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黎宏 清华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清华人和法律人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7月13日下午,200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在主楼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院顾问委员会

7月13日下午,200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在主楼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高西庆,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车丕照,法学院院长王振民,中创律师事务所主任柴志伟出席。法学院副院长黎宏主持会议。法学院2009届全体毕业生、部分教职员工和毕业生亲友代表参加。

谢维和校长即席发表了语重心长的临别赠言。他首先对同学们顺利毕业表示祝贺,并对同学们提了希望。他指出,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浮躁的风气和现象,同学们在这种风气下应该更加踏实一点、认真一点,严谨一点,多吃一点亏,少占一点便宜。像《论语》里所说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要有一点愚,要有一点超脱,要呆一点,不要耍小聪明。愚是大智若愚的境界,不容易到达。他还鼓励同学们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其中的智慧。

高西庆先生从克莱斯勒的百年沉浮引入话题,他告诫毕业生们,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变幻莫测的,但是作为人,有些基本的东西不能变。他给毕业生三句赠言:一是要能吃苦,只有吃苦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二是要有理想,他认为,在每一个行业里,都有更高位的东西,比官位、钱财更加高位的东西,那就是理想;三是有正义感,公益心、正义心不能泯灭,不要为了其他如浮云一般的东西放弃了正义。

王振民院长对大家顺利毕业并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表示祝贺,并提请毕业生集体向师长、亲友、同学感恩。王振民院长高度赞扬了同学们取得良好就业形势的能力和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奉献精神。他在发言中与大家探讨了“法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和“清华人的身份”两个问题,指出作为法律人和清华人应当注重的几个因素和应当有的人生选择,为同学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教师代表许章润教授在典礼上作了诗歌般充满感情的致辞——《七月的寓言》。他将送别毕业生比作送别儿子远行或送别女儿出嫁,对即将离别的“明理之子”深情表达了祝愿和期许,他以 “教我如何不谦卑”作为发言的主题,教导同学们谦卑而不自卑。

他还希望同学们要更加成熟,不要再“青涩”,要明白世界“远不美好”,生活中更多的是“苦酒”,而年轻的毕业生们“总是代表着甘甜”,自己作为“疲惫的中年人”,希望能将这“渴望人间多一丝甘甜”的梦托付给同学们。

本科生代表林挺和研究生代表杨柳曳代表毕业生发言,他们回忆了在校学习几年来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老师、辅导员和师兄师姐的感谢、对母校的怀念和不舍、对同学的深情厚意,同时,他们也表示,清华,不仅如同录取通知书上所写的,是一生的骄傲,更是一生的责任,要在新的人生起点努力拼搏、为母校争光。

毕业典礼上颁发了“中创----基层工作奖励金”。该奖励金由中创律师事务所设立,用于支持清华大学法学院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和德才兼备的法律专业后备人才,同时也为表彰和鼓励从法学院毕业后能够自愿前往我国西部贫困省份或基层农村工作的学生。今年获得该奖励的有周倍良及魏华伟两位校友,中创律师事务所柴志伟主任现场为获奖校友代表周倍良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金。

毕业典礼上还举行了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出征西部“授旗仪式”。院党委书记车丕照教授宣布了法学院2009届签约西部的毕业生名单,并为学生代表授旗。法学院2009年共有毕业生519名,其中去西部就业31人,在全校各院系为最高。

下为王振民院长的致辞全文:

亲爱的2009届毕业生,还有你们的亲属、朋友,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庆祝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未来的征程,翻开人生新的篇章。感谢法学院顾问、兼职教授高西庆先生在百忙之中调整其他行程,特别来与大家见面并发表重要讲话。感谢谢维和副校长对法学院一贯的关心支持!感谢许章润教授极具激情又语重心长的演讲。

首先我代表法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祝贺2009届521名毕业生,经过几年勤奋学习,你们顺利完成了法学院的学业,终于修成正果。今年共有91位同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78 13),67位同学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校内23 香港42),243位同学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94位同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91 3),16名同学获得英文法学硕士学位(LLM),10位同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祝贺你们!

