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研究张爱玲 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宁可读她作品也不愿见面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才都是病态的.如果可以接触张爱玲,我宁可读她的作品,也不想见她.因为我怕碰钉子,见了面不知道说什么."从1986年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便开始研究张爱玲,包括她的所有作品.但是,记者问他,"假如可以和张爱玲见面,你是否愿意?"陈子善很坚定地摇摇头,"张爱玲很多疑,所有接近她的人,都会被

“天才都是病态的。如果可以接触张爱玲,我宁可读她的作品,也不想见她。因为我怕碰钉子,见了面不知道说什么。”从1986年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便开始研究张爱玲,包括她的所有作品。

但是,记者问他,“假如可以和张爱玲见面,你是否愿意?”陈子善很坚定地摇摇头,“张爱玲很多疑,所有接近她的人,都会被她认为有所企图。”

昨天下午,陈子善应邀做客金陵图书馆,为市民讲解《张爱玲和小团圆》,和南京的“张迷”们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满满当当的听众群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听众——胡兰成的儿子胡纪元。

《小团圆》颠覆以前的研究

昨天中午的太阳有几分毒辣,陈子善正是这个时候赶到南京。说起研究张爱玲的心得,陈子善说:“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特别的作家,很难以把握。《小团圆》的出版可能会颠覆以前的研究,要让大家重新开始认识张爱玲。尤其需要重新研究的是张爱玲的生平和张爱玲对母亲的认识。

以前,张爱玲的作品里流露出来的是对母亲有一定好感,但《小团圆》里面,女儿和母亲的关系却非常紧张,妈妈把奖学金赌掉了,女儿说要偿还她的钱。仔细想想,追溯到张爱玲的母亲在英国去世,张爱玲不去奔丧,这多少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小团圆》里妈妈蕊秋和姑姑之间是同性恋,姑姑又曾经暗恋表哥,表哥却是个花心大萝卜……张爱玲的妈妈是否像《小团圆》里写的那样?张爱玲的姑姑、弟弟是不是如书里所写的那样?陈子善说,他在阅读《小团圆》时候也非常痛苦,“我见过小说中姑姑、弟弟的原型,我接触到的现实中的人和小说中的很不一样,由于更多的资料还没公布出来,至今留下很多谜。”

堕胎让张爱玲刻骨铭心

“张爱玲去美国,是想和林语堂一样,在英文文学界获得巨大成功。”1945年,张爱玲认为时机成熟了,去了美国,并且和作家赖雅结为夫妻。

“遗憾的是,美国人赖雅是一个过气作家,身体又不好。跟胡兰成很不一样,胡兰成大她15岁,当时胡兰成正当年,而赖雅却是一匹病马、老马,从这点上来说,她真是不幸,而且她要完全负担起这个老丈夫。”

记者注意到,《小团圆》中,写到了一个细节:九莉打胎。陈子善点点头,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也堕过胎,应该是那个老作家的小孩。“张爱玲是一个特别特别敏感的女性,小说中‘九莉’从来不希望有小孩,因为她说怕代她母亲来报仇。”

《小团圆》究竟是不是张爱玲的最后遗作呢?陈子善沉默片刻,表示用最后的遗作一词,并不恰当,因为接下来,张爱玲还有两本英语版的小说要出版,分别是《易经》和《雷峰塔》。

胡兰成儿子也来听讲座

在图书馆,记者见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穿一件白色衬衫,非常低调地坐在听众席第三排;要不是陈子善之前告诉记者,那就是胡兰成的儿子,一直生活在南京,谁也不会在意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人。

老人叫胡纪元,儿时一直陪伴在胡兰成身边,曾经看到胡兰成和张爱玲的交往。“《小团圆》我现在还没看到,香港的姐姐已经买了书,邮寄过来了,只是现在还没到。”说起自己的父亲,老人表示不好多说什么,也没有到说的时候。

“我父亲和张爱玲之间的感情,我们家人都是承认的。我小时候多次见过张爱玲,记得我5岁的时候,我爸爸把我带到张爱玲静安寺附近的家。张爱玲看到我父亲后,非常高兴,当时,我父亲问她‘有没有东西给小孩吃?’张爱玲就拿出了切好的面包和花生酱,把酱涂在面包上给我吃。印象中,张爱玲对我们还是挺好的。”胡纪元说,记忆中,有一次张爱玲和胡兰成还一边一个牵着他的手在静安寺看庙会。

张爱玲留给胡纪元什么印象呢?老人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告诉记者,“她比较严肃,一般不和人说话。不过,和我父亲之间话特别多。虽然没有看过她做衣服,但是她的服饰很讲究。”胡纪元对张爱玲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童年。“有一阵子,我爸爸躲到浙江,张爱玲经常来我家打探我爸爸的消息。”

“其实,我对我父亲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1950年,我和父亲见过最后一面,以后,他就给我们写写信,偶尔会寄点照片来,就再也没见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