,由于中国内需提速,加之出口形势向好,中国的出口增速将正常化。3月的逆差只是暂时现象,贸易顺差将在4月至5月重现。

他指出,从加工贸易进口变化来看,形势与往年类似,显示外需平稳。一季度加工贸易进口环比减少9.4%,与金融危机前几年比较变化不大,可见“进口猛增不是因为外需变化的结果”。

同时,大宗商品进口也停留在历史高位,显示国内投资需求旺盛。一季度大宗商品进口环比增长6.9%,其中价格环比增长8.7%,进口数量环比微降1.8%,基本与历史最高位的2009年第四季度持平。

哈继铭称,中国2009年大宗商品进口的数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是由于价格低廉导致厂商囤积;而2010年一季度进口的数量继续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更多显示的是国内需求旺盛。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已上涨很多,但并没有带来进口数量的大幅下降”。

就供国内市场消费的非大宗商品而言,2010年一季度的进口明显高于往年,这说明国内消费需求提速。一些重点商品的进出口变化也显示内需增长迅猛。

供国内市场消费的商品第一季度进口环比增长9.9%,而此环比在2005年到2009年间最高不超过3.3%。从已经公布的商品进口数据看,这部分商品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较小,主要体现的是国内消费需求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造成的贸易条件恶化,也是逆差背后不可忽视的因素。2009年3月是许多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低点,但目前,诸多大宗商品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譬如,原油、铜、铝和铁矿石分别同比涨价69%、94%、69%和24%。

在谈到未来走势时,哈继铭认为,中国出口短期形势向好,中国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数创出两年来新高,升至54.5%,显示出口复苏势头强劲。1~3月,作为出口领先指标的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长56.3%,为加工贸易出口注入了后劲。同时,OECD综合领先指标走势亦十分良好,也预示了中国未来出口的上升趋势。

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正持续改善。如3月,美国就业岗位以三年来最快的步伐增加,有利于其消费复苏,对中国出口也有支撑作用。即使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由于再库存等技术因素减弱而放缓,其私人部门的内生消费与投资复苏势头依然稳固。

但哈继铭同时指出,实物量顺差而货币量逆差的情况,恰恰反映了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有必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而升值“任何时候都可以做”。

他表示,未来数月中国通胀率升高,将出现明显负利率,凸显了加息的必要。预计中国的通货膨胀将在今年6月至7月达到高点,实际利率明显为负。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息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