我祝贺你们,不是因为你们成功拿到了中国非常难拿的大学学位,也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大学学位之一,清华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分量社会早有公论。但是无论如何,那些都是普通的纸张而已。我祝贺你们,是因为你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你们不仅完成了法学院极其繁重的学业,而且还有很多不凡的故事。相信你们此时此刻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踌躇满志,胸有成竹,将以有为。

你们编辑出版了高品质的《清华法律评论》和《南山法苑》,尤其是你们创办了第一份由中国法学院学生编辑、在国外正式出版的英文中国法律学术刊物——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第一期已经由美国著名法律评论出版公司Joe Christensen Inc.

于本月初在美国正式出版发行。感谢参与编辑出版这份史无前例的刊物的同学!你们中还有几位外籍同学发起编写一本关于中国法律的英文教材。你们为我们法学院众多的第一又增加了一个个第一。

清华法学院就是要敢为天下先,就是要创造历史!陈威涛同学今年初代表全国大学生到中南海向总理汇报大学生的心声,与总理一起讨论国政。你们积极参加了年度“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竞赛和有关国际比赛,取得了亮丽的成绩。

你们与老师一道组织了纪念法学院成立80年的系列活动。你们的足迹不仅留在清华园,而且留在了河北、新疆、西藏的实践基地,留在了美国、奥地利、日本、英国、法国、秘鲁等等国家,我为你们过去几年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些成绩不是完全靠你们自己努力就能够取得的。没有你们的老师这一切当然是不可能的。毕业典礼不仅是毕业生学业成就的展示会,更是感恩会、感谢会。法学院名师荟萃,你们很幸运能够与这些学界翘楚共同度过了也许是你们一生最重要的求学岁月。

过去几年,老师们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三尺讲台虽小,那里有他们的汗水和心血,有他们寄予的无限期望。老师有时严厉了点,你当时可能不理解,数年后你慢慢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和法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十分珍惜与大家一起度过的这段难忘岁月,一起见证你们的成长、成熟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几年来你们与老师们一起摸爬滚打,共同奋斗,今天突然就这样毕业了,说心里话,实在有些不舍和伤感!同学们,请和我一起鼓掌向你们的老师表达最衷心的感谢!还有法学院全体工作人员,我们共同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

还有,千万不要忘记了坐在后边的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你们的爸爸妈妈养育你们是多么不容易,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可以说,你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父母、亲友的心血。请毕业生站起来,向后转,面对你们的亲友鞠躬致谢,好不好?

还要感谢什么人?感谢同学吧。几年来大家朝夕相处,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共同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在未来的岁月里,同学都将是你非常重要的事业和生活的伙伴,从某种程度上,其重要性可能会超过你们的血缘亲人。

你们是法学院1995年复建以来第12届毕业生,我们的校友队伍将由此扩大到4600多人。你们这一届也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认为今年的工作不好找。我很高兴地看到你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已经有了不错的归宿,519名毕业生只有几位同学还举棋不定。

我特别注意到不少同学进入了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大型企业包括银行,还有一些同学进入了律师行业。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能够有如此的就业成绩,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社会永远都会为那些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保留有机会。能够顺利就业本身,就是自己能力的一个证明。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31位优秀学子放弃在大城市找工作的机会,自愿到西部和农村工作,希望你们在西部、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能够有一番大作为。近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到农村工作。从今年开始,我们特别设立基层工作奖励金,奖励那些到基层工作并已经取得相当业绩的优秀校友。

今年中创律师事务所的柴志伟先生慷慨解囊,捐助设立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创——基层工作奖励金”,一会儿柴先生将颁奖给我们两位优秀的校友。相信明年、后年你们当中也一定会有人脱颖而出,站到这个领奖台上。

