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一问三不知 南方日报:赞赏丁肇中先生的“一问三不知”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赞赏丁肇中先生的"一问三不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日前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讲,主题是自己对于宇宙起源的研究.在随后20分钟的问答

原标题:赞赏丁肇中先生的“一问三不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日前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讲,主题是自己对于宇宙起源的研究。在随后20分钟的问答环节里,有心人发现,丁先生一共回答了五个“我不知道”。都是些什么问题呢?“您的研究对现实生活有何意义”、“您怎么看待一些认为意识对物质有影响的说法”、“您怎么看弦理论等物理学新理论”,等等。

虽然没有得到丁先生的回答,但场下却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显见是对丁肇中先生没有答案的答案的认可。

按国人的一般逻辑,丁肇中先生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应该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就算他真的不知道,随便说两句也能够满足未必是真的需要答案的听众。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正是: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之后,便无所不能,在各个领域都是专家,所谓“通吃”。

没有什么成就、却涉猎颇广的“专家”更多如牛毛。早两年某个国字号的电视台设了新闻评论员,好家伙,政治、社会、军事、法律、外交……一概由那老兄包办。某个国字号的电台也是,他们可能实行的是特约评论员值班制度,谁值哪天的班,就负责哪天的国际国内大事小情,所以某天刚听完那人评论伊拉克局势,旋即就是评论上海的出租车管理应该如何。

但丁先生并没有照大家的预期行事。实际上,如果国人稍有记性,可知“一问三不知”是丁先生的一贯做法。

2011年在山东大学讲演,对“怎么定义世界一流大学”、“怎么培养拔尖人才”、“对国人诺贝尔奖情结怎么看”、“下一个110年,山大最该完成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丁先生也是回答了几个“我不知道”。再往前溯,2006中国科协年会时,在专门为他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丁先生同样“一问三不知”。

对丁先生的“一问三不知”,有人说他是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科学精神”。要我看,不如说他诠释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精华更好一些。哪部分精华?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多数人肯定都耳熟能详,意思也丝毫不费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践行之?丁肇中先生践行了,再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来说,践行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丁先生这样解释,虽然自己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诺贝尔奖又被认为是科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但这只代表自己对物理有贡献,“绝不能代表对任何事都有贡献,对任何事都有能力,很多问题我的确不知道,所以我认为我没有资格回答”。

我们细看那些丁先生“一问三不知”的问题,的确在他的研究领域之外,为他所不熟悉。

并且,报道告诉我们,对于自己的宇宙起源研究,你要问他,他就会滔滔不绝,详细地讲解他的实验怎么做。就是说,他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知识,没有半点儿虚伪和骄傲。

开玩笑说,丁先生的“一问三不知”,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这个成语的原义。该典出自《左传》,文子曰:“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大致是说,君子谋划一件事,对开始、发展、结果都得考虑到,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建言,不是很难吗?所以,“一问三不知”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那么,单纯看这成语难免有贬义的成分,但是如果像丁先生这样建立在“不知为不知”的基础之上,折射的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境界了。

最后想说,今后无论哪里再逢丁先生讲演,提问者还请做足功课,不要再让“一问三不知”重演了。再问那些题外话,不仅对丁先生构成了“骚扰”,而且重要的是,错失了可以即刻收效的教益。