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黄冈团风县林家大院三虎(林彪、林育英、林育南)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七尺躯.  从百度中搜索出来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湖北儿女.黄冈儿女.向先烈致敬!中共领袖集体为张浩抬棺送殡:毛泽东(抬棺者第一人).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第二人).杨尚昆(第四人)为张浩抬棺.右第一人为张浩夫人涂俊明,右第二人林汉雄.1939年,毛泽东.张浩(林育英).林彪的合影.   林彪(1907~1971),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七尺躯。

  从百度中搜索出来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湖北儿女、黄冈儿女。向先烈致敬!

中共领袖集体为张浩抬棺送殡:毛泽东(抬棺者第一人)、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第二人)、杨尚昆(第四人)为张浩抬棺。右第一人为张浩夫人涂俊明,右第二人林汉雄。

1939年,毛泽东、张浩(林育英)、林彪的合影。

   林彪(1907~1971),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林彪原名育容,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区林家大湾。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改名林彪,入黄埔军校,在校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11月从第四期毕业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排长,曾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中讨伐孙传劳和进军河南的战斗。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在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营长、团长。

1929年初,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任第一纵队司令员。

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

1932年3月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率部作为红军主力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和长征。

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与聂荣臻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1938年3月2日行军路过山西隰县千客庄,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返回延安。

同年冬赴苏联就医。

1942年1月回国。

1945年 6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延安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

1946年1月,部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月,指挥所部在辽宁彰武和法库之间的秀水河子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一部。这是民主联军在东北反击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歼灭战,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1946年7月主持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由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简称“七七决议”),强调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指挥在北满的民主联军进行三下江南(指第二松花江以南)战役,和南满的民主联军组织的四保临江(在吉林南部)战役南北呼应,使国民党军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陷入被动。

1947年后,与罗荣桓等指挥夏、秋、冬攻势,大量歼灭敌人,迫使国民党军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互不相连的大城市中。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中央军委的指导下,与罗荣桓等指挥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

1948年11月,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平津战役,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

1949年春,指挥所部进军中南。

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12月改称中南局)书记、华中军区(12月改称中南军区)司令员。

至1950年4月,指挥所部,在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的配合和华南游击队的策应下,先后进行了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解放海南岛等战役,解放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

1951年任军委副主席。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5年4月,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

1958年5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1959年9月任国防部长,随即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常务工作。

林育英

   林育英(1897—1942)化名张浩,字祚培,又名林仲丹。林彪的堂兄,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北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长期在上海等白区工作,曾两次入狱,两次赴苏联。

 1933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张浩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张浩担任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训处主任,不久改称政治委员。后因病离开前线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工委副书记,曾主编《中国工人》月刊。1942年3月6日,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岁。张浩的葬礼,毛泽东亲自抬棺。

   林育南(1898年—1931年2月7日)革命烈士。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早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5年,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17

年10月参加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

  1918年5月,积极参加武汉学生反对北洋阀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条约《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

  1919年3月,与同学胡业裕等在中华大学发起组织“新声社”,出版《新声》半月刊。“五四”运动爆发,与恽代英、陈潭秋等组织和领导武汉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为武汉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同年6月,受武汉学联的委托,前往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工作。不久,回到家乡,在八斗湾创办浚新小学。1920年春,与恽代英等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同年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常去北京大学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起研讨马克思学说。

  1921年7月,与恽代英等在黄冈浚新小学发起组织“共存社”。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林育南在湖北转入地下斗争,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代书记。

  1927年底赴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1929年11月在上海参与筹备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继续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任编辑委员会负责人、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

  1930年起任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

   1931年1月17日,他同何孟雄、李求实等在上海在上海东方旅社研究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问题,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林育南经受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对党忠诚,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崇高品格。

   1931年2月7日,林育南与何孟雄等24位共产党员与革命者,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