2009届的各位同学,清华法学院的岁月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你们生命的轨迹上,未来会证明清华法学院的日子是你们人生极其关键的一段乃至一大转折。其实,从几年前进入清华大门的那天起,今生今世你们就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之后,唯一的不同就是身份的转换,很快地你们的身份将从学生转变为校友。做学生的时候,老师天天能够看到你。以后成为校友,老师不能天天看到你们了,因此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你们再探讨一些重要事情。

你们今天成为法律人了,也是清华人,是清华法律人。作为清华法律人,你们既背负着法律人的共同使命,同时也承载着清华人的共同担当。我想与你们探讨这两个问题,一是法律人的作用以及什么样的法律人才能够成功,二是清华人身份的特殊意义。

法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我今天想与你们重点谈的一个问题。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江山教授说法学与神学、医学、自然哲学都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法律职业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尽管有不少法官、检察官、律师铁肩担道义,法手护公正,树立了法律人的正面形象,但是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对法律职业各种各样的挖苦批评。

法律是双刃剑,法律人对社会进步既可以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也可能发挥消极的乃至负面的作用。法律人如果要破坏,其破坏的强度、广度将远远超过普通人的破坏。

就比例而言,法律人之中败类只是极少数,大部分法律人对人类的贡献是正面的。但是法律人破坏法律的现象,即便只是个例,也足以令公众丧失信心,足以令法治蒙羞。

就法律人的职业选择而言,首选职业当然是法律工作,做律师、做法官、做检察官、做政府、公司或者个人的法律顾问,这些都是法律人的本职工作。现代国家是靠法治支撑的国家,而一国法治大厦是由法律人来支撑的。法律人定纷止争,断人生死,一纸判决可以使离散的家庭重新团聚,可以使一个企业灭亡,甚至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诚如黎巴嫩大文豪纪伯伦(KahilGibran,1883-1931)所说,法律人的工作可谓“置指善恶之间,即触上帝袍服。

”这分明是上帝的职责,但却被委托给法律人,当我们在善恶之间徘徊的时候,我们其实就触摸着了上帝的袍服,在执行一个非常神圣的使命:那就是主持公道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维护良好秩序,促进人类全面协调的提升和发展。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除了法律工作外,法律人还可以从政。今年4月16日英国《经济学家》研究了“国际名人录”中近5000位政治家的职业背景(文章题目是:There was a lawyer,an engineer and a politician),发现其中20%也就是上千名来自法律专业,是各个专业中比例最高的。

有一篇文章对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领导人的教育背景进行了研究,以美国为例,从立国到现在220年时间里一共产生了44位总统,其中30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达到70%,包括一些著名总统,例如林肯总统、两位罗斯福总统、尼克松总统、克林顿总统等等。

副总统有76%、国务卿有78%毕业于法学院。还有相当一部分议员、州长是学习法律出身的。

美国在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到后来成为世界的超级强国,可以说与法律人治国有直接关系。法律人从政当然也合乎中国士人的传统理想。近代中国命运浮沉之际,法律人在其间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表达了深刻的家国期待,社会担当和民族心绪。在当代中国,从政以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也已经成为法律人的这重要职业选择。

此外,法律人还可以从商,据不完全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CEO的学业背景,法学是仅次于商业的最多的。法律人从事经济事业,可以做出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专业的成就。

可见,法律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尤其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法律人在各行各业都将会脱颖而出,成为司法、政治、商业和社会各界领袖。这已经被很多国家现代化的实践所证明。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学习法律专业的一个动因。

但是,经验同样证明,并非所有的法律人都可以自动脱颖而出,也并非所有的法律人都能够自动胜任时代大任。尽管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尤其是政治领袖很多来自法律界,但是领袖人物并非必然来自于法律专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这样规定的。

我在这里想做一个探究和总结,即什么样的法律人,或者说法律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素质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换句话说,古今中外担当大任的法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能力因素当然很重要,但是在都具备基本能力技巧的情况下,以下因素就是决定性的。

首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无论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从政、从商、从事公益事业,都要有这样的追求,那就是为人民、为人类谋福祉,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人民、让周围的人幸福。没有任何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可以成就大事业,也没有任何一个对个人的事情始终斤斤计较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

