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真白蛇传唱词 说说吴素真版《白蛇传》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之一:     白蛇传说,版本颇多,情节较离奇的是儿时买攒的一本连环画,大致是说吕洞宾断桥卖汤圆,小的三文一个,大的一文三个,人皆称痴.许仙时三岁,父携游,洞宾观其颇具仙根,卖食其小汤圆.食后三日不化,父携往问之.洞宾于断桥上倒提许仙双脚,拍其背吐出汤圆,原是一枚仙丹.仙丹坠入西湖,被龟蛇二仙得见,蛇形游动机敏,抢而食之,成五百年大道,即白素真.龟形不得,怀害在心.逾十八年,白蛇得化人形,欲报许仙吐丹之恩,观音点化其清明日断桥厅,其人在最高处.又在最低处.素真往寻,救得青蛇,化为仆随之.寻人不得

之一:     白蛇传说,版本颇多,情节较离奇的是儿时买攒的一本连环画,大致是说吕洞宾断桥卖汤圆,小的三文一个,大的一文三个,人皆称痴。许仙时三岁,父携游,洞宾观其颇具仙根,卖食其小汤圆。

食后三日不化,父携往问之。洞宾于断桥上倒提许仙双脚,拍其背吐出汤圆,原是一枚仙丹。仙丹坠入西湖,被龟蛇二仙得见,蛇形游动机敏,抢而食之,成五百年大道,即白素真。龟形不得,怀害在心。逾十八年,白蛇得化人形,欲报许仙吐丹之恩,观音点化其清明日断桥厅,其人在最高处、又在最低处。

素真往寻,救得青蛇,化为仆随之。寻人不得,踌躇时见一少年攀树观景,人在高处,影落低处,遂悟,自荐为妇。后文如常。结时有小青与法海大战,法海不敌,逃入蟹腹避之,今时拨蟹亦可见。

    上高中时,还曾在艺新剧院看过一出豫剧版《白蛇全传》,从贬凡开始,然后游湖、红楼、施药、端午、盗草、金山、断桥、压塔、倒塔,一出戏看下来,倒也绕有趣味,剧情及唱腔也多有可圈点处,只是断桥一折一带而过,很有些单薄。

之于视频,较喜欢昆曲与川剧。        豫剧自不必说,家乡戏嘛,耳熟能详,常派的断桥更是滚瓜烂熟。除此之外,关灵凤与张桂花二位名家的唱段也颇为震憾,尤其是张桂花老师的"西湖山水还依旧",听来竟极有些王二顺的风范,旦行生腔,词曲相得益彰,缠绵悱恻比越剧竟有过之,祥符调演员可以将豫西调演绎若此,实令我叹为观至。

其次是王海玲的金山寺,沉稳端庄,听来稍有些温,但这场戏能做到不火,也颇难得。而南阳县的徐德敏版本,用的则是田汉剧本,游湖一场印象深刻。王敬先老师的断桥唱腔新颖,但由于嗓音失润,甚感惋惜。5月17日,吴素真女士《白蛇传》首演于省儿童剧院,出于对陈派艺术的热爱,决定赴郑一观。

由于对近些年来豫剧舞台上哗众取宠,歌曲化、话剧化、小品化的厌烦,几乎不进剧院,这次前往,也权当对陈派艺术的支持,权做观瞻,得失不敢过多计较,所以期望值没有打的太高。

之二:     趋车至文化路北段,郑州一如既往的在修路,好象在铺设什么管道,仅半幅通行,至农业路口时,已足足走了一个小时,龟行,真是龟行,实在受不了了,将车扔在农业路口,步行至儿童剧院时已近七点,从朋友那儿拿了票,最好的位置,真好。

呵呵,票好,朋友也好,不言谢了。这时有人走过来问我有没有多余的票,看来票卖的不错,听朋友说200元的票已销售一空。省内来的观众就不说了,还有从北京和南京赶来观看演出的。

待我吃了饭再回来时,票已售磬。时间还早,在剧院门口闲站时,看到陈素真大师的家人,以及许多知名的戏曲演员也来看戏,据说都是自费买票。很荣幸,经朋友介绍,王凯骢先生(陈老五子)特赠我一本《陈素真画传》,画册包装精致,色泽艳丽,使人爱不释手。开戏前,月阳致了开幕词,预祝演出成功。大幕拉开,我回头看时,整个剧场已座无虚席。

