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李特 长征故事·人物篇:全程走完红军长征的外国人李德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解读专家: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央广网10月4日消息 参加过红军长征的外国人李德,笔名华夫,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他不仅亲历红军长征全过程,而且是长征的重要决策者和初期主要指挥者,堪称研究长征无法回避的人物.李德是德国人,他在苏联军校毕业以后来到中国,1933年9月到达中央苏区.担任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博古对他非常信任,授予他军事指挥权.所以李德就照搬国外指挥方式和作战打法,搞堡垒对堡垒,搞短途突击,所以使中央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当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解读专家: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央广网10月4日消息 参加过红军长征的外国人李德,笔名华夫,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他不仅亲历红军长征全过程,而且是长征的重要决策者和初期主要指挥者,堪称研究长征无法回避的人物。

李德是德国人,他在苏联军校毕业以后来到中国,1933年9月到达中央苏区。担任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博古对他非常信任,授予他军事指挥权。所以李德就照搬国外指挥方式和作战打法,搞堡垒对堡垒,搞短途突击,所以使中央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当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后来不得不进行长征,他是参与了长征的策划和导演的。

在长征途中,特别是湘江战役,由于指挥上的失误,加上国民党的重兵围堵,使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所以湘江战役以后,红军广大指战员对李德,对中共中央的负责人博古很有意见,因为在指挥上的失误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转兵,到黎平会议就正式做出了向国民党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原来是准备到湘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因为这个时候国民党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意图,所以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决定改变战略方向,向贵州前进。

后来强渡乌江以后攻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批评了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批评了李德的“瞎指挥”。遵义会议后,确定了以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接受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所以遵义会议以后,李德基本就退出了指挥的岗位。

到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李德就调去红军大学,但是李德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张国焘打击他、排斥他,所以他对张国焘后来的分裂红军、分裂党中央的做法很不满意,他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为,也跟张国焘行为进行了斗争。

后来在红军大学,当时担任红军大学教育长的是原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李特,李特也是在苏联留学回来的,李特和李德他们也认识,关系也可以,但是李德对李特这种专横跋扈的作风很看不惯,另外对他支持张国焘这种做法,特别李特当时要求参加左路军,就是跟党中央毛泽东他们这个左路军有四方面军的一部分部队,李特就要求这部分部队回到左路军去,跟张国焘南下,所以李德对这个很不满,就跟李特吵起来了。他们正在吵的时候,毛泽东就过来劝架,但是李特专横跋扈惯了,李德也知道这个人,李特就挥舞拳头,好像要打毛泽东的样子。这李德一看形势不好,马上就把李特抱住,要制止他,怕伤害到毛泽东,这时陪毛泽东来的彭德怀也表扬了李德,说李德这次做得不错,表现很好。

后来李德就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一直到1939年他才去了苏联,在苏联他又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1953年之后他才回到了德国,他在70年代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中国纪事》,他在《中国纪事》里对中国的长征给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红军--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队的全体战士伟大的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的热情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