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李银河粗俗不堪 王小波李银河照片

2018-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下至真文字,人间至亲情感.这本由王小波的胞兄王小平博士撰写的回忆录,以零距离的胞兄视野,向我们披露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少年史,他如何从艰难的时世走来,登上了时代的思想巅峰.作者与王小波既是手足兄弟,也是心性相通的知己.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原生态地描绘了一个落难的多子女家庭里,孩子们艰难却也不乏快乐的成长历程,作者和小波作为一对投契的兄弟,经历了自由不羁的童年与少年岁月,也经受了青春凶猛的年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关于兄弟情谊的书,也是关于一个知名艺术家心灵成长史的著作.在我芜杂的童年回忆里,成

天下至真文字,人间至亲情感。这本由王小波的胞兄王小平博士撰写的回忆录,以零距离的胞兄视野,向我们披露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少年史,他如何从艰难的时世走来,登上了时代的思想巅峰。作者与王小波既是手足兄弟,也是心性相通的知己。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原生态地描绘了一个落难的多子女家庭里,孩子们艰难却也不乏快乐的成长历程,作者和小波作为一对投契的兄弟,经历了自由不羁的童年与少年岁月,也经受了青春凶猛的年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关于兄弟情谊的书,也是关于一个知名艺术家心灵成长史的著作。

在我芜杂的童年回忆里,成方街是个频繁出现的地名。那儿有个旧北京的四合院,前后两进,当年属于何人已不可考,但在20世纪50年代,已是教育部的财产,住进了许多人家,所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杂院。那地方应该在复兴门一带,后来在拓宽马路时被拆掉了。王小波就在1952年出生在这里。

那个院子,用任何标准来看,都是不够雅观的,绝非一个诗人培养浪漫情怀的地方。当时不讲计划生育,家家都生有一堆孩子。在我们家,小波已经是第四个,但我们父母还远没有收兵的意思。加上姥姥,大舅,小姨,一共九个人,都住在西房的两间屋里,其拥挤吵闹可以想见。

在他出生前两三个月,我们家遭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我父亲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按我母亲的说法,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只是遭受无妄之灾,被教育部判定为阶级异己分子,并且丢掉了党籍。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这种悲哀会无可避免地影响腹中的胎儿,所以小波生下来的时候,带有一系列先天不足的特点,有些特点影响到他的一生。他软弱无力,天生平足,所以远行时容易疲劳。他没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时常嘴唇发紫,似乎是心瓣闭锁不全。他后来因心脏发病英年早逝,毛病在胎中便已落下。

小波有一个封面半蓝不黑的大笔记本,通常塞在他的褥子下面。他就在这个本子上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在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一天,我父亲四川老友的儿子北辰带了一个女孩上我们家来,这个女孩就是李银河。本来她是慕我父亲之名而来,后来听北辰说小波在写小说,就钻进我和小波住的小黑屋里,把小波的大本子翻了出来。李银河看了《绿毛水怪》之后,被其中潜藏的才气打动,从此和小波开始往来,不久竟谈起了朋友。

他们这段恋情说来很有点传奇色彩,因为他们当时的处境差别甚大,小波尚隐身蒿莱之中,而李银河已经走在通向庙堂的升天阶梯上。

说起来李银河的父母和我们父母都是八路出身,但此八路不同彼八路,我们的父亲中道折翼,被打入了另册,所以小波和银河在家世背景上有霄壤之别。当时小波在街道厂当一个小工人,处在社会底层,而李银河已然在山西大学毕业,分到国务院政研室工作,在中南海里上班。事情还不仅如此,当时李银河年纪轻轻,已经在中国政坛上出了名。据小波说,她是全国关心政治的青年的偶像,每天寄来的读者来信要用麻袋装。应该说,在李银河身上存在一种侠女气质,或者说,有一种追求传奇色彩的浪漫情思。

按照普通人的观念,李银河的声名地位十倍、百倍于小波,但她却说她自己算不了什么,小波才是天才。小波写出的作品,她是第一个叫好者。太好了,没人能写得这么好,这些热烈的夸奖极大地鼓舞了小波的信心。他们二人都鄙视世俗生活,对市井生涯,特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凡庸小事视为畏途,所以一拍即合,共约要振衣千仞之岗,过一种超脱世情的高尚生活。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浪漫精神中结合,这就是说,结婚成家了。他们二人都无心张罗俗事,按一般标准来看,他们的日子过得潦草之极,也就是没饿死而已。婚前,他们就商定了要长久地过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决定不要孩子,以避免被缠入凡庸琐事中。后来他们二人都到美国读书。按照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人生苦短,所以要秉烛而游。虽然手里没多少钱,他们还是以最节省的方式游遍全美。他们二人游完美国,接着又游遍欧洲。

【免责声明】本文均由网络转载收集,与可可黄金网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某些 新闻影响到事件本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或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