之三:游湖

    题记:游湖失智(于5月31日晚)     水佩风裳御清圆,     湿雨嫣然凋柳舟。     最是西子堪销酒,     唯余璧人去还留。

      大幕徐开,乐声悠扬,小青翩然上场,神彩奕奕、衣妆潇洒,使人眼前一亮。小栽板夹带着水声风韵,吴素真幕内起腔,一句"驾黛云——"未歇,上场就是一个碰头彩:一是起腔前音乐造氛好,水声响动,风声颤颤,乐感极强,有新意而不显造作、不失豫剧本色;二是板式好,跳跃度高,可充分体现人物愉跃情感,也符合陈派的唱腔特色;三是吴素真音色好,嗓音纯正甘甜;四是用上了陈派的小波颤音,一下子拉近了与陈派戏迷的情感;四是扮戏整齐,身段婀娜。

这个碰头彩确是来的当仁不让。呵呵,确是好!

     想提出的是这个驾黛云的"黛"字,这句虽然原用京剧本,但这黛字本指黑色,白素真一则是正面人物、二则本场游湖,驾黑云而来,实实有煞风景,倒不如吧内贴出的"离却了峨嵋山来到人间"自然些(刚才翻查"黛云"出处,查到刘振翁永遇乐有"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句,此处黛云题解为"青绿色像眉似的薄云",此解颇合游湖情景,看来我多虑了,此少见多怪故。

呵呵。贴主自证)。

     随后转慢板至"白素贞爱上这云蒸霞蔚",吴素真老师唱的倒也生动自然,但这句唱词生硬,缺少古典美,入耳就能听出这是生生夹进去的唱词,唱法上也相对较新,歌曲味道浓,对整段唱腔有所破坏。

能否改成"白素贞何曾见——",感觉上含蓄些。同时"美江南"这三字在唱腔上适当强调即可,此处稍显"过火"。后面唱腔都还好,尤其是涎玉沫珠两句唱来极是好听。

"山水相依如画卷"若在字幕上打成"山水相依入画卷"更有诗意。至"保叔塔高耸直入"一句时,若要强调"直入"二字,不妨把"直"字低唱,单高唱一个"入"字,不会显得唱腔硬直,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其后"青云端"的"云"字,"似怯春寒"的"寒"字,都极有牛淑贤老师的韵味,在此一赞。

     总之,做为《白蛇传》这出戏的开山唱段,吴素真老师把握的还是很到位的,现场效果也非常好,可说是老曲新声同存,老词新句并在,在二者的揉合上多有可称道处。

之四:     之后还有几句对白,道的抑扬顿挫,甚是好听,接后还有几句唱,唱词大致与京剧一样,唱法却不记得了。这时小青远远望见许仙,白娘子亦一见生情,正是这一时失智,改变了白娘子的命运,所以,如何做足这"一见之戏",是很要下些功夫的。

既然是见嘛,就要从"见"上做文章,争取把人物刻画得再细腻一些,能否加上:边佯走边慢慢的从上向下打量,然后从下向上打量,再稍快的左看、右看,再加半个缓步的小圆场,观一下背影,然后无法抑制的"呀——",这时要把面部表情做足,要惊、要痴,然后是要喜、要羞,这四个层次的表情是一定要有的,短暂定格时的身段可以夸张一些,都不为过。

最后再充满爱恋的接唱"好一似洛阳道巧遇潘安"。也可借鉴一下陈大师在《洛阳桥——望会》一场中巧遇花云的演法,但幅度要比《洛阳桥》大一些。因为《望会》是望罢即走,更强调一见生情,戏份也放在后面的《思云》。

而《游湖》的戏份就在当下,现在不做,后面就没机会了。另外,陈大师的眼神运用是出神入化的,在《宇宙锋》中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配合使用,把赵艳容惊诧郁愤的情感表达的入木三分,她未惊,观众先惊;她未怒,观众先怒;她未怨,观众先怨;她未恼,观众先恼,可说陈大师把观众控制的是死死的。

做为大青衣,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底。戏做完,要让观众留下"游湖乍见惊且喜"的印象,才算戏份足了。这时天气突变,主仆柳下避雨,二人水袖上翻于脑后,相依柳下,定格,造形很有些意思。

