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骆宾王:骆宾王讨武檄文写的什么战争

2018-0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骆宾王被誉为骆宾王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七岁就已经做出了至今还在流传的<咏鹅>这首诗.作为古人,一般都会有称号,特别是名人.那么骆宾王被誉为什么呢?骆宾王图片说道骆

骆宾王被誉为

骆宾王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七岁就已经做出了至今还在流传的《咏鹅》这首诗。作为古人,一般都会有称号,特别是名人。那么骆宾王被誉为什么呢?

骆宾王图片

说道骆宾王被誉为什么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初唐四杰”之一这个称号。这个称号可谓是对骆宾王极大的赞美,因为初唐时期,诗词非常发达,名人辈出,在这样的环境下,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可见他的才华得到了多么大的肯定。当然除了这个称号之外,骆宾王还有其他的称号。

骆宾王七岁就做出了《咏鹅》一诗,可见他的才华是天生的,所以这件事之后,骆宾王被誉为“神童”。作为神童的骆宾王在才华上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但是才华如此之高的骆宾王在成年后却很不顺利,特别是他的仕途上,可以说是屡屡受挫。

当然,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也好,神童也好,都是因为他的才华在支撑,就是在仕途受挫之后,他在监狱里写的《在狱咏蝉》和之后讨伐武则天的《讨武曌檄》也让世人惊叹于他的才华。可惜他空有一生才华,留下了上百首的以物喻人的诗词,也没有发挥的余地。

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等等称号,都是对他才华的肯定,可是他的才华却只能付诸于对景物变化的描写,却不能作为施展抱负的手段,最后徒留后世人对他拥有如此之高称号的感叹,而他自己却一生坎坷,空留名声。

骆宾王图片

骆宾王的样貌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世也只能通过他的一些图片来看骆宾王的样貌。下面我们就通过骆宾王图片来简单分析一下他的长相。

骆宾王图片

从这一张骆宾王图片中可以看出他正在饮酒,矮桌上放着纸笔,却没有看见字迹。而骆宾王一手拿着酒杯,却没有真的喝下去,眉头轻轻皱着,似乎有什么难题。

通过历史的记载我们知道骆宾王的一生并不顺利,虽然他才华横溢,在初唐时期,他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是他的仕途却非常不顺,在仕途受阻后,他甚至有一段时间是直接和母亲回了老家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这个从骆宾王图片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他即使看似有悠闲的捧着酒杯也无法释怀,依旧带着愁绪。

另外图片中的他眼神比较深邃,看着不知名的地方,一定是在思索着什么,而矮桌上的纸张也能看出,他确实是需要写些什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骆宾王图片中可以看出,骆宾王其实还算是一个闲适的人,但是奈何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就算是他有心退出朝堂,奈何种地竟然维持不了生计,只能再次踏入朝堂,却依旧处于尴尬的地位。

骆宾王图片中的他,永远都是看似闲适实则却优思较重,或许这和他才华横溢却没有用武之地,空有名声在外,却依旧维持不了家中生计的苦闷有关系,但不得不说骆宾王图片中的他将他刻画的栩栩如生。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诗人,字观光,在乌伤城北的一个风景诱人、环境幽美、叫骆家塘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出身寒门,七岁能够作诗,众多人称之神童,《咏鹅》就是当时的作品。他和杨炯、卢照邻、王勃合称初唐四杰。他是汉族人,出生于姿州,也就是现如今的浙江义乌一带。

骆宾王墓

他还曾长时间呆在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骆宾王的父亲是青州博昌县令,在他任职期间去世了,他生活在寓博山,后来移居到兖州瑕丘县,在贫困和落魄的生活条件下度过了早年岁月。后来,他由长安主簿入朝当官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时治理朝政政,骆宾王多次上书反对她称帝统治,因此得罪了她,最后被关入狱中。骆宾王在狱中写了著名的《在狱咏蝉》。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也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计划谋反,骆宾王成为他的幕僚,并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等机密文件。在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兵失败被杀害了,而骆宾王则下落不明。

在他的一生中有两条路,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虽说他作为一名官吏在从政这条道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可是他在诗人这条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而这两条不同的人道路也可以说是相互应影响的,当政治呈现出下降趋势的时候,他的文学成就就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作为一名既是历史人物又是诗人,格外引人关注。

骆宾王讨武檄文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写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骆宾王讨武檄文

武曌宅元年间(公元684年),武则天设置了临朝称制,正在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贵族内臣的愤怒和反对,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召集兵马在扬州起兵,想要康复唐朝的大业,骆宾王这个时候已经是李敬业的幕僚之一。骆宾王早就对武则天的统治存在着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宠信奸佞,秽乱后宫,又不守安分,残酷暴力,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曾经多次上书出言讽刺,几次下狱却依旧不肯改变初衷,后来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做了这首《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作为军用的文书,骆宾王确实做到了明理辩师,气势高昂却言辞谨慎干脆利落。

不仅仅表明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君主的罪过,也顺便提醒了这些匡复李唐盛世的人们,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为起兵讨伐武则天做了充足的铺垫,并且将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都激发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调度气氛,激发意志的效果。这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行文流畅,感情饱满,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后世的人们可以从这首词中,认识到武则天的蛮横无理,从里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劲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气,折服人心的作为,至今仍是历史上极有艺术价值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