奥巴马总统的老师、哈佛大学法学院著名教授Larry Tribe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你可以带走的唯一的东西都是你已经奉献出去的东西(The only things you can take with you are the things you have given away)。

我不知道你们将来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干什么工作其实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这种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也就是说,你现在站在什么地方并非关键,关键的是你朝什么方向走。宋代哲学家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古人对知识分子的期许和要求。

1835年马克思17岁那年中学毕业,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他看来,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不是对立的,因为一个人只有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变得完美。

从事高尚的事业能够让你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勇气。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并不是说只述而不作。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既要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也要能够脚踏实地实干,要以创业的精神、干事业的精神去干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

还有几个因素很重要。这包括要有顽强的毅力,决不轻言放弃,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就要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去追求,去实现。古人言,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丘吉尔发表过的最短的演讲就是一次在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他只讲了一句话:Never never give up!

还要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也就是具备很高的情商,能够与人融洽相处。正常人之间的能力和智商差异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情商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去年9月开学典礼上我对2008级新生说过,无论你将来做法官、做检察官或者律师或者成为党政高官,都是要解决别人的问题的。

要给别人解决问题,你自己首先在学识、经验、理论、素质、人品等各方面都要超过别人,尤其人品、情商上要超出别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否则,你怎么能够解决他人的问题呢?你要解决别人的问题,首先必须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小矛盾、小纠纷都无法解决,何以解决他人的问题,又何以治国理政、解决人民和国家面对的重大法律、政治、经济问题?

还要有高尚的品格。法律是高尚、高贵、高雅的职业,法律人也应该是高尚、高贵、高雅的人,而法律精英就应该是那群最高尚、最高贵、最高雅的人。我希望你们既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刻了解民间疾苦,又能够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社会最低的规范要求。突破了法律这个底线,就突破了社会所能够容忍的道德极限。正如康德所言,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林肯也说过,你可以在有些时候骗取有些人,也可以在另外一些时候骗取另外一些人,但是你绝对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骗取所有的人。只有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事业,才具有可持续性。永远不要让法律技术、技巧和技能超越了人类美德谦卑的要求。

法律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无论你在哪个领域工作,我认为这些条件或因素都是一个成功法律人应当经常自省、自勉、自励的信条。

我想与你们谈的另一个问题,是“清华人”身份的含义。

2009届毕业生们,你们今天戴上清华的学位帽,穿上清华的学位服,成为清华校友大家庭的一员,毫无疑问会给你们带来很多光环,那是很多人无法实现的梦想。你们是幸运的。但是,成为“清华人”也会给你们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烦恼”。

从今以后,你们的成就将被视为清华的成就,清华的任何成功、荣耀你们也可以分享。但是,不管愿意不愿意,你们的任何缺点和瑕疵也将被视为清华的缺点和瑕疵,你们的任何问题也将被视为清华的问题。我们永远无法分割,相互无法独善其身。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共享清华的光环,也相互承担连带责任,要么双赢,要么双输。由于社会对清华、对清华人的期待太高,因此任何与清华有关的人和事都将会被放大,被超乎寻常地严格检视。

我们无法对你们“终身保修”,因此在你们即将踏上未来征程之际,我希望你们时刻记住作为一个“清华人”意味着什么,谨记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勿忘师长谆谆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勿以恶小而为之,千万不要给自己、给自己的母校留下任何瑕疵和遗憾。

一个甲子前,纪念清华大学成立37年校庆的献词这样写道:三十七年来,我们清华替国家造就了不少人才,在国内成为担当实际工作的中坚;而且,只要在有一个清华人的地方,就替国家保留了一席干净的土地。深望你们切记!切记!让我们互勉互励,相互监督,共同提升!

最后我想引用清华法学院老教授张奚若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讲话:努力吧,时代决不辜负你们,希望你们也不要辜负时代。

同学们,不要浪费了时代提供的机遇,也不要浪费生活提供的任何考验、挫折乃至打击。衷心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