    许仙能迷倒蛇仙,可见许仙的帅不是一般的,而且是相当的会放电、会来事,还不表现出刻意轻薄,呵呵,历害。所以,在此是否将许仙的性格再拔高一些,不要似京剧似的一味突出许仙的愚钝。

人帅又殷勤,连蛇都喜欢,这点上杨历明扮的演的都好——如此,"就用我这把雨伞吧"。白娘子当然要推让一番,这时,梢翁起腔了:"湖边买的一壶酒",说实话,这唱一来嗓音有些纤细,不够沧桑,二来行腔太过细腻,不够大气,梢翁的感觉没出来。

这个稍翁是个画龙点睛的人物,这场戏的"眼"是要凭他点破的,梢翁的演和唱是很重要的。其表演应在知与不知之间,出戏与入戏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与情节似有关又无关之间,若达到这个效果,这个梢翁的戏份就够了。

上下船的身段很到位,风雨同舟、三人推伞演的情节可以再完善一下。推伞演的好不好,要看小青。杜永青演的活泼俏丽,有看点。在细腻上可再下些功夫:情节上要突出查颜观色,仍然是在看上下功夫。与白娘子交流时,眼神要表达出,我看透你了,你别藏着了。

与许仙交流时,眼神则要表达出,我家小姐挺不错,你看上他就对了,要牵线似的用眼神把许仙勾向白娘子。所以看许仙时,眼角还要撇着白娘子,这样才会生动。其实,小青这时就是个红娘。

     接下来是白蛇问询,我窃以为这段唱是不是可以照搬《春秋配——问君子》,原唱我记不得了,但当时现场确是想起了这段唱。既然这出戏打了陈戏的招牌,便照搬又何妨?只要好听。其实当日现场,只要有陈腔的唱腔出现,必定有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老腔还是很有市场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搬来试试哪。

     再下来便是这场戏的尾声"问伞",这个句号画的非常饱满,许仙、小青二人问答爽利,收场效果不错。

     游湖一场戏,最大的成功在于三人的配合可说是天衣无缝。吴素真表演稳重大方,杜永真和杨历明配的准确到位。我个人认为,这场戏不在断桥之下。若说总体上的缺陷,个人感觉在吴素真的表演上。

这个本子用的是张火丁的版本,可能受她影响,吴素真的台步和身段有些程派的范。不是说不好,总觉的有些别扭,想来就象用程派身段演《醉酒》似的,怪怪的。我一直以为,陈素真身段是完全可以与京剧四大名旦来媲美的,其表演绝不在梅程之下,我曾经在谈宇宙锋中,把陈的表演比喻成"秋夜雨"——绵凉且爽利,其表演夸张不失准确,细腻不失大方,其宇宙锋的成就是超越京剧的。

但陈派表演的传承甚至比唱腔更令人遗憾,新排白蛇传身段在陈派表演层面无从参考,这可能是造成舞台上出现程派影子的重要原因。

既便如此,我仍然热切的希望,做为陈派弟子,宁可演不好,试着演,也要刻意去学陈派,勤于练习。陈大师和吴碧波老师的碟子以及牛淑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身段练习应该都有很大的帮助。千万不要放弃表演上的磨练,不要扳别的流派的身段,一但形成习惯,恐怕很难改过了。陈派的身段一定要用,学多少用多少。

之五:红楼、说蛇、酒变

其一: 红楼织就两重心, 流水行云乍晴阴。 便是良辰尽虚设, 有情无情知如今。

其二: 黄酒遗踪费思量, 银镜跌破小檀郎。 虽是点点离人泪, 云水失智不连肠?

其三: 云鬓试花春正好, 金钗飞坠惊窗鸟。 乱点云海无凭伫, 独破冰盘幽兰老。

     红楼一带而过,干净利落,处理的还好。法海说蛇以及许仙劝酒两折中,杨历明表演出色,唱念俱佳,尤其是念白,非常讲究。二本嗓干净明脆,比唐派唱腔绵软些,比赵仪庭的腔又刚劲些,是生行中少有的好嗓子。

但行腔方面不如唐、赵二人大方果敢,有些气口处理的不够狠重,唱腔上交待的不太清晰,所以就少了些霸气。但这样的年纪,能唱到这样的火候已经相当不错了,由衷的赞叹。个人感觉他如果能走赵仪庭的路子,应该更好些。其表演也多有可圈点之处,不多缀言,重点说说酒变。

     刚才去吴素真吧,发现吧内《白蛇传》的主要场次都有录音,呵呵,这就是愉懒的下场,白白在这儿死劲回忆了好些时候。

    首先,小青上场念诗改的好,京剧原本太过儒雅,如果不打字幕,不太好听的懂。许白二人对白也好,尤其是杨历明,抑扬顿挫几乎无可挑剔。再赞。吴素真念到"怎么,携老百年"后,念"好!

