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雍的故事 苦涩的甜蜜 小小无花果背后的故事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威海网讯 (记者 李樱)每年秋天,市区的大街小巷里,商场超市前,总会有许多拉着小推车或挎着篮子沿街售卖无花果的卖果人.品尝着香甜的无花果,或

威海网讯 (记者 李樱)每年秋天,市区的大街小巷里,商场超市前,总会有许多拉着小推车或挎着篮子沿街售卖无花果的卖果人。品尝着香甜的无花果,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颗颗小小的无花果给果农带来的甜蜜与苦涩。

果农们带着无花果上车。

清晨,董庆国将经过半宿忙碌摘下的无花果装上了车。

摸黑摘果

9月3日凌晨2点多,经区泊于镇海西头村许多户村民已经开始准备上山劳作了,64岁的董庆国和他63岁的老伴车玉坤就是其中一户。

长袖长裤,帽子,头巾,塑胶手套,充足电的小头灯,凌晨2点半,老两口“全副武装”后就出发了。乡间小道上,董庆国开着三轮摩托车载着满满一车空竹筐,在坎坷的土路上“突突”地前进。车后不远处,车玉坤摸黑沿着熟悉的山路快步走着。

十多分钟后,两人来到了山上一片无花果地,这是董庆国老两口的4亩果园。“无花果熟了不等人,前一天刚摘过,第二天就有一大批新果成熟。”董庆国说,无花果不便于保存,成熟后必须马上采摘,否则就会烂在树上。而商贩赶着早市售果,天一放亮就会到村里收果,为了卖果,果农们大都是凌晨摸黑上山摘果的。

无花果地里黑漆漆的,辨不清东南西北。一棵棵枝叶繁盛的无花果树上,果子长得很分散,模糊的灯光中,很难看清哪个果子是生的,哪个是成熟的。“常摘的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哪个熟了。”有着丰富摘果经验的董庆国说,摘无花果是个技术活,满树的无花果,什么样的熟透了,口感好,什么样的是大青果,可以承受一定的运输颠簸,什么样的熟过头了,禁不住挤压,果农一看就知八九分。

采摘无花果看似简单,其实却十分辛苦。果实根蒂处的粘稠白色汁液沾到皮肤上会让人有烧灼的痒痛感;树叶划到人的皮肉,会像小刀割过一样生疼;大黑天里劳作,头灯视力范围有限,果农忙着摘果看不清树枝,头撞上树枝也是常事。

为了防止沾上汁液或被叶片划伤,包括董庆国老两口在内的果农们都戴着手套和帽子, 还得穿着长衣长裤。“夏季摘果也得这样,往往摘完果子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董庆国说,时下摘果虽温度适宜,但叶片上的露水也能将衣服湿透,有些果农无奈只好穿上笨重的雨衣。

“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上山摘果,太辛苦了,遭不了这个罪。”董庆国说,如今,村里种植无花果的大都是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村民,他们一年到头没有其他收入,只能守着这几亩无花果,在无花果成熟的季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

进城之路

8月31日凌晨3点半,海西头村村民车维清和老伴早早就守候在“无花果公交专线”站点,他们准备把无花果带到城里去,赶早卖个好价钱。一辆小推车,一台电子秤,两个小马扎,约百斤无花果分装两筐,这是老两口带的全部“家伙什儿”。

站点上,带着无花果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扁担挑着的,竹筐装着的,泡沫箱装着的,小桶提着的,每个人都尽力带上更多的果子。他们和车维清老两口一样,也是准备进城卖果的。

清晨不到5点,公交集团城郊分公司司机于启龙开着“无花果专线”公交车,来到了位于泊于镇海西头村的公交始发站点。这趟公交车,是公交集团为方便果农卖果特地开设的。“多亏了这趟公交车,真是解决了我们的一个大难题啊!”58岁的车维清说。

