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史袁珂 神话学家编写中国神话辞典 收录法海、白娘子

2017-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神话传说>,袁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12月第1版.<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修订版),袁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1月第1版.袁珂中国神话材料

《中国神话传说》,袁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12月第1版。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修订版),袁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1月第1版。

袁珂

中国神话材料散碎的特点,这是只要初涉神话研究领域的人都知道并且承认的。它散碎的情况,照旧的图书分类法,简直可说是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而且有些资料,还须求之于书注,或类似书征引的佚亡古书,或古书的佚文。

而资料本身,又有文字的脱、误、倒、衍、正文入注、注入正文……需要加以校勘、订正;又还有文字的涵义,旧来注家注释错误或注释含混,需要加以确切的新诂。有了这些复杂的情况,就给我们提出一个研究对象的问题。

1972年起,我就想干脆编写一部《中国神话词典》,以容纳所收集的资料,同时,在编写的过程中做些初步研究。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如果说,要建造一座中国神话的殿堂,需要许许多多适合这座殿堂要求的特定的砖瓦,那么,《中国神话词典》所选择编写的若干词目,就是建造这座殿堂所用的特定的砖瓦。自然,要使殿堂建造成功,建造者还得花费许多心血和劳力。

作为词典的一个词目,这些“砖瓦”是经过编写者初步加工的,包含编写者的认识和见解,也可说是编写者对中国神话的初步研究。但却无碍于研究者利用它们作进一步探讨,因为每一个词目里所包含的仍多是原始的神话材料。

开始编写这部专科性质的词典,确也感到“前无古人”,无所参考和依傍。遇到一些困难,走了一些弯路。起初曾打算用语体文作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叙述,尽量减少直接引用原文。试编写了两三条,看来却总觉得浮浅空泛,很不像样,编写不下去。

由于中国神话材料散碎,问题多端,实在不是用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把某一词目解说得清楚的,还是必须引用原文,而且往往还须采自各书的不同原文资料。这样也试编写了两三条,就觉得果然内容比较充实,根据确凿,看来不是在编谎。于是决定以直接引用原文为主。在引文之间,有时则用一些浅近的文言作陈述语或解说语。

下一步是搜集并选择词目的问题。我手边有一部1936年出版的《辞海》,里面有一些属于神话性质的词目。顺手一翻核,就在三画的“大”部里翻检到了这么两条:一条是“大人”,另一条是“夸父”。一看它的解释,却远不能满足《神话词典》的要求。

例如“大人”,它的解释共有六种:首先是“有德者之称”,然后是“有位者之称”、“地方长老之称”、“尊长之称”、“占梦之官”,等等。第五种是“巨大之人”,这才是符合《神话词典》要求的神话性质的解释,然而列在第五。

所引解释的根据也很简单,仅举《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之山者,有大人之国”一条,自然是很不够的。又如“夸父”,旧《辞海》先引《吕氏春秋·求人》高诱注,将它释为“兽名”,再引《山海经·海外北经》郭璞注,释为“神人之名”。

其实“夸父”本来就是“神人之名”,《吕氏春秋·求人》里所说的“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的“夸父”,也当是“神人之名”,不是“兽名”,高诱注是注释错了的。

固然“夸父”一词在别的地方也算是“兽名”,但却是特定的某种“兽”的“名”,而不是笼统一般的“兽名”。此兽为何?即猿猴是也。这些都是旧《辞海》的编写者在神话释义方面没有弄清楚的,所以不能满足《神话词典》的要求。

但属于神话性质的词目,里面究竟也还有一些,这些词目以及它们的解释,也还大略可供参考。而大部分的词目,却是旧《辞海》里所没有的,必须新选新写。于是,我就先从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山海经》里选取词目,先择其简单易释的,次及比较复杂须引资料加以解说的,一遍又一遍地选取编写了几遍,《山海经》所有的词目差不多选取编写尽净了。

然后再选《楚辞》,尤其是屈原所作的《离骚》、《天问》、《九歌》、《招魂》、《远游》篇里的词目,差不多也都列入了《神话词典》的范围。

这里面有许多词目是和《山海经》重复的,重复的自然并为一条作解释。其次乃及于《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诗经》、《左传》、《国语》、《搜神记》、《拾遗记》等,用的大体上也是这种办法。在编写词目的时候,我早年积存的几匣子资料卡给我的帮助很多。

起初,我目光所及,大都偏于古代神话。以后,经过几次对词目的修订增补,才逐渐感到,中国历史既然是这么悠久,在悠久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新的神话、新的富于神话意味的民间传说繁衍滋生。事实确也正是这样。

难道“沉香救母”的“沉香”、“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白娘子”,以及相关的一些词目,如“法海”、“华岳神女”等,不应该作为《神话词典》的词目而列于其中吗?难道仅仅因为它们产生的时代比较晚就应当遭到摒弃?若真是这样,那么《神话词典》就太狭隘,也太不完备了。

在编写中,我对神话的认识起了变化,逐渐从狭义领域走向广义领域。自然,词目选编的视野和范围就随之而扩大了。既然有着这样丰富的内容,原来的书名显然已不能概括,故又改名为《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作为中国神话学史上最杰出的第三代神话学家,袁珂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从这些零碎的材料中,通过收集、整理、梳理、分析,并构建出神话的轮廓,使那些在时代的流变中因被误认为圣君,或被误认为凶神,或被拔高为创世神而彻底失去了本来面目的神话人物各归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