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是哪朝哪里人
骆宾王是哪朝哪里人
义乌(婺州义乌),位于我国浙江中部的一个县级市,在1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19年,在一个叫骆家塘的小村子里,出了个名震天下,才华横溢的文人志士,这个人就是骆宾王。
骆宾王故乡
骆宾王家世渊博,在义乌也是个姓氏大族,他的祖父还曾经是官吏,父亲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才子志士,虽然他出生的时候家道中落,可是良好的家庭环境还是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七岁便能做出《咏鹅》这首诗,可是等到入朝为官之时,却是长期的怀才不遇。22岁考试名落孙山之后,又做了权门幕僚,可是很快就遭人排挤,丢了官职,后来骆宾王对于武则天气愤不已,认为她宠幸奸佞,残暴不仁,十分的希望匡复李唐天下。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先声夺人做了《讨武氏檄》。
李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已经兵败被乱军所杀,也有人说他是遁入空门,更有传言说他自杀身亡,但最后,他终究没能回到他的出生地。而他在义乌骆家塘的族人出逃到现在的李唐《也称李塘》,从第一代迁到李唐算起,骆宾王的后人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1900多年,即使是后来发生战乱,他的后人依旧守着他出生的地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来以作为骆宾王的后人为荣自豪。
而如今在李唐的附近,有一座颇具规模的骆宾王园林,成为一个以纪念骆宾王为内容的景色圣地。
骆宾王做咏鹅诗的故事
人们对于骆宾王这位伟大的诗人耳熟能详,大多都是因为他那首家喻户晓的“咏鹅”,很多人正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而称他“神童”。其实并不足为奇,因为这首诗的创作时在骆宾王7岁的时候。
骆宾王图
据说,骆宾王家附近有一个池塘,每到春天柳条拂面,柳树的倒影在水面上熠熠生辉,鹅群在睡眠上格外惬意,景色引发人无限的遐想。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因为有一天骆宾王家中有客人来访,客人听闻骆宾王的才能想故意设一道难题给他,借用这个池塘给他出了一题,结果年少的他并没有怯场,思索了一会儿便作出了这首《咏鹅》。
这首诗无非是一首佳作,诗中动静结合,颜色的对比和线条的勾勒,引发人无限的遐想,鹅的形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心生向往。第一句的三个“鹅”,循环往复突出了对鹅的喜爱,而第二句式写鹅的声音,句中的“曲”字把鹅仰天嘎嘎的叫声十分深动的描绘出来。特别是最后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对偶句,“浮”字写出了鹅在水面上悠然自得静止的状态,而“拨”字则写出了鹅脚掌波动水面嬉戏游泳的状态,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且动静结合,仿佛身临其境。
《咏鹅》无非是骆宾王最著名的诗之一,诗中动与静的结合,以及色彩与声音的巧妙结合给诗增添了许多色彩,完美呈现出了鹅的美妙身姿和形态。
骆宾王讨武檄文的故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写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骆宾王讨武檄文
武曌宅元年间(公元684年),武则天设置了临朝称制,正在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贵族内臣的愤怒和反对,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召集兵马在扬州起兵,想要康复唐朝的大业,骆宾王这个时候已经是李敬业的幕僚之一。骆宾王早就对武则天的统治存在着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宠信奸佞,秽乱后宫,又不守安分,残酷暴力,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曾经多次上书出言讽刺,几次下狱却依旧不肯改变初衷,后来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做了这首《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作为军用的文书,骆宾王确实做到了明理辩师,气势高昂却言辞谨慎干脆利落。
不仅仅表明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君主的罪过,也顺便提醒了这些匡复李唐盛世的人们,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为起兵讨伐武则天做了充足的铺垫,并且将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都激发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调度气氛,激发意志的效果。这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行文流畅,感情饱满,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后世的人们可以从这首词中,认识到武则天的蛮横无理,从里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劲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气,折服人心的作为,至今仍是历史上极有艺术价值的不朽之作。
骆宾王名句都有哪些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虽然出身寒门,可是才华横溢,七岁时就被人称作“神童”,写下惊天之作《咏鹅》,其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至今为人们传诵,并载入现代小学课本,由此可以看出,骆宾王确实不辜负“神童”的称号。
骆宾王像
他为人颇为正直,不惧权势,在武则天光宅元年,曾经为起兵造反的徐敬业做了一首《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其中红写道:“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势滔天、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又多次上书讽刺,被打入牢狱中曾“咏蝉”来比喻自己,写道:“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情高洁,谁为表余心?”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抒发了强烈悲愤的感情,后来出狱弃官,又作诗以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后来李敬业因为讨伐武则天失败被杀,骆宾王自此下落不明。
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所做的诗词大多感情强烈,用词谨慎。“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出自《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用这句话来形容武则天的罪孽,大有天地不容,鬼神不忿的味道,强烈的表达了武则天的罪恶昭著。“相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这是出自他写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暗指两人感情深厚,如胶似漆。
唐朝诗人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曾是青州博昌县令,死于在任期间,而其父死的时候骆宾王还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穷困潦倒中生活。
骆宾王像
直到永辉年间,骆宾王成为了李元庆的府属,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为东台详正学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职,发配到了西域,驻守边疆。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到了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任为武功主簿,之后有过两次升迁,官至侍御史。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对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骆宾王而言,认为女子执政是极为讽刺的,故骆宾王便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的行为,致使他受到了牢狱之灾。在他入狱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释放,被派到临海作县丞,后来他自动放弃官位,过起了云游的生活。公元684年,骆宾王成为徐敬业的府属,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事件,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这篇气势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义失败,被诛杀,骆宾王则下落不明。对于骆宾王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还有一说是骆宾王逃了出来,最后出家为僧。
骆宾王七岁便能写诗,被人称为是“神童”,据说朗朗上口的《咏鹅》正是他七岁时候作的。骆宾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较出名的是初唐时期较为罕见的长篇《帝京篇》,在当时被认为是千古绝唱。骆宾王在五律诗、骈文上也有具有时代意义的代表之作,如《为徐敬业讨武瞾榭》,他的诗作是“初唐四杰”中最多的。
唐朝诗人骆宾王咏雪赏析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含慧明素纂,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春阳。”——《咏雪》。
骆宾王泥塑
咏雪骆宾王指的是骆宾王所写的《咏雪》一诗。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从小的时候就初显才华,所作的诗作大多咏物诗居多。骆宾王《咏雪》这一首诗也是咏物诗里面的代表作。
骆宾王一生都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几次踏入仕途都以失败告终,后面实在没有办法就和母亲一起回了老家,靠种田维持生计,但是日子却越过越难,骆宾王没有办法,只好再次走入官场。但是这一次走入官场也并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所以他写下了很多诗,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仕途无望的悲哀以及对社会的不满,所以他的咏物诗才被世人捧得如此之高。
但是咏雪骆宾王这一首诗却没有什么感情寄托,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这首诗是纯粹的描写景物,也因此显得没有什么寄托,导致这首诗没有什么感染力。但是骆宾王咏雪这一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也是因为它的单纯,将雪景描写的非常俏皮,让人们眼前一亮,弥补了没有感情的欠缺。
骆宾王《咏雪》这一首诗也是骆宾王诗作里面难得的没有参杂自己情感的诗作,也正是因为这诗作的单纯才使得这首诗在骆宾王众多抒情诗里面脱颖而出,被世人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