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学院黎宏老婆 【法学】选择清华法学院的十大理由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规模小 将"规模小"作为优点推荐,可能还会有人感到新鲜.不过只要经历过上百人甚至几百人联合上大课的场面,你就会跟我一样对那些招生计划多达三位数的法学院打个问号了.法学教育不是中学的政治课,一堆人坐在一起,闷头抄抄笔记就可以糊弄过去.无法保证小班教学的法学院,在我看来效果无异于自学,甚至比自学还糟糕.清华法学院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每个班只有30人,课堂讨论效果比起某些一百五六十人一起上大课的法学院不知道要强多少.试想,如果你满腔热情地选择了法律作为自己的专业的毕生的职业,却不得不跟上

1.规模小 将“规模小”作为优点推荐,可能还会有人感到新鲜。不过只要经历过上百人甚至几百人联合上大课的场面,你就会跟我一样对那些招生计划多达三位数的法学院打个问号了。法学教育不是中学的政治课,一堆人坐在一起,闷头抄抄笔记就可以糊弄过去。

无法保证小班教学的法学院,在我看来效果无异于自学,甚至比自学还糟糕。清华法学院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每个班只有30人,课堂讨论效果比起某些一百五六十人一起上大课的法学院不知道要强多少。

试想,如果你满腔热情地选择了法律作为自己的专业的毕生的职业,却不得不跟上百人甚至几百人挤在一起低头学上四年,基本没有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机会,那会是什么滋味? 2.课程新 自上世纪末教育部取消了法学本科专业划分之后,14门核心课成了各高校法律院系本科教学的主要内容。

从2001级开始,清华法学院大幅改革了本科生教学,只设置了8门专业必修课,从而为本科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研究方向留下相当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同时,院里已经开设了各专业方向选修课组,将选修课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力求更深、更细、更新,滚动开设了百门以上专业课程。

《英美银行法》、《非合同之债比较研究》、《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以及《影像中的司法》诸多深刻、新颖、实用、甚至是“独家”的课程常常引来诸多兄弟院校的旁听生。

“一本教案讲上若干年”,这种情况在清华法学院是不存在的。 3.质量高 所谓“质量高”,其隐含的意思必然是“要求严”。

对此,有人觉得是好事,或许也有人觉得是坏事。“要求严”首先体现在学院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上,确保教师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样,清华法学院的教师对于本科教学所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有自己的理解。

根据从外校考来读研以及考去外校读研的同学的体会,清华法学院的本科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深度要略高于和深于其它法学院的课程,从而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到这里请不要皱眉头,如果本科阶段不打下坚实的基础,想要通过及格率不足10%的国家司法考试恐怕比较困难。 4.老师强 相信每个法学院都有一些教授和副教授,中学生们听起来似乎感觉都不错。但问题是,有些法学院招生简章上的教授和副教授数量虽然不算少,但是还有比教授数量多上好几倍的讲师甚至助教,而给本科生们上课的几乎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们。

这就好比挂了专家号去看病,下诊断的却是实习医生。清华法学院教师总数50人,其中十多位博导、二十多位教授、十多位副教授将全部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否则不但学生不答应,学校也不会允许。

他们中间,有3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提名奖获得者,3名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得主,1名国家跨世纪人才。

这些“头衔”不是只挂在墙的,而会一个不少地成为你本科课程的主讲教师。 5.“海归”多 说到师资就不能不说清华法学院教师里的“海归”,说到法学界的“海归”教师也不能不说清华法学院,因为这里的“海归”教师比例是全国各法学院中最高的。

全院教师中,有32人拥有来自7个国家的博士学位,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去国外进修或做访问学者的海外学术经历。

这一点很重要吗?相当重要。有些法学院的教师全都是该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即便个人能力再强也难免有“学术近亲繁殖”之虞,而我国与国外学术水平的差距自不待言。附带说一句,这里所说的清华法学院教授都是指全职教授,他们的时间、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清华法学院的教学科研中,而不是在外兼职或去民办学校挣“外快”上。

6.国际化 师资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教学国际化。清华法学院每学期都会有两三位来自欧美著名法学院的教授作为访问教授驻院开课,而前来开设为期数周的短期课程或讲座的外籍教授更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当国内其它法学院还在大声疾呼“要尝试引入英美法教学”时,清华法学院从海外引进的教授在几年前就已开设了相当完整而齐备的英美法课程。

要知道,中国内地所在的大陆法系和美国、英国、澳洲、香港和新加坡所在的英美法法系是截然不同的法律系统,一个没有系统学习过英美法的法科学生是不可能成为所谓“国际化”人才的。另外,清华法学院每年都有多个赴英国、法国、荷兰、新加坡和香港全额奖学金公派交流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机会,这一比例在全国各法学院中也是最高的。

7.实践性 与其他学科不同,法律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能”。请不要小看“技能”二字,如同外科医生操作手术刀的能力一样,法律人分析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策略并与对手对抗的水平是业界最看重的能力。

从思维方式到工作习惯再到礼节举止,智力、知识、能力、修养将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

在最能检验这些方面的“法律界奥林匹克”——国际模拟法庭比赛活动中,清华大学至今保持着中国代表队在亚洲杯模拟法庭大赛(2000/东京)、国际商事仲裁比赛(2003/维也纳)、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比赛(2004/悉尼)和亚太商事仲裁比赛(2004/香港)的最好成绩。

8.深造易 先说出国。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法学院和医学院属于最难出国、最难申请奖学金的专业。而清华近年来每年都有应届毕业生获得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康奈尔、杜克和华盛顿等美国顶尖法学院的录取通知,甚至有一些学生获得了极为罕见的全额奖学金。

至于去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一流法学院留学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学金。须知,出国和出国是不一样的,是不是前往国际一流法学院、有没有奖学金,不但关系到能否获得签证,也是评价一所法学院毕业生水准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点上,清华法学院的成绩可以用傲视群雄来形容。而在国内读研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自建院以来,清华法学院本科毕业生保送读研的比例一直是全国最高的。

9.人脉广 “人脉”是什么?就是拉关系、走后门吗?不尽然。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政界、商界和产业界中活跃着的清华校友们,既是我们这些晚辈的榜样,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任和鼓励。

毕竟,法律不是书斋中的学科,而是与各行业、各专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信息技术、能源电力、金融、房地产、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等各产业领域中,一大批清华校友已经成为决策者和领军人物。

清华法学院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就有机会与具有理工和经济管理学科背景的同学和校友们一同交流、创业,深入理解各产业领域的运作规律。在开始律师执业生涯之后,或许你会跟我一样,在客户和官员中碰到无数的清华校友。

清华校友之间对彼此的认可并非没有原则的“提携”和“通融”,而是源自我们对彼此能力和清华品牌的高度信任。 10.名声好 对法律界比较熟悉的人士都认可这样一种说法:“清华法学院或许不是国内最著名的法学院,但可能是名声最好的法学院。

”或许是受到清华大学坚实、厚重的学风影响,也可能是得益于清华毕业生给社会各界留下的良好印象,在中纪委、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清华法学院的毕业生的录取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著名法学院的毕业生。

如果说清华法学院优秀的教学质量是毕业生质量的根本保障的话,近百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中所普遍形成的良好声誉则为清华法学院走入社会提供了特别的便利。对于“法律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声誉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