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为什么帮刘备 为什么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才答应?

2017-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三让"是演义故事,要说明白这事,只能请罗贯中先生还魂讲解,现代人也可以请罗上身说说鬼话. 第二,史书上,<先主传>说了这事,也就一次

第一,“三让”是演义故事,要说明白这事,只能请罗贯中先生还魂讲解,现代人也可以请罗上身说说鬼话。 第二,史书上,《先主传》说了这事,也就一次“让”。陶谦临死前,给别驾糜竺留了遗嘱,请刘备接管徐州。陶谦死后,糜竺等人去请刘备(当时刘备应该在小沛)来接管,刘备不敢答应。

后来经过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刘备才答应。 陈志《先主传》:(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陶)谦死,(麋)竺率州人迎先主(刘备),先主(刘备)未敢当。

第三,“让”是一种美德,政治美德。 献帝派徐璆给曹操送上丞相印绶时,曹操也说:“徐先生,我何德何能啊!这个丞相还是让您来当吧!”徐璆一听,赶紧推辞:“别别别,还是曹公您功高盖世啊!

鼎助汉廷!您应该当丞相的!”。这你一让我一让,曹操这才同意当丞相。如果不让这么一下,会有人说曹操的“吃相难看”的。 建安初,曹操迎了献帝,自己当了大将军,然后给袁绍封个太尉,袁绍气不过,坚决不要,退给陈纪,陈纪也不敢要啊!

陈纪估计心想:你们两个大佬斗气,拿我开什么玩笑! 二年,曹操把大将军退了,改当司空,然后派孔融去邺城给袁绍封个大将军,邺侯。袁绍虽然心满意足,如愿以偿,但是也“让”了邺侯,不要!

——其实用脚趾头都能想象,这个邺侯要和不要,邺城都是袁绍说了算,随意支配的。“让”是一个形象工程! 第四,回到正题。刘备让徐州,也是人之常情。 摆在刘备面前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自身的资历问题。

刘备出身并不高,边地(幽州人),武人(仕途起步就是靠战功),这两个标签就可以把他定位成没有前途的角色。 备粉喜欢提及皇室宗亲、卢植弟子这两个标签,好吧,只好我认为:在刘备入徐州之前,刘备这两个标签基本上没用。

什么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到刘备的时间有二、三百年就不提了,什么刘胜的儿子上百个也不要太出色,就说刘备老乡,刘放,也是皇室宗亲一枚,起步也是在地方当官,关键是人家文化水平高啊,写的书信文辞华丽,曹操看了都心花怒放。

——真正帮刘放平步青云的是文化水平,而不是皇室宗亲这个标签。 备粉也会说,我备也读书啊,汉末大儒卢植的弟子好伐!是是是!但是《先主传》明摆着写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呀!

而卢植是什么人?读起书来,连美女都不看一眼的人!学问大到了后世都进了孔庙的好伐。 就这样,卢植会喜欢刘备?刘备能从卢植哪里学到什么?根本就没有好吧! 所以刘备的起步还是走“拉帮结伙打天下”的方式,听说师兄公孙瓒混得不错,于是还是投奔公孙瓒。

结果,公孙瓒也根本不待见刘备。 公孙瓒喜欢市井之徒,不喜欢士人。理由也是醉人。【常言“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

】据说公孙瓒还跟三个市井之徒结拜,但没有师弟刘备的份。公孙瓒对抗袁绍时,任命了三州刺史(严纲、单经、田楷)和部分太守、县令。刘备属于田楷一队的,还是县令(平原令)。我说刘备不被待见,原因在此。公孙瓒打战又挫,界桥之战后,就成了龟缩状态,后来的胜仗都是防守反击,根本不敢再出兵冀州了。

刘备跟田楷混,要对抗臧洪、袁谭,基本上没出头之日。 机会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曹操打徐州,陶谦请田楷帮忙,刘备这才作为田楷下属之一,抵达徐州,然后留下帮助陶谦。

然后,按照史书分析,刘备抵达徐州时,曹操军断了粮,就撤军了,一伐徐州结束。 陶谦让刘备屯兵于小沛,作为徐州门户,抵挡曹操进军路线(曹操一伐就是从小沛起步)。 等几个月后,曹操二伐徐州时,走的是泰山路线,根本没想跟刘备先过招。

等刘备得到情报后,率军抵达郯县协助防守,与陶谦的精锐部队丹阳军(曹豹领军)合力与曹操军会战,结果又输了! 要不是这时候吕布取了兖州,曹操急忙撤军,我也不知道刘备该怎么办。

后面就是陶谦挂了,把徐州让给刘备。 对于陶谦来说,目的大概是不想让两个儿子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吴书》说陶谦的两个儿子终生不当官,也许就是老爹的遗嘱吧。 对于刘备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质的飞越好吧!

以前都是别人的下属将领的干活,一下子成为了地方军阀老大! 说到刘备的“让”,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方法目的。 “姿态”就是要给外人以“谦卑”的形象,懂礼貌的人都会,例如曹操、袁绍。

“方法目的”呢,目的就是要的是看清形势,看看徐州有多少人支持他。 史书记载的有陈登、孔融的支持。《先主传》写的详细,我就不多说了。 我说的是,其他人对刘备的态度。 陈纪、陈群父子。陈纪脱离董卓控制的汉廷之后,也没去当官,直接带儿子去徐州陶谦处避难了,刘备当了豫州牧(陶谦表),就征陈群为别驾。

按《陈群传》记载,是说陈群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刘备心里肯定是想要徐州啊,所以对陈群的意见也就呵呵了。

郑玄。这位汉末大儒,是卢植的师弟,刘备见到他可以喊声师叔。郑玄也到徐州避难,好了,在这里刘备见到了师叔,肯定得套近乎啊。《诸葛亮集》中就提到刘备与郑玄、陈纪三人谈论治国之道的事,这件事只能发生在此时。

袁涣。这位公族子弟,也是刘备在担任豫州牧期间举荐的孝廉,对于刘备来说,也是脸上贴金的事。臧霸。(感谢魔都的提醒)臧霸与刘备的关系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按照《陶谦传》的介绍,臧霸作为泰山来的流寇,带着一帮兄弟伙接受了陶谦的招安,帮陶谦讨伐黄巾,最终屯兵于琅琊国开阳县(按照曹操二伐徐州的路线,臧霸兄弟伙也没能挡住曹操大军扫荡的脚步)。

刘备接受徐州后,与臧霸私交应该不错。甚至臧霸归顺曹操之后,刘备还作为说客去见臧霸,帮曹操讨要两个兖州叛将。

陈寿只写了陈登和孔融的意见,可能是以为这两位的意见最重要吧,最能打动刘备。 我以为,因为刘备能得到郑玄、陈纪、孔融这些名士的认同,刘备的“卢植弟子”的标签才能发挥效果,才能开始组建出自己的团队,逐渐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