车停下不长时间,车里每个座位上,每块空地上,就摆满了一筐又一筐的无花果。村民们都很自觉地为无花果“让座”,以便让更多无花果能带上车。“人有个地儿站着就不错了。”他们说。

当天6时40分许,经过1个小时20分钟的公交旅途,车维清和老伴到达了目的地——市区一处公交站点附近。车维清的腰背受过伤,不能提着无花果筐到处走,就在站点附近售卖,老伴则与村里其他几名妇女一起流动售卖。

在卖果期间,车维清一直有些担心,就怕这儿不允许卖无花果。“果农不容易,一年到头就靠这点卖果的钱。如果卖不完,不仅赶不上回家的公交车,果子当天也就烂了。”他说。

对于车维清的担忧,环翠区城管执法部门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了他们的无奈。“每年无花果成熟季节,我们在维护市容方面也有不小的压力。”他说,尽管如此,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还是比较温和的,对果农以劝导为主,只要不在主干道上、不妨碍交通,他们也不会为难果农。

中午时分,车维清和老伴卖完无花果,然后就带着卖果所得的几百元钱登上了回家的公交车。第二天天凌晨,他们还要继续摘果,继续坐公交进城卖果,直到无花果收获季节结束。

和车维清老两口不同,董庆国和老伴把自家的无花果卖给了来村里收果的果贩。去城里卖,跟村头收购价相比是翻番的。只要有能耐的,都上城里卖果了。”车玉坤说。

成熟的无花果,如果当天不摘,就会烂在树上;摘下的无花果如果当天卖不掉,当晚就会腐烂。在无花果收获季节里,海西头村很多村民都是摘下了果子就得考虑怎么卖,卖完了又得马不停蹄上山摘。而愁卖果,已成为困扰“无花果村庄”两代人的问题。

“谁家的儿女要是不帮忙卖果,道义上就过不去,尽管工作忙,儿女们也都想尽办法帮帮家里。”海西头村一名年轻村民说,每年无花果一成熟,朋友圈、微信群、QQ群、社区论坛,总有卖无花果的“刷屏”,这其中很多都是帮家里销售无花果。

取舍两难

和海西头村一样,荣成市埠柳镇蓦驾山村也载有大面积无花果树。“大约有七八百亩吧。”蓦驾山村村主任孙佑林说,和不少农村一样,他们村里的青壮年也大部分出门谋生了,采摘经营无花果的只剩下岁数比较大的村民。

“人人都知道无花果是好东西,抗癌、保健,口感好,绿色无公害,市场这种水果的需求也比较大。”孙佑林表示,然而,无花果有不便保存和运输的特点,村里的多数无花果,还是靠商贩来村头收,价格也自然比市场价差许多。

据了解,我市在经区的泊于镇、崮山镇,荣成的港西镇、埠柳镇,都种植有大面积的无花果树。据收果商贩曹先生讲,无花果不便保存和运输的特点,让威海无花果辐射范围极小,大都只能局限在威海周围的烟台、青岛等比较近的地区。

果子不便保存,卖果难也就成了大多数村民面临的问题。卖给村头收无花果的商贩,坐公交车或者自己驾车到城里卖果,通过快递销往外地,或者是卖给本地收购无花果的企业,田间地头搞无花果采摘……这都是村民们售卖无花果的方式。

然而,尽管摘果辛苦,卖果也辛苦,但大部分村民们还是觉得,种无花果比种粮食强多了。

董庆国算了一笔账,今年无花果收购价每斤两三元,盛果期每天摘200斤,就能有400多元的收入。秋果期持续大概2个多月,再加上数量较少的春果,好年景里,他家四亩地一年收入能在两三万元,这是种粮食远远不能企及的。

除了收入比种粮食高,种植无花果还不需要像种粮食投入那么大。“种粮食既要化肥钱,又要除草,又要杀虫,产量又可能不会太高,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董庆国的女儿说,而无花果管理起来非常方便,它不招虫,不需要使用农药和杀虫剂,这无疑也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