"这个微颤的"好"字念的特别到位:醉态、喜态、无奈之态在这一个字里都有了,到位!最后一句"我还不曾醉呀"处理的也好,半喊出来,怕的感觉已经出来,非常符合剧情。白素真饮雄黄不是误饮,而是自恃法力高强,自愿饮下的,所以她的醉在入罗帐前都是可控的,直到发现在自己酒力不支了,才急切的奔向罗账,直至昏睡显出原形。

所以,在她入罗帐之前,应该是清醒的,那么在喊出"我不曾醉呀"就是七分惊惧,二分不能自持,一分醉态足矣。吴素真念的异常到位:惊恐、慌乱、失态、醉不自持一下子全有了,极赞!吴杨二人这几句对白真是旗鼓相当!好!!

    许仙吓死时,有个僵尸,得了个满堂好。其是杨历明挺亏的,做为配演,他的表现一直是很不错的,只是在唱念时没有留给他观众鼓掌的当口,所以,这个好来的有点迟了,他的唱念早就该有好了!

     随后,白娘子酒醒,吴素真有几句非板,唱的还好,稍有些过火,剧情到此,已到高潮,这就要求演员一定要把的住,开腔两句挺好,到"哭了声官人,叫了声许郎夫——"好象给人感觉没哭完,该拖的腔没拖够,应该加上"唉唉唉——"的,这样才能把气氛打上去,再转"刹时间——"就从容些,要把调动观众情绪的时间留足给观众。

"刹时间哭的我肝肠如绞"的顿腔不太入耳,很突兀,望修改。接后,"含悲忍泪托故交"这几句,京剧用快板处理了,效果非常好,这场戏开场前我也憋足了劲在听豫剧的处理方法,但听来有些遗憾。剁子处理的过于简单,有欠精致,与京剧去之甚远。如果把唱词稍加修改,改用"呱嗒嘴"来唱会不会效果好一些。试试哈,唱词改动如下:

含悲托故交,青儿听根苗。 仙山把草盗,家事莫辞劳。 为姐回来早,救他命一条。 倘若回不了,葬夫在荒郊。 坟前种上同心草,坟边栽上相思苗。 为姐化作杜鹃鸟,飞到坟前也要哭几遭。 "为姐化作杜鹃鸟"时要放缓,再转飞板"飞到坟前也要哭几遭"。

之六:盗草 其一: 千里云涌愁翻心, 星河黯淡烟月侵。 不堪曲指从头算, 恨煞鸳鸯到如今。

其二: 横波浪起山失色, 欲挽狂澜有无中。 但为几片枕边语, 直教红颜赴东风。

其三: 断鹄长空暮, 乱风四空垂。 泪凝银汉远, 蓬莱恨成堆。

     《盗草》中饰演鹤童的孙敬朋演的很认真,武功架子也好,一套动作完成的非常流畅,极难得。至白素贞上场时,京剧中有先到前山,又绕至后山的演法,个人觉得很严密,能体现白素贞机智的一面。

其实没有几场戏能显示出她的这一性格,在游湖唤雨中有一处,但豫剧版没有重点处理,吴素真仅挥了一下水袖,面部表情和身段都没有做强调,就匆匆过去了。再到盗草、金山、合钵,这几场戏可以说白素贞的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但凡有突出白素贞这一性格的地方,还是要抓住的,哪怕占用些时间,有些情节性的细节还是要体现的,这样可以表现出剧作的严密性,建议绕山还是加上,再说也用不了几句词儿。

出场时选择的唱腔板式还是很好的,但是行腔时要注意揉进陈派韵味,才有特色。

出乎意料的是,吴素真的武戏演的也不错,这倒是个大发现,有这样的功底,戏路就宽多了,实在难得。得仙草后,急走,又转回叩谢,处理的细腻,极好!随后在"吴素真吧"细听了杨历明的《江厅》,细品其声腔,真是好听,二本嗓全无痕迹,高低回旋游刃有余,比回忆中的还要好些。(照片均来自陈素真艺术研习社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