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和他的《城市论》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进入21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城市化挑战,推进城市科学发展,已成为城市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原浙江省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著的<城市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城市论>出版后,人民出版社专门召开<城市论>出版座谈会.与会领导.专家认为,<城市论>以世界城市发展为背景,立足杭州实际,用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来解剖城市.研究城市,视野开阔,理念新颖,结构宏大,体系完整.作者在科学发

进入21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城市化挑战,推进城市科学发展,已成为城市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原浙江省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著的《城市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城市论》出版后,人民出版社专门召开《城市论》出版座谈会。与会领导、专家认为,《城市论》以世界城市发展为背景,立足杭州实际,用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来解剖城市、研究城市,视野开阔,理念新颖,结构宏大,体系完整。

作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一整套既具有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适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杭州特点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既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主任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已成为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城市论》的出版,代表了杭州对城市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思考。第一,《城市论》的出版兼具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天时来看,本书出版正值两个关键时刻,一是中国城市化正处在超过或接近50%,即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关键时刻;二是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刻。

从地利来看,杭州不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还有湖、有江、有山、有河、临海,所有的地理元素一应俱全,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从人和来看,城市是人和谐群居的可持续发展形式,而杭州是一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典范城市。

第二,《城市论》是作者对城市的多视角、立体式图解。作者从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出发,从五个不同的视野对城市进行了描述。一是城市学家的视野。在城市的地位、挑战、定位、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群、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篇章中,作者充分阐述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

二是城市管理者的视野。作者在城市的环境、经营、管理、土地、社区、法治、公共治理、三农、农民工等篇章中,对城市化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如何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核心观点是和谐发展。

三是城市建设者的视野。在城市的建设、产业、交通、住房等方面,作者讲述了如何把杭州建设成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之城”。四是城市功能开拓者的视野。作者在城市的文化、教育、人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的软实力提升,以及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发展的思想。

五是城市欣赏者的视野。作者以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对杭州的历史文化,以及蕴含其中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特色进行了深刻论述,其中以“城市的水”最为典型。

第三,作者本身也是《城市论》的践行者。三个具体例子可集中体现这一点。一是西湖的综合保护。通过综合保护,西湖恢复了当年的水域面积,使杭州山水居于城市之中,“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特点得到进一步彰显。二是杭州立体式的特色交通解决方案。

可以概括为“铁公机自水地”全面发展。“铁”是指铁路,杭州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公”是指四通八达的公路。“机”是指目前正在扩建的萧山国际机场。“自”是指自行车,特别是杭州的公共自行车非常有特色。

“水”是指越来越发达的船运、水运,特别是运河整治开通了水上巴士。“地”是指地铁,杭州地铁的发展布局和气势非常宏大。三是对教育的支持,尤其是在城西建设和谐杭州示范区。和谐杭州示范区体现了城市综合体的理念,它的建设,对浙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紫金港校区附近的西溪湿地设计建设以及正在建设的杭师大新校区等,都体现了湿地书院的风格。实际上,整个示范区的发展也体现了城市综合体的理念,是一个很好的和谐创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