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卖水交首笔党费养病省钱建烈士墓【3】

2018-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75岁的徐文惠老人,是徐海东的6个孩子中陪伴他时间最长的.5月4日,徐文惠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父亲要求非常严,不许子女搞半点特殊化,父亲说过,"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人家什么样你就什么样".女儿徐文惠:父亲对家人抠门对家乡慷慨1935年,徐海东和一直在长征路上照顾自己的女护士周东屏结婚.徐文惠说,12岁参加红军的母亲身高不到1米5,但非常要强,人也很善良."1949年爸爸在大连休养,5月份武汉刚解放,妈妈觉得徐家为革命死了那么多人,就想请当时的湖北******叔叔帮着寻

今年75岁的徐文惠老人,是徐海东的6个孩子中陪伴他时间最长的。5月4日,徐文惠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父亲要求非常严,不许子女搞半点特殊化,父亲说过,“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人家什么样你就什么样”。

女儿徐文惠:父亲对家人抠门对家乡慷慨

1935年,徐海东和一直在长征路上照顾自己的女护士周东屏结婚。徐文惠说,12岁参加红军的母亲身高不到1米5,但非常要强,人也很善良。

“1949年爸爸在大连休养,5月份武汉刚解放,妈妈觉得徐家为革命死了那么多人,就想请当时的湖北******叔叔帮着寻找我大姐,没想到连同二姐也找到了,妈妈就把大姐和姐夫、二姐一起接到大连。”

大姐徐文金夫妇在大连生活一段时间后,丈夫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两人想回大悟。徐海东说:“我尊重你们的选择,我的女儿不是不可以做农民,那就回去当个好农民。”

就这样,徐文金在家乡当了一辈子农民,她生了4男1女,孩子的名字都是徐海东取的,他们至今生活在当地,两个儿子还入了党,一个儿子在部队当了7年兵。

二姐徐文玉读的是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

徐海东对孩子们的要求非常严,公家为他配的专车,他从来不让子女们乘坐。徐文惠记得,当年她和哥哥徐文伯、二姐徐文玉在大连读小学,为了赶7点钟的早自习,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吃完早饭后搭电车去学校,下午放学也是自己坐车回家。

“爸爸说,‘我给人民做了点事,负了伤,这个车是党和人民给我用的,不是给你们用的,你们和普通的劳动者是一样的’,我们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徐文惠说。

就连公家配发的信封、信纸、墨水,徐海东也一律不许孩子们用,而是给钱让他们自己去买。

徐海东还教育子女,钱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家的钱,私人是不能花的;一种是自己的钱,但也不能随便乱花。

徐文惠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每笔钱记账的习惯,“小时候3分钱的冰棍儿都得记账,长大后就习惯了不乱花钱。对我的子女,我也是这样教育他们。”

对自己的家人,徐海东从来都把他们当作普通人一样对待。

1960年困难时期,有人劝徐海东把他在大悟的二姐接到城里,他说:“这可不行,如果我把二姐接来,那人民怎么办?那么多人都挨饿,光为我们家不行,都要同甘共苦。”

徐文惠当时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读书,她也跟大家一样,肚子饿的时候经常吃柳树叶,在农村劳动时跟大伙一起下田,“我就在那时候得了肾盂肾炎、浮肿病,但也不敢告诉父母。爸爸要求特别严,不许子女搞半点特殊,他说,‘我不会给你钱买高价的东西吃,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人家什么样你就什么样’。”

拿自己养病节省下来的钱建烈士墓

徐文惠于1939年出生,她4个半月时,在延安的徐海东被派到新四军工作,***化装成他的秘书,他们带着54名干部到华东去。“当年哥哥2岁多,一路上爸爸带着他,妈妈和少奇伯伯换着抱我,跟着部队一起走。”

兄妹俩每年过年都会收到父母战友给的压岁钱。到1949年时,徐海东把这些钱全部收走了。徐文惠说:“都是大银元,是我们的私房钱,可爸爸说,要用它在家乡买地建烈士墓。”

战争时期,徐海东家失去了66位亲人,其中近亲27人,远亲39人。尽管他们都是为革命牺牲,但徐海东认为,为他们修墓是“自己家的事”,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他拿出自己养病和老战友送的钱,加上子女得到的压岁钱,于1949年10月在家乡大悟建成“徐海东亲属烈士墓”。

徐海东1970年去世时,除了一些书和照片,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徐文惠说:“父母觉得,培养我们有知识有文化,把身体搞好,就是给我们的革命本钱,就是遗产。”

徐海东对家人“抠门”,对家乡却很慷慨。新中国成立不久,徐海东找安徽省要了40多万株茶树种到大悟,如今这些茶树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树”。后来,他还筹资修通了从大悟到武汉的公路,帮助家乡建起了烟厂、化肥厂、榨油厂。

这些年来,徐文惠一直积极为父亲搜寻史料,出版纪念文集,宣传红色历史文化等。如今,徐文惠牵头成立了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并担任会长,她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人民军队光辉的历史,宣传和继承父辈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