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徐东海 徐海东为何最恨蒋介石 他指着66座墓碑忍不住哭了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徐海东是武装斗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区域的代表,也是一员得力猛将.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徐海东的传奇

徐海东是武装斗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区域的代表,也是一员得力猛将。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徐海东的传奇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壮丽的武装斗争的史诗。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出生在湖北黄陂县夏店的一个陶工世家。

徐海东从小就在贫困中生活。1925年,有一位家乡籍的共产党员吝积堂从武汉学校回来,向他传授革命道理。徐海东知道了过去受穷的原因是受军阀和地主压榨,便到武汉找了一份码头上的差事,并且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挑着瓦盆到外乡卖不出去,冻饿交加晕倒,幸亏一位农妇给了碗热粥才能活下来。苦大仇深的他,一听到共产主义的宣传,便会为改变自身和本阶级的地位而顽强战斗。国民党当局不但镇压这些反抗者,而且对他们的家属也进行株连报复。

美国记者斯诺于1936年到陕甘苏区采访徐海东时,异常吃惊地听到"国民党军一共杀了徐家66 人",他的"27个近亲,39个远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给杀了",斯诺就此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的阶级战争。

蒋介石任武汉"剿总"司令时,在鄂豫皖边区实施残酷的 "三光"政策,由此大别山区成为坚持革命武装斗争最长的地区之一,红四方面军撤走后建立了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又建立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中这里又建立起新四军的江北部队和五师。正是由于有徐海东这样的成长于鄂豫皖血泊与烽火中的老战士,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在党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荣的一笔。

红军初建时,徐海东虽担任过正规军的班长、排长,但由于缺乏组织大部队的经验,是靠边打边学,用鲜血换来的学费。当时部队火力很差,农民战士大都缺乏战斗经验,他从当队长起,直至当军长,都在最前线指挥,并且亲自带兵冲杀,先后9次负伤。当副军长时,他在火线上被子弹打入左眼底,由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昏迷5天才醒来。

当时,由于环境残酷,经常出现叛徒,某些领导人盲目地乱搞 "肃反"。徐海东为人耿直,一次,在省委会上当面批评书记指挥错误,有人便想给他扣上"反革命"帽子。他得知后,感到不如战死落得个光荣,于是留下文件,挥舞大刀率警卫队带头向敌人冲锋,一举打垮了一个旅。战后,那位书记来找他,非常激动地拉住他的手称赞连连,并对大家说:"我不死,不许再有人说徐海东有问题。"此后,党内再没有人怀疑徐海东对革命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